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近午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月光如霜,洒满了荒郊野地,映出一片迷离虚幻的色彩。月色朦胧中,杨久宁的迎亲队伍行走在一条荒凉的山区公路上,显得行色匆匆。在常人看来,他们不伦不类的穿着打扮,显得神秘而诡异。乐手们一路上都在吹吹打打,原本充满喜庆的曲子,在这午夜的荒郊野外反而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山路的两旁是大片大片的荒坡野地,看不到一丝人烟,路上也看不到一个行人。迎亲的人们越往前走越觉得荒凉,有人开始在心里胡思乱想,有人甚至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隐隐地感到有一丝害怕。
媒婆似乎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便呵呵一笑,大声地说:
“大家别着急,快到了,快到了,就在前面,这路有点崎岖,大家小心行走。”
听了媒婆的话,大家也都安心了不少。杨久宁原本也在心里犯嘀咕,听了媒婆的话后,他的脸上不禁又有一种喜形于色,他想着尽快见到宋诗诗。他想不到,宋诗诗的老家居然这么偏远。
又往前走了一段,大家突然发现,山路的两旁出现了成片成片的墓地,数不清的坟墓在融融的月光下,显得诡异而KB。人们远远地便闻到了香烛冥钱燃烧和酒气飘香的味道,这是乡下人在鬼节上坟祭祖燃烧的香烛纸钱和酒香的味道。
看着这成片成片的黑幽幽的墓地,杨久宁等一行人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乐手们也顿时停止了吹打,山野一片寂静,只有灯笼的火光在山风地吹拂下,闪闪烁烁。人们的心里都涌上了一种不祥的感觉,往前行走的脚步也变得踌躇不安起来。
媒婆心里清楚,大家被这片墓地吓住了,她赶忙又站出来打哈哈,大声地对众人说:
“大家别害怕,过了这片坟地就到了,农村都是这样,大家不必见怪,新娘子正在家里等着咱们呢。”
听了媒婆的话,大家悬着的心才又慢慢地放了下来,继续往前行走。乐手们又重新吹吹打打起来,不过,也许是由于紧张,也许是氛围不对,这喜庆的婚曲似乎有点变调,听起来更像一种哀乐。
一路上,杨久宁已经给宋诗诗打了好几个电话了,宋诗诗告诉他,她已经在家里准备好了,就等他来了,只要跟着媒婆,就可以找到她家。
又往前走了大约二十分钟,一座村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在朦胧的夜色下,那座村落显得非常安静,甚至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媒婆乐呵呵地对大家说,前面的村子就是新娘子的家了,大家加快速度吧,新娘子可能等不急了。
新娘子的家已近在眼前,大家心里不禁兴奋起来,都加快了脚步,乐手们也使劲地吹打起来,有人点燃了鞭炮,“噼哩啪啦”的炮竹声在夜空中响得很清脆。
离村子越来越近了,然而,大家心里都觉得奇怪,不知道是因为夜深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丝毫感觉不到村里嫁女办喜事的喜庆气氛。
媒婆在前面领路,一直往村子里走去。
不一会儿,便进到了村子里,大家都惊奇地发现,村子里有许多倒塌破败的房屋,村道两旁杂草繁茂,乱石丛生,在冰凉的月光下,给人一种阴森凄凉的感觉。
众人心里都不约而同地打了一个问号——
难道,这是一座荒村?
第一卷 古怪的村庄
此时,已是午夜十二点钟,天空中那轮高高悬挂着的月亮似笑非笑,突然间变得诡异起来。拂面而来的山风似乎沾染了几分鬼气,给人一种阴凉凄冷的感觉。
迎亲队伍在媒婆的带领下,继续往村子里走去。然而,越往里面走,众人的心里越感到阴凉害怕。乐手们早已停止了吹打,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跟在媒婆的后面,忐忑不安地往村子里走去。
从这个村子里的种种迹象来看,这显然是一个荒废多年的村庄。
“大婶,你,你该不会带错路了吧?”
越往里面走越觉得不对劲,杨久宁赶紧勒住了马,略显紧张地问媒婆。
“呵呵,没错,没错,就是这个村子。只不过,现在村里人少了,显得有点荒凉,再往前走一段,就到新娘子的家了。”
媒婆停下了脚步,扭过头来,故作高兴地对众人说。斑驳的月光散落在她那张腊黄色的脸上,显得有点诡谲。
听了媒婆的话,杨久宁稍微犹豫了一会,便又继续往村子里走去。
终于,前面出现了一丝灯光。
“前面有灯光的房子就是新娘子的家了,呵呵。”
媒婆一边走一边高兴地对大家说。
终于到了,众人不由得都松了一口气。乐手们又吹打了起来,充满喜庆的乐曲在这个午夜的荒村里响了起来,“噼哩啪啦”的炮竹声响彻了午夜的天空,打破了这座荒村的沉寂。
迎亲队伍来到了宋诗诗家的门口,他们家的房子是农村传统的四合小院,只是房子看起来显得十分老旧。屋里烛光高照,似乎没有电灯。问了媒婆才知道,这是这里的风俗,新娘子出嫁之夜,要点蜡烛,不能开电灯。
奇怪的是,村子里除了宋诗诗家有灯光外,其它的房屋都是黑漆漆的,显得有点阴沉。照理说,如果那些房屋里有人的话,外面这么热闹应该都起来看热闹了。然而,迎亲队伍已经到了好一会了,乐手们一直在吹奏着喜乐,巨大的炮竹声也一直“噼哩啪啦”地响着,却没看到有人出来看热闹,连一个小孩都没有。这说明,其它邻近的房屋里并没有住人。
会不会这个村子里只有宋诗诗一家人?众人嘴上没问,但心里都有这样的疑惑,包括杨久宁本人。他们怎么也想像不到,新娘子的老家居然会在这么一个偏僻荒凉的山村里。更令他们想像不到的是,这个偏僻荒凉的山村居然能出这么一位容貌绝世的女人,真是奇迹。
按照风俗,新郎倌不能进新娘子家的屋,只能在门口等待新娘子出来。媒婆嘱咐了杨久宁几句话后,便走进了屋里。
过了一会,时间刚好是午夜一点整,新娘子宋诗诗穿着红嫁衣,披着红盖头,由喜娘搀扶着慢慢地走了出来。按照风俗,新娘子出嫁时,家人是不能出门相送的,因而,宋诗诗的家人并没有跟出来。
看到宋诗诗出来,杨久宁不禁喜上心头,赶忙迎上去,把她扶上了轿子。他很想掀开红盖头,看一看宋诗诗,但是又不好这么做,只能强忍住。
新娘子上了花轿后,新郎倌杨久宁也上了马,迎亲队伍准备返程了。乐手们使劲地吹奏着喜乐,“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也不停地响着。
迎亲队伍开始启程了,杨久宁一扫来时的不愉快,兴高采烈地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前头,新娘子的花轿紧跟在他后面,乐手们跟在后头,一路上使劲地吹吹打打。媒婆一路领着他们,一直把他们送出了村子。
看着慢慢远去的、逐渐消失在朦胧夜色中的迎亲队伍,媒婆的脸上突然一下子堆满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第一卷 不能看新娘的脸
初秋的午夜,西风微凉。一阵阵凉风从半敞开着的窗户吹了进来,不断地撩拔着那袭白色的窗帘,发出轻微的瑟瑟声。
不知道为什么,小翠今晚总是睡得不安稳,她是十一点钟上床睡觉的,已经醒来两次了。第一次醒来是在午夜一点钟左右,她是被一阵脚步声和吵闹声惊醒的,她以为杨久宁的迎亲队伍回来了,但醒来一看,时间才刚刚一点,她掐着指头算了一下,杨久宁的迎亲队伍至少得凌晨五点才能回到,于是,她便又倒头迷迷糊糊地睡去了,也不去细想刚才的脚步声和吵闹声是怎么回事。
她第二次醒来是在凌晨两点半的时候,这一次她是被隔壁那个卧室,也就是柳如云生前所住的那间卧室里传出来的“咚”的一声巨大响声惊醒过来的。那间卧室虽然已装修一新,但柳如云死时的KB情景已牢牢地印在了小翠的脑海里,想抹也抹不掉,平时那间卧室都是紧闭着门,小翠每次看着那扇紧闭着的门,都觉得有一点阴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