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参笔记》
第9节

作者: 布偶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这样过了几代人的安宁日子。本以为千年人参之事早已被人淡忘,直到有一天,谢家突然来了一个人,说是从皇宫来的。
  谢家大掌柜自然不敢怠慢,忙将此人请进客厅,小心陪着笑脸。
  来人脾气很好,虽然穿着便装,但从声音和表情中可以判断出,是个太监。
  这太监话不多,只是一味地打听谢家的生意如何,家中是否还有放山的好手。

  谢掌柜如实作答。心中暗暗猜测着这个太监的来意。
  太监品了参茶,就问谢掌柜,宫里有笔生意,不知道有没有兴趣。
  此时大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把持朝政的人不是别人,乃是老佛爷慈禧。多年来的不平等条约让东北成为俄国人和日本人的天下。谢家的采参生意也受到排挤,很不景气。听到要和宫里做生意,谢掌柜自然高兴,满口答应下来。
  却不想,那太监从怀里掏出一个黄布包,小心打开。谢掌柜看着黄布包被一层层打开,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猫腻,可当最后一层包裹被揭开的时候,谢掌柜就如同被人当头一棒,心里面除了后悔还是后悔,黄布包中的东西在他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他真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就倒流一分钟,他绝对不会答应做这笔生意的。
  太监见谢掌柜一脸震惊,倒不奇怪。慢条斯理地说,看样子你也猜到了,我也不多费口舌,这事也不是你一家就可以定夺的,旅顺的夏家和方家老号都有份,给你们两天时间商量,后天这个时候,我希望夏家和方家的人都在。他将黄布包往谢掌柜面前一推,道,这图虽说是复制的,但也事关重大,本不该给你,不过相信你们对它也并不陌生,索性留在你这里,也别辜负了老佛爷的一番期望。

  日期:2011-5-19 9:52:00
  送走太监,谢掌柜看着桌子上的图不住的颤抖。那不是别的,正是当年法国人画的人参图。想不到事隔几百年,宿命再一次找上门来。
  当晚,谢掌柜找来夏掌柜和方掌柜,将此事说出,几经商讨也得不出一个好的答案,这种事情答应的话,进山里就是九死一生;若不答应,朝廷怪罪下来,可能会殃及九族。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下来。
  两天后,太监如约而至,和几家掌柜的将事情交代一番。原来,龙脉的心结一直缠绕着整个大清王朝,传到光绪一代,外有强国入侵,内有太后专权,王朝岌岌可危。慈禧老佛爷生平最爱人参,每日都要口含一钱参片,长此以往,从未间断。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慈禧老佛爷预感到王朝将倾,这个满腹野心的女人一方面不希望大清朝毁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也预感到自己大限已到,于是想起了深藏在宫中多年的千年人参的传说。

  她费尽心思,派人四处打听当年遭遇千年人参的参帮主角的下落,终于在关外找到了退隐多年的谢家、夏家、方家。
  这一次放山,几乎出洞了三家人的全部精英,搜索了长白山和张广才岭百分之八十的原始深林,餐风露宿,过了几年时间的野人生活,和百年前一样,一行十几人损失过半,谢掌柜也在这次放山中遇难。参帮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千年人参,但却抬出了一棵至少百年的老参。
  活下来的人衣衫褴褛地从森林中逃出,回到人间,却怎么也想不到,世间已变了一番天地,大清朝的基业终于坍塌,这块土地有了新的年号,中华民国。
  几个留着长辫子的人出现在方家老号门口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傻了,赶忙叫来谢家和夏家的人。几家人看着用桦树皮包着的老参,欲哭无泪,上天和他们开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玩笑,而他们却感觉心里阵阵发冷,和死去的人比起来,这一棵老参的价值变得不值一提。
  老佛爷没了,采参行动不了了之。为了纪念遇难的谢掌柜,这棵百年老参就交给谢家保管。一年后,谢家的小少爷出世,谢家几代人都在丛山峻岭中打拼,便给孩子取名,谢青峰。”

  我一听,哎呦,这不是我姥爷嘛,便看向我老舅。老舅点点头,继续听方昕讲下去。
  日期:2011-5-19 13:37:00
  算起来,去世的谢掌柜应该是我姥爷的爷爷,我该叫什么呢?暂且还叫谢掌柜吧。
  清末时期,谢家和夏家就已很少进山采参,而采取人工养殖的方法。而那时的方家开始主做药房和药材生意。那时候养参,首先是在深山老林,沟沟岔岔,放山的人把小山参进行移栽,陆续培植留种,逐步变为家参。那时种植人参的多是从前放山人的后代,没有资本家,也不科学,所以出产极少,人工参卖价低廉,每年所获之利,仅可维持其参园之生活,前清末叶一段时间甚至连维持都难。

  所以谢掌柜才答应老佛爷慈禧的采参任务。
  这种情况从民国开始,刚刚有所好转,没有想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实行三光政策,为肃清东北抗日联军搞了归屯子,就是“匪民分离”,所有居民必须在制定的居住点集中,过期不搬迁的格杀勿论。凡是没有归部落的,不论男女老幼见了就杀,许多无辜的百姓被杀死、烧死。这使得参农不能出入干活,那是伪满洲国康德二三年间,1935年到1936年左右,东北地区大面积的园参没人管理,人参损失很大,有些大参户把经营参业的资金转投商业或放高利贷。

  这时候谢掌柜已死去了十几个年头,谢家家道落寞,大宅子里面分家了。小少爷谢青峰长成青年,接手了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产业。这青峰少爷虽然年轻,却也颇得采参养参的真传,并常自己一人躲着鬼子去山里,有个外号叫“谢疯子”,而兵荒马乱的时期,生意并不好做,没有多久,便维持不下去了。年轻的谢青峰不得不委曲求全,在日本人的车站做拨役,类似于服务生,做一些为来往旅客倒热水、跑腿的工作。因为之前做过生意,年轻人聪明伶俐,还有一口流利的日语,谢青峰深得车站长官的喜欢,不久就被提拔做会计,间或做临时翻译。

  在车站工作的期间,谢青峰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俄国人、日本人、德国人、犹太人……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让他长了不少见识,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东北抗联。抗联在山里和日本人打游击,也要做抗日宣传,找机会壮大自己的队伍。谢青峰虽然在为日本人做事,但是骨子里还是有一股热血,希望将日本人早日赶出家乡。就这样,他私下里为抗联做了很多情报工作。

  当时很多情报工作都是由伪满的官员或者商人做的。相比于战乱中的普通百姓来说,在日本人的手下做事,生活上还是比较宽裕安逸的。
  日期:2011-5-19 17:14:00
  康德八年的一天,谢青峰结束全天的工作,正要收拾东西回家。突然从窗子里看到车站大院驶进一个日军车队,车队周围跟着大量军人,警戒深严,似乎是有什么大人物来了。谢青峰觉得这日军来的蹊跷,于是站在窗前小心观望着。
  车子在他所在的办公楼停下,从车门中走出两个人来,看穿着谢青峰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是少将级别的官员,怎么突然间来到这里呢?谢青峰预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他在脑子里飞速的思考着如何窃取到情报,并将情报转移出去。
  正琢磨着,却不想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谢青峰一惊,转过头,只见从门外走进一列步兵,在一位翻译的带领下,刚才那两名日本高官竟走了进来。
  翻译进来问明谢青峰的身份,然后和日本高官耳语了几句。谢青峰听得懂日语,更是一惊,这两名高官竟然是来找他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