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尽量把自己的声线提高。我想震慑住他,我想压制住他,我想在我咄咄逼人的大声提问之后,老宋能告诉我真实的答案,“是的,这是个谎言!”
但是,我错了……
“你不要那么激动。你的问题,发明这部照相机的人已经全部解答清楚了。”
老宋说着,把左手放到了那顶头盔上面。
“他发现,人的眼睛中,视网膜可以成像。于是,便想尽办法想要把影像保存下来。而捕捉影像所要用的工具,就是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
我不相信耳朵告诉我的信息,我努力的摇着头。
“但是要如何让视网膜上的影像定影呢?他终于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找到了方法,从而发明了这部‘照相机’”。
我的双眼从老宋的脸上,转移到了那顶头盔上。现在,我没有了刚才那种奇怪的感觉。代替它的,是恐惧,是战栗。
“他发现,人如果立即死亡,眼睛中所看到影像便会凝固在视网膜上。所以为了凝固住视网膜上的影像,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的死亡。”
终于,我明白了“死亡之影”的含义。
死亡之时,眼中的影像!
“所以,这部‘相机’诞生了!”
老宋的左手,轻轻拍打了几下头盔。
“我还是不能相信你所说的一些。人的眼睛,怎么可能和照相机一样可以记录和保存下影像?它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载体,怎么可能是一样的?”
“小森啊,看来你对我们人类的眼睛。不,是所有生物的眼睛构造还不太清楚。那好,我就来给你说明一下眼睛可以作为相机的原因。”
“不可能!这完全不可能!”
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愤怒多一些,还是恐惧多一些。
也许,两者都有。也许,两者都没有。
我迷失了……
2010-10-23 12:40:29
十一
老宋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坐下,用左手指着自己的左眼,说道。
“我们眼睛中,眼球的构造与照相机的构造是很相似的。照相机在对准景物时,光线会透过相机中的凸透镜,产生出类似小孔成像的效果,景物的影像便会在感光元件上面形成一个和原景物一样的,但是是倒立且缩小的影像。和照相机一样,当我们的眼睛看着一个景物的时候,光线会透过我们眼球的晶状体,同样产生出小孔成像的效果,在视网膜上留下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影像。”
“倒立、缩小的影像?”我有点糊涂。
“对,倒立且缩小的。你可能在想,为什么景物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是倒立且缩小的,而我们看见的却是正过来的?对吧。”
老宋微微一笑。
我没有说话,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呵呵,那是因为,虽然投在视网膜上的影像是倒立的,但你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大脑给你传输的信号,而不是视网膜。所以视网膜将你看到的倒立影象信号传给大脑,大脑会立刻进行调整判断。也就是说,大脑自动将倒立过来的影像,变成正像,然后进行记录、存储。”
听到这里,我感觉我离所谓的‘真理’在越来越近。我想继续探知下去,但又惧怕它的真相。
“我们的眼球,近似于一个球体。内部的眼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屈光系统,它起到了一个双凸透镜的效果。其实眼睛比照相机的构造要复杂得多。除了有一套可以自动调节、控制机制以外,它还能把光线中携带的信息变为神经信号,经过初步的处理加工,传输给大脑。”
老宋放下左手,端正了一下坐姿,继续说道。
“眼睛的这一套自动调节和控制机制,说白了,就是能够让我们既能看见远处的景物,也能看见近处的景物。其原因就是眼球内的晶状体本身带有弹性,而眼球周围肌肉的运动,可以改变它表面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焦距。”
这时,老宋突然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脸上的微笑,他好像想起了什么。
“呵呵,忘了说一点,我们的眼睛也有焦距。”
“焦距?”我皱了一下眉头。
“对,焦距。我们眼球的焦距好像是1.5厘米左右,所以观察的物体一般要在眼睛的两倍焦距以外。这样,在视网膜上面倒立且缩小的影像,才不会进入脑神经时,让我们有一种模糊、易位的感觉。也就是说,那些有近视或远视的人,他们眼球的自动对焦功能,丧失了。”
我好想逐渐起了兴趣。这些说法是我以前从未听到过的,甚至有一些匪夷所思。
“所以,眼睛自己有一套极为精巧的变焦系统。”老宋继续说道。
“其实,我们想要看清一个物体,除了要让影像在视网膜上成形以外,还需要影像在视网膜上的明亮程度。这点,就要依靠瞳孔的调节了。”
“瞳孔?”
“是的,瞳孔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瞳孔在光线很暗的时候会马上变大,而在大量受光的时候则会立刻缩小。这就是我们有时候从很阴暗的地方出来,看见强烈的日光而睁不开眼睛的原因。瞳孔大小的改变,就在于进入眼球的光线多少。而它,自然而然就起到了照相机中,光圈的作用。”
老宋说完,拉开了书桌右侧的一个抽屉,拿出了一盒“555”牌香烟。
“要不要来一根?”他打开烟盒的盒盖,探出身子朝我递过来。
听到这里,我早就已经有了一种想要释放的感觉。只是从最初的极为恐惧,到刚才的摇摆不定,再到现在的想要探知,我已经被我自己完全的击溃。
另一个自己和眼前的这顶‘照相机’都在慢慢的引诱我。它们告诉我,你想要知道的真相,就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旦开启,你将面对的是欣喜若狂的喜悦。同时,也将会带给你无尽痛苦的深渊。你将会万劫不复!
我从烟盒中拿出了一支“555”牌香烟衔在嘴上,又接过了老宋递过来的“Zippo”牌打火机,点燃香烟。
流进嘴中的气体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我闭上双眼,让这份醇香在口中环绕,最后进入肺中。吐出一股白色的烟雾同时,老宋也点燃了自己嘴上香烟。
“所以说,照相机是手动对焦的有级成像。当然,现在数码相机是自动对焦了。而我们的眼睛,却是天生的自动对焦,无级成像。它和照相机一样有着自己的一套成像系统,可以让视网膜上形成和我们看到的景物一样清晰地影像。而它的感光层就和底片一样,可以把影像记录下来。”
老宋吸了一口香烟。
“这下,你明白了吧?”
我沉默了一会。
“你刚才说过,人如果立即死亡,眼睛中所看到影像便会凝固在视网膜上。是吗?”
“对。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这部‘照相机’。人的瞬间死亡,可以起到快门的作用。而他眼中的影像,则会牢牢的锁定在视网膜上不会消失。他看到的景物,将会因为生命的瞬间结束而变成永恒。”
“怎么做?”我很平静的问了一句。
“好吧,我来告诉你。”
老宋站起身来,在烟缸中按熄了手中的香烟。
“首先,要把它戴在取景人的头上,勒紧皮带,固定住下巴。这样,就不会在取景时,因为取景人左右摇晃而锁定不住景物的影像。”
老宋边说,边用右手指了指头盔肩膀处的旧皮带。
“然后用支眼架支起取景人的上下眼眶,让他可以目不转睛的盯着将要保存的影像。
老宋又指了指头盔两侧太阳穴位置的支架和触角。
“确定一些无误以后,你便可以拉动这里,也就是这部‘照相机’快门。”
老宋把头盔转向一侧,用头盔的侧面对着我。右手的食指勾在脖子后面那个装置的铁栓上。
“拉动那里?那个是做什么用的?”
“我说过了,这是‘快门’。拉动这里,取景人便会立刻死亡,他眼中的影像就会保存在视网膜上了。”
老宋抬起头,看着我的双眼说道。
“这个位置,是我们枕骨的位置,大脑和脊髓在这里相连。”
我看着那个装置,身上一阵发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