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江湖-----------学易天涯》
第7节作者:
浙易 2011-12-15 23:13:00
初战告捷,对我研易有了更大的鼓舞与推动,发现我过去一路以来读的书还是对我有巨大作用,尤其是八字理论方面,通过八字的五行意象其实可以触类旁通,其他的诸如数字,卦象,具体以物应事的层面上来。从看书中,我体会到纯粹逻辑易学的学习的相关的经验,今天就在这里给大家谈谈,至于我其他故事性的发展,后续陆续跟上。
通常学命者,学习无路径,层次不齐,又无人指点,自然难达到7成的水平,先不谈老师的引导,无论什么老师,都是还要从看书做起,盲人看不了书,也有人读给他听,所以看书是任何学习的最初部分。但是看书,我们得分清不同的流派的书籍,以及看书的节奏以及看书的顺序。否则不走火入魔,也难有迅速的进步,多年学习不得纯法。
按照我多年来对命理学习的经验,我认为无论什么命理体系,首先要分析八字的格局,传统书房派有书房派的格局体系,旺衰也的分个身旺,身衰体系,盲派也讲点基本的作用关系,作用模式。这些都是格局,我当年学易首先也是从格局论起,建造房子首先有地基,那么这是干支属性,有了地基,得有几个基本的轮廓框架,那么这就是格局,其他的技法性质的那是砖瓦,修饰,以及装修性质的东西,所以凡学命理,先从格局学起。
既然重视格局就需要看相关对格局有深入研究,或者详细介绍的书籍才对,书房派的体系重视大格,重视高屋建瓴,有话说,格局体系就是屠龙刀,旺衰就是倚天剑。各有特色,配合使用,更能称霸天下!书房派论命的起式首推子平真诠,首先我们从这个书谈起,我们要谈这个书本体的特色,也要谈诸多对这个书进行注解的系列人士。子平一书,明代作品,徐大升,也叫徐子平,从唐代年命体系过渡到日元体系。
《子平真诠》是为千古才人之杰作,文思卓著,精妙绝伦,形派与神派之兼用,豪放与婉约百双赢。。格局论命之划时代巨著,为明季格局考证之集大成者!但是学命者大多由于强弱论命之影响根深蒂固。估计一时对其义理难以理清头绪。建议不妨将旺衰以及新派之论断等程序忘却之后再读,定有意想不到之收获。若抱着用神强弱之影响看书,就难有进展。不登大堂。但是根据本人的学易经过,当在下还是青涩的学易初期的时候,如白纸的我,看到子平这样的经典之作,就如我幼年看到我家床底的青花瓷一样,当玩具完,还以为是爷爷的尿壶!多年后再去寻找的时候,已经了无踪迹。
所以欲想读懂此书,必须有八字的干支基础和大体的思维模式,所以初学者,此书恐难入门,于是在下当年,直接抛弃此书,恍然不知所求之时,遍访书店,图书馆,在友人的介绍下,寻到洪丕谟先生的《中国古代算命术》,看完此书,逐渐有些眉目,但是依然不知道八字是个神马玩意,八个字出来怎么就能看出那么多事情呢?相当奇怪。问题就在于,不知道八字的结构以及八字体现的思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说下八字的思维,八字其实就是出生的年 月日时用干支进行表达后,年上代表祖上,父母,月上父母兄弟,日上自己妻子,时上子女,初略的分析就是如此。八个字有天干地支,分天地人三才。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大体轮廓,天表天干,出头露面的,地表地支,承载性的,落根的,地支中的人元是代表人事。那么用日作为自己,日干这个代表自己的字就和其他各个干支发生作用关系,不同的作用关系体现不同的现象,这种现象表达出来就是我们的预测。简单说就是这样 ,再后来的时候,
我看了一本《预言命理真解》,此书作者为香港的陈品宏,易学天才,23岁就写出一本这样宏大的书籍,从此了无踪迹。这个书让我入门,但是这个书有个毛病,就是最后居然弄出些用数字分数来计量旺衰力量,后来我回头看这个书的时候的感觉就好比,我当年喜欢一个女人,现在回头看这个女人的时候,原来这个女人如此俗气的感觉,但是这个女人让我从一个男生成为一个男人。当我知道什么是八字后,我重新再回头进行格局的学习,因为我始终认为,任何体系,任何理论都必须有一个框架,一个人要有一个骨架,一棵树要有一个主干,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垂直的管理系统。所以格局正好就能体现这种提纲挈领的作用,那么不从这个 钢抓起,难道先求枝叶?一句话,理法为先,技法为后。
于是在下广泛搜寻格局方面的书籍,重新再回头研究格局,看子平,全面了解研究子平的人士,清代到现在也就主要两个人,一个是徐乐吾,一个就是梁相润,至于其他的我没有过多的去总结分析。但是这两个人的东西让我延伸到韦千里的命学世界。于是详细研究千里命稿,详细研究了下八字提要,详细读了下命谱,详细读了下知命看相50年之类的,千里大师的书籍。重新再回头对子平真诠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子平,先分格局,但是没有回避调侯,于是我又去研究《穷通》、《拦江网》,这些重视调侯的东西,有了调侯才论格局,格局论了,但是子平的格局体系是个宏大的体系,里面有包容了旺衰,成格必富贵,所以富贵程度,就看配合是否有情,用神是否有力,日主是否有力承担,大运是否顺行之类的。这样对整体的格局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格局完事了,但是重要的是,我们无法进行细致的断论,在论及流年以及具体事情应期的时候,在论及六亲的时候,光这几本书依然不好使。所以还是重新回到经典中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