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开始。
今天秋立通的眼皮一直在跳,搞得他心烦意乱。这种小事向来都比较讨厌,民间流传甚广的解决方法就是弄个白色的小纸片沾点吐沫贴在眼皮上,管不管用放一边,图个心里踏实。殊不知这小小一张纸片也是符的一种,虽然不用写字也不念咒,但确实符合符的基本理论。秋立通知道,但是他不用,往自己脸上贴符这种事,轻易不能干。
不过他要是知道一会即将在自己脸上贴个大的,估计也就不在乎这个小的了。
午后1点,村里静的像是要出什么事一样,连平时最喜欢对着秋家狂吠的野狗都消失的无影无踪。秋立通被眼皮折磨得想睡也睡不着,索性从书架上抽出本书来看,正是《辰州符咒大全》。此书流传甚广,实在算不上什么秘籍,上百度一搜一大堆,有平装的精装的还有线装的,秋立通手里拿的这本,普普通通,除了年头老了一点,跟网上卖的没有什么区别。这本书是他当年入门的教材,记录的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符咒常识,现在看来实际意义相当于零,只能算是个纪念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里面对于符咒的形成、作用原理及操作规程有十分详细的介绍,甚至连笔画顺序都标的明白,但是如果你想靠着这本书自学成才,那还是趁早洗洗睡吧。自古符咒之术的精髓都是代代言传身授的,本着该留一手就留一手的原则,真玩意越来越少,神话传说倒是越来越多,往往修炼了一辈子且小有所成之人依然对古人的种种神迹耿耿于怀,比如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这在内行看来都是很玄的事情。以上种种,秋立通也没见过,但是他信。和其他修符咒术的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怀疑主义者,和其他怀疑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比较执着。陆晓尘和秋立通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
其实这俩人压根也不是师兄弟关系,只不过文丨革丨期间在山中偶遇,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发现竟然是同道中人,在那个年头能在荒山野岭碰上个聊的来的人实在不易,只能说是缘分。于是二人才以师兄弟相称。虽然秋立通年纪小一点,但是他对陆晓尘的功夫向来是不屑的。陆老头在下山之前基本上就没过过好日子,半辈子都在跟人斗心眼,因此一贯精明做事,糊涂做人,体现在功夫上就总是显得古板笨拙,以至于后来给人看病,不管多小的病,都要郑重其事,开坛做法,对此秋立通颇有微词,称其为故弄玄虚,形式主义。陆晓尘从来都没有解释过,在他心内里对符咒深沉的热爱是别人永远也无法了解的,但是他很明白,这种功夫再好,也不可能发展到人人都会用的地步,这并非时代的局限。即便是道术鼎盛迷信成风的年代,他这种人也是稀缺人才,更何况是讲究科学技术的现代,因此要保住这门功夫,重点不在于把它宣传得有多神,而是要保住它的传统。
有些规矩虽然多余,却是文化得以生存的根基。
当时的秋立通是不懂得这些的,既然道不同,索性分道扬镳。显然他是个不守规矩的人,按现在的话说,陆晓尘是个人才,而他是个天才。既然是天才,那自然要有一些常人所无法企及的成就,秋立通想来想去,觉得这个成就还是要从“人”来入手。
我们前面说过,符咒是一种与鬼神交流的手段,通过各种方式请来天上星宿帮自己做事,以达到超越自然定律的效果。可是神在哪里?
秋立通跟鬼神打了一辈子交道,却从未见过真神,这不由得让他产生怀疑,到底是上天帮了自己还是自己帮了自己。
说道这里,我必须要澄清一下我的观点,天上究竟有没有住着神仙,我不敢说有,也不敢说没有,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信仰问题。中国人讲究信则有,不信则无,绝不强求。你是信如来佛祖也好,耶稣基督也好,哪怕你崇拜释永信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愿意相信,你就总能觉得自己看到了效果。至于真假,没有深究的必要。只须记住,法无正邪,唯在人心。
秋立通怀疑上天,于是他准备打破传统,并且很快找到了理论基础。练过气功的人都知道,人体就是一个浓缩的宇宙,普通人经络不通,因此感觉迟钝,还容易生病。如果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以内力打通任督二脉,则立刻就能变身成为绝世高手。当然了,这是比较夸张的,一般来说,练习气功要从静坐冥想开始,用意念捕捉体内气息的流动,一点一点,打通小周天,然后是大周天。秋立通觉得,既然我身既是周天,那么天上星宿,我的体内也应有尽有,神灵自在我心,何须去求他人?
苍穹无量无尽
世界无数可计
外求求不尽
内觅即可寻
如果真的按照这套理论去修炼内家功夫,说不定秋立通真能别开生面打出一片蓝海,可惜,天才总是有点变态的,他放弃了修炼,选择了解剖。当然,有一点必须明确,想要更好的了解人体气脉走向,经络之间的互动关系,解剖死人是不好使的。这就是当初秋迪撞上杨程笠,还要把尸体带回家的缘故。具体秋立通的手上沾了多少鲜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北斗星的名号绝不是危言耸听的。
此时秋立通手里拿着书,心思却飘向远方,事隔多年以后,当他越来越了解人体本源的时候,不由得想起陆晓尘。当初看似补拙的手法,此刻却在他心里烁烁生辉,他明白自己错了,那个不起眼的老头实在比自己高出太多,只因为救人比杀人难得太多。
砰砰砰,楼下传来敲门的声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