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就好》
第26节

作者: 冯继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知道,但是医院在管理方面还很欠缺,很需要你这方面的专家。再说,这是局丨党丨委的决定,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日期:2009-03-01 11:06:38

  黎丽想:这样也好,我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毫无顾虑地进行最后的拼搏。想到这里她爽快地答应道:“好吧。”
  “窦院长,你还有什么意见吗?”白局长问。
  “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同志们,我们大家都知道,精神病院与其它医院相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就是,我们面对的都是病人;不同点是我们面临的是没有理智约束的特殊病人。我们的患者,都是在承受不了意外的打击而精神失常的,与其它病人相比,他们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人、有的甚至家庭上的歧视。所以,面对这些特殊的病人,我们更应该有百倍的爱心、耐心和诚心来对待他们。爱护病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应该把他们当亲人,当成需要照顾的孩子,我们绝不应该歧视他们。

  在我来这里报到的第一天,看见病人把水泼到了一位护土身上,这位护土上去就打了这位病人一拳,并骂病人是疯子,甚至举起笤帚来威胁病人。说心里话,我当时看到这一幕感到非常痛心。请问这样的医生、护土,你们的医德在哪里?病人失去了理智,难道我们也没有理智吗?精神病人不是罪人。作为精神病院的大夫、护土,如果最起码的爱心和医德都不具备,你就不配呆在这里。

  从今天起,我院要重新制定一套岗位行为规范和岗位禁语,绝不允许任何人称病人是“疯子”。并要求大家行动起来,改善我院的卫生环境、病人饮食,根据病人的病情与特长,建立起各种娱乐活动小组。比如书法、绘画、音乐、缝纫、种植、园艺等等,并且实施病人承包到人,使病人与我们建立起感情,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我们的关爱。这是我们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第一步。

  通过前几天的书面答题、现场提问、现场给病人治疗,通过病人及家属对每位大夫护士的评价,对大家进行了彻底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摸底。姜华同志虽然还很年轻,但她对精神学科的研究和对病人的热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询问到每位病人姜华大夫对他们怎么样时,病人都伸出大拇指。同志们,这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病人虽然精神失常,但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谁对他们好,那位大夫、护士关爱他们。那些大夫、护士没有把他们当人看。可有些大夫、护士,却不具备简历上所写的专业水平。有的护土甚至最常识性的护理知识都不懂。所以,从周一开始,每天利用下班后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学习、培训,使我们大家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和护理知识。使每个人尽快成为合格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土。

  黎丽的第一次大会讲话,赢得了全体医护人员的热烈掌声。
  会后,黎丽和全院的医生、护士一起收拾院中的废墟、垃圾,把病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并亲自下厨房安排、检查伙食。利用晚上的时间把病人的病因、病历全都看了一遍,并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安排到每位大夫护士。她亲自买来了乐器、笔、纸、图书、花草等。并根据病人的爱好,成立了书画组、音乐组、手工艺组、园艺组、阅览室。一切工作就序。黎丽决定把徐大姐接到医院治疗。

  黎丽晚上回家争得了王兰的同意,吃完饭开始和王兰一起收拾徐大姐的衣物。四个孩子在饭桌上写作业。
  “小兰,从明天开始我和你妈妈就住在医院不回了,小博就由你照顾了。”“黎阿姨,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小博的。只是您不要太操劳了,我看您越来越瘦了。”
  “我没事,放心吧。”
  崔博放下笔问:“妈,您从明天开始就不回来了吗?”
  “是的,小博,你一定要听姐姐们的话,好好学习。”
  “我知道。”
  第二天一大早,司机小张站在门口:“黎大夫。”
  “小张师傅,快进来。”黎丽热情地。

  “东西收拾好了吗?用我帮忙收拾吗?”
  “谢谢,不用了,昨天晚上我们已经收拾好了。张师傅,我和徐大姐以后就住在医院里,你就不用再接送我了。代我谢谢书记,也谢谢你。”
  “看您说的,谢什么,这也是我应该做的。”
  黎丽领着徐大姐,王兰拿着妈妈衣物走在后面。
  张师傅拿过王兰的提包:“我来拿吧。”
  王兰说了声:“谢谢。”

  王兰和弟弟、妹妹们把他们送到门外。王兰注意到黎阿姨母子深深地互望了一眼,眼神里包含着惦念和不舍。王兰搂着崔博的肩,安慰道:“小博,别难过,想妈妈了姐姐会带你到医院去看的。”

日期:2009-03-01 11:09:32

  转眼黎丽回唐山工作已经近一年了,从秋冬走到了温暖的夏天。医院也由脏乱的废墟,变成了枝繁叶茂的花园。医生、护士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病人们也由过去的狂躁不安,变成了在大夫护士们的帮助下,在各活动室里学乐器、做手工、绘画、做园艺的情形。病人们各自找到了他们精神的家园。除此之外,黎丽按着心理诊所的日程安排,每周末都会到心理诊所、患者家里,为失去亲人过度悲伤造成心理疾病的患者和孤儿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唤起周围对孤儿持续性的关怀,给予了震后孤儿的安全感和持续的爱及归属感,并为孤儿进行生活指导和生存技巧的培养。向他们传递顽强生存、笑对人生的信息,成功地为患者和孤儿们摆脱了心理阴影。黎丽每天还要利用下班时间给大家讲一到两个小时的课。没有教室,冬天大家聚在院长室。春暖花开后人们要求在院内听课。因为上课占用的是个人时间,开始有的人有些不情愿。黎丽把理论同临床经验到具体病例紧密联系起来,用机智、诙谐、生动的语言讲给大家,她的授课越来越使大家有一种余犹未尽的感觉。渐渐的大家不满足一两个小时的授课,要求多讲一些内容。黎丽为了争取时间,只要能消化,她便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

  市委书记非常关心黎丽的身体和工作情况。这天在百忙当中抽出时间,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带着市委领导和卫生局领导来到精神病医院。一进院内他们便被枝繁叶茂、花红柳绿、蝴蝶飞舞的景象惊呆了。他们相互对视、窃窃私语。
  “哎呀,太漂亮了。”
  “就是,真没想到。”
  “这里好像世外桃源。”
  书记满意地笑着问:“你们是不是觉得这儿的环境比市委大院还要强?”
  人们无不点头称是。

  书记感慨地说:“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他们来到医院的每间病房和活动室。医护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尽职地工作着,病人们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都在做着各种活动。
  “真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医院变化这么大。”一位副书记无不感叹地说。
  “这是什么?这就是人才的力量。同样是一所医院,让不同的人管理,就会有不同的面貌。”书记激动地说。
  这时,几位领导的对面走过来一位年轻女医生,书记迎上去问:“同志,请问你对你们新来的院长怎么评价?和过去的院长,也就是你们现在的窦副院长相比,有什么不同?”
  “是让我说实话吗?”年轻女医生不客气地反问。
  “这是咱们书记,你不要没礼……”

  白局长不满地提醒女医生,书记用手阻止他说下去,微笑着很是欣赏地:“当然是实话。”
  “新来的黎院长无论是管理能力,专业知识、临床经验,还是她的授课水平,以及她的为人品行、举止修养,是我认识的最受人尊敬的优秀的院长和医生。窦副院长与黎院长相比,恰恰相反。”女医生直言不讳地说。
  “你……”白局长气的脸都变了颜色。
  “说的好!你叫什么名字?”书记高兴地问。
  “我叫姜华。”
  “她就是附属医院外科专家姜大夫的女儿。”一位副局长介绍说。
  “是吗?真不愧是姜大夫的女儿,敢说真话。”书记赞赏地说。

  “书记,我要替爸爸谢谢您,是您给了他重新登上手术台的机会。这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不要谢我,要相信历史会给每个人一个公证的评价。我希望你要向你爸爸那样,对业务精益求精,早日成为精神医学的专家。”
  “谢谢书记,我会的。”姜华自信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