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这样,对无关的事情很冷淡。后来我还真发现了这种性情的好处,不鸡婆,不八卦,讨男人喜欢。当然跟喜欢嚼舌的女人也无法相处了。这也似乎注定了在以后的岁月里跟那些个莫名其妙女同学女同事女上司的恩恩怨怨了。
日期:2011-05-19 10:27:45
我拿着那份通知书去县中报了名。
在那里我开始了我的复读生生活。21岁的那年9月,我又开始了一段历程,虽然是重复的,但并不知道前途是什么。
为什么不是12岁而是21岁,为什么没有别人的早慧,为什么总是比人慢一截,这样的想法堆积起来,就有了些许的抱怨。
一向内省的我,只会抱怨自己,对自己很不满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难道真的是初中时候班主任独具慧眼,一眼就知道我是反应迟缓,智商低下的孩子?这样看来,那个班主任说的是对的了。我突然被这样一种不可告人的真相吓到了,但又不肯承认那样的事实,所以内心一直苦苦抗拒着这个未经证实的所谓事实,备受煎熬与折磨。
日期:2011-05-19 10:44:06
后来才知道,其实还在坚持读书的同学,差不多都是这样,年纪很大,读了又读,无法进退。据说班上有个男生已经复读了5次,整整8年的高中,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家里有关系的,就去把年龄改小一点。年龄改不掉的,只有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谨慎地维持着可怜巴巴的尊严。
现在翻看以前的班集体照片,真不敢相信那是一群20岁左右的孩子,说四十都有人信的。个个老气横秋,衣着陈旧。
贫瘠的土地上也许能孕育伟大的灵魂和思想,但是绝对不能养育出一个气质非凡魅力超群的少年。
我们这么辛苦这么执着,不就是想甩掉身上这一层皱巴巴的泥土气息吗?为了这个,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障碍了。
日期:2011-05-21 22:31:59
在那样的心境下读书,每个同学的心理都有着满腔的悲愤和沉重如山的压力,以前学校的同学在县中复读有好几个,不在同一个班,除了因为怀旧聚在一起照过相,彼此都不大往来,也没那个心劲去结交新的同学,每天埋头读书,默默无闻。
可是,心里总有挥之不去的忧虑。走在校园里,那种感觉常常会悄悄爬上心头。校园的背后有座山,满目青翠。从教学楼到宿舍楼的那条水泥路旁,有年代很久远的小榕树。
我在那里生活了一年,经历了秋冬春夏,几乎每天,我都要被它们所感染,无限的情怀油然而生。
在秋天,满地的落叶,树叶离开树干的无助,让我感叹人生的凄凉;冬天,被修剪的光秃秃的枝桠,在雾气沉沉中突兀而尖刻,让我看到了执着背后的冷峻;春天来了,嫩嫩的绿芽总那么让人怜惜;夏天,踩着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斑驳光影,每前进一步,未知的担忧有多了一层,经常会问自己,明天是怎么样的呢?这些被我记在了日记本里。
多年以后,当我再次翻阅它们的时候,我突然哑然失笑,一下子看到了那段焦灼岁月背后的矫情。
如今,我用这样不屑的态度去嗤笑那段岁月,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和我们呢?
曾经为赋新词强说愁凭什么就该被欲说还休蒙上无知呢?
日期:2011-05-21 22:50:41
曾经以为这只是一段偶然的旅途,没想到这段我在迷茫中经历的岁月改变了我的人生,后来的婚姻,后来的所谓的事业都永远从这个起点开始了。
而那时候,我浑然不知。
这种浑然不知的状态常常在我的人生中出现在事情的起端,等到事情有了所谓的结局我才恍然醒来的时候永远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历程一下子把握推到人生岁月的这个点上的。
所以,我常常面对无力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时,我都尽力想回到起点,想弄清楚是怎么开始的。
我常冒出这样的念头:如果我不是我而是别人呢?我不是王家的小六妹,那我又在哪里呢?每天走在校园里的我又是谁呢?如果我不是我,命运会不会也不一样呢?我想回到出生的时候去弄清楚这个疑惑。
但是,永远不会了,岁月的不可逆转和思想随意倒带,让我永远在内心的冲突和现实的矛盾中困顿不堪地焦虑不已。
日期:2011-05-25 19:36:40
也许是内心的煎熬达到了一定极限,我反倒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冷静。不在乎自己的手是否好看,衣服是否漂亮,皮肤是否白皙。
每天的每天,我认真的一丝不苟地完成功课。本来以前的基础不错,只不过是情商开了小差使我走上复读这条道路而已。所以,学习上并没有多大的困难。
最欣喜的是,在这样的平静下,我似乎茅塞顿开,大脑开窍了。
从那时候起,我突然醒过来了似的,仿佛一下子从混沌的状态中脱颖而出。
就像树木一样成长有先有后,我可能就是属于晚熟的孩子,可让人不明白的是,在小小年纪的时候,我为什么有那么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和看透世态炎凉的冷淡呢?
也许是生长的环境?
环境会改变一个人最初的模样。也许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承担着复杂的大家庭带给母亲和父亲的压力,我们被迫像成年人一样去生存去思考去挣扎,稚嫩的心灵过早地被蒙上了灰暗的色彩。
在同学的印象中,我是沉默寡言羞涩内向严肃庄重的。多年以后,我已经改变了最初的模样,可还有同学只愿意承认我当时的状态,我不禁哑然失笑。
日期:2011-05-26 17:04:47
在学校复读期间竟然碰到了父亲同事的女儿,她跟我同岁。不同的是,她已经在县中教书,而我还在复读。
从来没想过会碰到她,让人很意外。
这个跟我同年出生的女孩,命运却是如此的不同。
日期:2011-05-26 17:24:22
当时在我们所在的地方附近建石油厂的时候,女孩的父亲是厂里的技术人员。我母亲姓氏在当地很少见,女孩的母亲跟我的母亲是同样的姓氏,算是沾亲带故的,就这样有了来往。其中有怎样的过程不得而知。大概是上小学的某一天回到家里,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和母亲在灶房聊天。母亲嘱咐我叫她姑婆或者老辈子。
原来他们虽然同姓,但辈份不同,论起来我母亲该叫她姑,我们就得叫姑婆。现在想来,女孩的母亲是不喜欢这个叫法的,因为她母亲比我母亲还小两岁。
日期:2011-05-26 17:37:30
那样的交往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实说白了就是无知的农民对工人老大的攀附而已。也许是因为有拐弯亲戚的关系,父亲表现出异常的热情,而母亲对这件事情十分冷淡,她很厌恶这样的交往,但父亲十分投入,所以,母亲和父亲为此常常吵架和打架。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跟别人攀附。在那些揣着国字号的户口本,吃着皇粮的人看来,他们周围的这些人不过是一群无知的农民而已。
女孩的母亲鬼鬼祟祟的让人很不舒服,她的父亲倒是十分开明大方,带着女孩主动来我家串串门什么的。
每次父亲为了迎接他都要大声呵斥母亲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搞得一家人十分不舒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