“可他们都没回来。”方老太太突然激动起来,一阵剧烈的咳嗽,方姨轻抚着她的背,待她平复之后,说话已流下了眼泪:“我的丈夫、儿子;夏家老五、老六;还有你二哥……十一人的参帮,他们一个都没回来。我老太婆时间不多了,不明真相,死不瞑目啊。”那只黑貂从壁炉上蹦下来,趴在方老太太的膝上舔着她的手。
老舅松开我,走回去坐在方老太太身边,说:“方姨,这事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就算派人进去,又能查出什么呢?万一再出闪失,不是又多了一份牺牲吗?”
方老太太泣不成声。一旁的方昕说:“这次我们有十足的把握。”
“上次也是这么说,方老把头亲自带队,可没有一个回来的。”老舅的情绪也开始激动了,他四下瞅瞅,拿起我用的茶杯,猛灌了一口,似乎要浇灭心中的燥热。
方昕看着老舅的眼睛,冷静地说:“一个月前,我们调查到,夏家老五没死。”
这下轮到一直在旁边旁听的小磕巴惊讶了,她激动得站起来,说:“五、五叔没死?”
方昕点点头:“夏五没死。”
老舅手中的茶杯掉在地上,摔成几瓣。
方昕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他,疯,了。”
算一下,那一次放山应该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我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年龄太小。
现在回想起来,有段时间我家发生的事确实有些诡异。那是我姥爷去世不久,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外国男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国人,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他长着黄头发蓝眼睛,身材高大,西服革履,一身刺鼻的香水味儿。和外国人一起的还有其他几个家族的长辈,因为经常往来,所以也有印象,记忆里经常是我二舅接待的他们,年轻的方昕当翻译,我当时就特别佩服方姨;还有夏家的人,我叫他们五叔、六叔。我记得夏五叔跳霹雳舞特别好,一身的肌肉块随着关节动,像是机器人一样。
那段时间他们往来特别频繁,家里的电话也特别多,我还看见过我爸爸从勘探队带回一些工具,送到二舅家的车库,全家人似乎都在忙着什么事情。
二舅是和外国人一起走的,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我二舅。我问过我妈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见我二舅回来,她说二舅出国了,我还幻想有天二舅能把我接到国外去呢,没有想到他们竟然遇难了。
方老太太看来真的没几年活命了,咳得不行,方昕无奈地将她推进里屋。
我们坐在客厅面面相觑。我问老舅和魏秃子:“你们怎么凑到一起了。”
日期:2011-5-16 22:14:00
原来,上午的时候,魏秃子知道我不在店里,就假装有事,去店里找春娇搭讪。正巧我老舅去店里找我,听说方昕回国了,老舅预感不好,就和魏秃子赶了过来。
我问老舅,到底是什么事这么神秘。
老舅摆摆手说,一言难尽,这事说来话长。
这时,方昕拿着一个信封,从里间走了出来。她坐在沙发上,将信封递给我老舅,说:“这是他们最后的合影,你看看吧。”
老舅抽出照片,是黑白的,装在透明的采集袋里,时间是1989年,那种一次性成像的相机拍摄,背景是一个不知名的公共汽车站,十一个人站成两排。摄影师可能不太会用相机,有半根手指头挡在镜头的右上角。
这就是那次出发的参帮,前排正中间是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儿,应该是方老把头;他的左边是那个外国人,右边是我二舅,前排另外两个人不认识;夏家的五叔和六叔我还认得,在后排的左一左二。其他的人都没有见过。
方昕说:“这应该是进山前拍的,我派的人在夏五的破衣服口袋中找到的。”
老舅说:“这么说,夏五真的还活着?”
“是的,只是精神完全错乱,见到有人接近就要跑,附近村民给他搭了个破窝棚,每天送些饭给他吃。”
“为什么不把他接回来?”老舅问。
方昕看了眼小磕巴,无奈的说:“我们的人试图接近他,但被他打伤了,他的身手还那么好。”
老舅将照片放回信封,递回方昕说:“把他接回来,那件事情就此算了吧。”
“你真的甘心就这么算了?”
“那又能怎样?”
方昕撇过头看了眼里屋,说:“我妈日子不多了,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把我爸的遗骨接回来。”
老舅说:“但这可能搭上更多人的性命。”
方昕将身体靠进沙发里,叹了口气说:“还有我的儿子。”我看见她提到儿子的时候,老舅的手指抖动了一下,方昕将脸埋在手心里,说:“他患了绝症,现代医学无法治疗,我只能寄托那棵千年人参,不惜一切代价,我都要找到它。”
气氛至此陷入沉默,除了我老舅,我们几个都听傻了。
隔了片刻,魏秃子似乎想明白了,摸着脑瓜壳子说:“我的天啊,敢情还真有千年人参。要挖出来,那得值老鼻子钱了吧。”
方昕抬起头,看看魏秃子,又看向我说:“你吃了那棵参的引子,如果不是你,他们恐怕就不会遇难了,现在只有你能把它抬出来。这就是我们家族的宿命。”
我越听越心虚,忙问我老舅:“老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老舅没有回答我,而是看向方昕,说:“真的逃不开吗?”
日期:2011-5-17 10:23:00
我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有些时候你所了解的真相未必就是答案,那可能是另外一道等待解答的谜题。
这道题始于康熙三十年。
人参,被称作“百草之王”。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没有哪一种药材比人参更珍贵了。早在汉朝,人们就已将人参列为药物中的上品,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神、定魄、镇惊、祛邪……久服轻身延年。”当时对人参的功效,已达到迷信的地步。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将人参视为可以延年益寿良药补品,将之作为宫廷御药。
当然,也有不爱人参的皇帝,康熙就是其中之一。
康熙亲政时年方少艾,又崇尚武功,身体一直十分健壮,尚不需要以人参来补虚强体。他对人参并不十分看重,甚至对人们滥用人参十分反感。
相传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得康熙的宠爱,有一次,曹寅久病未愈,康熙亲自过问其病情和用药,并批评说:“南方庸医,每之用补剂,而伤人者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元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
公元1690年,大约清康熙30年,康熙曾下令禁止在长白山地区砍伐森林,滥采人参,不准动一草一木,违者轻充军,重则处死。
表面上,康熙皇帝厌恶食用采挖人参,要以此来表示对其满清祖先发祥地的尊敬。但是,和所有冠冕堂皇的法令政策一样,康熙的这一道圣旨背后却隐藏着另外的秘密。
日期:2011-5-17 10:25:00
人参、貂皮、乌拉草俗称东北三宝。明朝末年中原汉人对人参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诱发了东北女真人参采集业的产生。辽东地区长白山和鸭绿江一带森林茂密、盛产人参,明末清初之际人参采集业成了女真人的经济命脉。
女真人采集人参并不是自己消费,而是通过马市、互市当作商品出售,或者作为方物向明朝进贡。万历三十五年明廷暂停辽东马市,两年之内女真人参不能出售,竟腐烂了十余万斤。不得不改进技术,一个传说就在这时兴起:
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岁丧母,受到继母的虐待,年青时就入山采参、贩参。那时当地的人参加工方法很落后,新鲜的人参只是用桦树皮包起来,用水浸润了事,因此很难长期贮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