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夏古卷-寻找成都》
第7节

作者: 武夷渔父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者点了点头道:“那就难怪你不知道石笋了。这石笋呀在成都可是大大的有名,只是许多人不知道罢了。杜甫当年还专门写过一首诗呢,名字就叫石笋行。”
  老者告诉罗三,《石笋行》是杜甫客居成都之时所写,全诗是这样的: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罗三正细细体味诗意的时候,又听得那老者道:“那石笋相传本来是有六根的,到了唐找却只剩下两根,到宋代的时候陆游到成都还看到有两根石笋,后来这石笋就不见了。前几天看报纸,我才知道这里居然还有一根石笋的残部存在。就是那井口的石头了。相传这石笋之下镇压的是海眼,一旦动了这海眼,整个成都就会化为泽国。杜甫是不相信这个是海眼的,他认为是这应该是古代王侯将相的墓所在地,石笋只是立石为表而已。只不过古代的成都人却大多相信那是海眼。”

  听到这里罗三不由得笑道:“成都地处内陆,怎么会有海。更何来海眼之说。”
  老者点头道:“话是不错,不会成都人却相信这点。在成都一直流传一个成都为什么不打四更的传说。相传早些年的时候,成都这里是一片汪洋,人称西海。居民们只能生活在周边稍高点的地方,生活极其不便,于是居民就哀求上天,给他们一片较好的陆地,到得后来,有一位神仙大发慈悲,便将香炉中的炉灰洒下,顿时将整个西海填平成了一块陆地。但是由于香灰不够,还有一处地方没有填到,就成了海眼。那海眼之中不停在冒出水来,大有将整个成都重新淹没之势。而成都的居民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求那位神仙,那位神仙就指派一只乌龟去填塞那个海眼,但是那只乌龟却并不愿意,神仙没办法,就只好对它说:‘你只要将海眼堵上一个晚上,到打五更的时候,便可以离开。’乌龟一听如此,便去填塞了海眼。而神仙转头就吩咐成都人从那以后打更时,不打五更。这样一来,那乌龟永远听不到五更响,只好一直在填塞着海眼,至今都在还成都东门大桥那桥下呆着呢。”

  罗三听得兴趣大增,不由得问道:“大爷,那您也相信成都有海眼?这石笋就是海眼的镇石?”

日期:2010-1-25 8:34:00

  “我当然不信。”老者道,“石笋其实是古蜀人大石文化的遗迹。”
  “大石文化?”
  见罗三不解,老者解释道:“在考古学文化上,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的大石崇拜遗迹分布十分广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向南经地中海沿岸,从亚洲高加索经伊朗、印度到环太平洋地区的中国、东南亚、日本,以至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大陆,多有分布。由于它以巨石建筑物如石棚、石圈、石台、石墙、石雕以及石室为特征,所以考古学上一般称之为“巨石文化”,亦即大石文化。到蜀地的大石崇拜,则需要从古蜀先民的老祖崇说起。《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颛顼则封其友庶于蜀,世为侯伯。据说这便是蜀人的先祖,最初是居住在岷江上游的大山之中的。古蜀第一代先王——蚕丛氏就是“始居岷山石室”,当蚕丛氏从岷江上游的蜀山迁到成都平原之后,依旧保持了祖先对大山、大石的敬畏,因此,即便在成都平原上不产大石的情况下,仍然从外地运来大石,以不同形式的大石建筑来寄托对祖先及其生存环境的崇拜。这就造成了蜀地根深蒂固的大石崇拜。于蜀人而言,大石崇拜体现着蜀人对其祖先及其生存环境两种崇拜的综合,在蜀人的宗教体系中是一种颇为特殊的崇拜形式。”

  老者侃侃而谈:“这种大石遗迹在成都有很多,其中又分为独石和阵石,独石集中分布于成都市,主要有石笋、天涯石、地角石、支机石、五块石等。列石,或称石行,亦称石阵,如新都有旱八阵,双流有八阵图,新繁有飞来石等。”老者正说着,突然腰间的传呼机响了,他拿起一看,连忙对罗三道:“小伙子,我该走了,不说了。”说完即转身离去,罗三本来还想问些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与老人一阵谈话,罗三觉得不虚之行,至少弄明白这井中之石原来是石笋,而且相传底下镇压的是海眼。想到海眼,罗三突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那天报纸上不是说有人检测出来这井中之水有海水的成份吗?难道这石笋之下,果然是海眼。罗三正在发呆,突然腰间传呼机也响了,拿起来一看,只有一个号码,要求回电。
  在路边找了个IC卡电话,罗三打了回去,就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请问是罗三吗?”
  “是的,你是沈沅?”那声音听到像是沈沅的,但罗三却不敢确定,因为他不相信沈沅还会找他,但是电话那头沈沅“嗯”了一声表示承认了。沈沅沉默了几秒钟,似乎是在最后下定决心,几秒钟后沈沅开口道:“教授的死与一件事情有关。我听一些学校里的老人说,57年前,S大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全川,甚至全国的怪事。”
  “什么怪事?”罗三猛地意识到,沈沅的话里面可能包含着一个巨大的秘密,立即精神一振。

日期:2010-1-25 13:32:00

  你知道S大传说中最邪门的地方是哪里吗?”沈沅没有直接回答罗三的话,而是轻声地问道,语气也转而变得忧伤起来。
  罗三却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只是未假思索立即开口道:“当然是四教。”
  沈沅继续道:“学校里的老人说,57年前,四教发生了一起凶案,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亡。此事不仅惊动了整个西南地区的术界人物,更让重庆的国民政府吃惊非常。后来,此事不知如何的,却得到了解决的,只是听说此事的解决,是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在那事情之后,却还流传着一个预言,说的是57年后,那起凶案将会重新发生,成都将再次血雨腥风。”

  “57年前是1941年,57年后的1998年会重新发生。你的意思是57年前的那件案子将要在今年再次发生,教授给我们的三件事情其实是与这件案子有关,教授也是因为这件案子而死的?”罗三一边听,一边迅速地整理着思路。
  沈沅点了点头道:“至少是与这件案子有密切关系。”
  一道强光突然划过空中,“轰!”的一声闷响打破了天地沉寂。闷热的空气间,似乎吹来了一丝凉风,罗三抬起头来望了望那头顶昏暗的天穹,对沈沅道:“我们一定要阻止这件事的发生。而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详细了解57年前的案子,弄明白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等一下,我们就去找那些老人吧。”
  “问题是,告诉我这件事情的老人已经死了。”听了沈沅的话,罗三沮丧地垂下了头,但随即又抬起了头:“娘希匹,我就不信,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死光了。”罗三恨恨地说着。
  一阵风刮过,吹进宿舍几滴雨滴,让沈沅感觉到丝丝凉意。看着即将到来的雷雨,沈沅迅速地对罗三道:“下午到四教314,我给你看一些东西,但此事绝对不能给任何人知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