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了,你杀了我吧……”说完,全身又一次剧烈颤抖起来。
梅瑰止住了笑,眼神变得诡异冷漠,她从工作台上取出一根注射器。
死,真是一个很奇妙的字眼,几乎我们每天都会把这个字眼挂在嘴边,可见死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知道自己要死。
“叮咚……”门铃再度响起。
“叮咚……”门铃响了。
梅瑰不耐烦地皱了皱眉,犹豫了片刻,还是再操起纱布卷,塞进了邙僮口中,这一回,她塞得很使劲。
外屋传来争执声。
“对不起,梅大夫,我们要进里屋检查一下。”还是老梁的声音。
“不行……除非你们有搜查许可证。”
“我又不是丨警丨察,要什么许可证!”老梁变得蛮不讲理,门被狠狠撞开了。
邙僮看到老梁张得大大的口腔,好似一座桥洞。
【待续】
日期:2010-8-1 16:17:00
12、两年以后
邙僮走出监狱大门。开车到郊区监狱接邙僮的居然是老梁。
“单位研究过,准备继续回聘你,你有信心重新做人吗?”老梁问。
“梅瑰……她被判死刑了吗?”
桥梁工地五条人命,最终只换来邙僮“因为严重渎职罪被判两年徒刑”,实在很轻了。但邙僮的心情并不轻松,他心里始终放不下梅瑰。
“她……她没坐牢啊……实际上,他老公根本没回过家——车祸不久就死在医院了,所谓‘努力唤醒沉睡的丈夫’完全是这个女人的臆想。”
“那,床上开花的尸体是谁的?”
“哈哈,哪有什么尸体,那不过是一具报废了的医用人体模型,多年来,梅瑰守护的,就是这个塑料玩意儿。”
“……她还说,她杀了大河的初恋女友,一个叫韩青青的女孩,就埋在她家庭院花圃里……也是假的吗?”
“韩青青?唉,根据你的交代,丨警丨察还真的立案做了调查,最后发现那个叫韩青青的女孩活得好好的。”
“那天,你为什么会怀疑我在里屋?”邙僮问老梁。
“你给那女人送花了,玫瑰花,对吧?”
“是啊,就插在外屋花瓶里。冬天桂林应该也有暖棚培植的玫瑰花卖吧。”
“不,那花儿是你从海南岛带来的,配花儿的茎仙草是热带植物,海南岛独有的……梅瑰现在还在康复医院接受治疗,我希望你不要再去找她。”(散客月下2007-10-14 西安)
日期:2010-8-1 16:18:00
二十二、录音(王城故事)
八十年代初期,电唱机尚未退出历史舞台,但唱片公司发行的唱片多半是革命歌曲,而被主流文化成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正在悄悄登陆中国,中国青年最时尚是奢侈的消费品是卡式录音机。用那玩意儿从“澳洲广播电台”的华语节目中可以录到邓丽君的歌曲,可以收听琼瑶的爱情故事演播,甚至还可以听到美国佬的迪斯科。
1980年,父亲承诺我,考上大学,给我买一台录音机。
秋天,我提着一台双喇叭收音录音放声三用机走进了桂林大学校园,顿时成为全年级最闪亮的焦点。手提录音机,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大二有段时间,我迷恋上了台湾中国广播公司的子夜节目——司马中原讲鬼故事。
节目零点开播,宿舍十点熄灯,年轻人瞌睡大,黑暗中,躺在被子里根本熬不了两个钟头,为此我特地买了个小闹钟,为此常常遭到室友们怒斥——经常是闹钟把大伙儿都闹醒了,我自己却还呼呼大睡。
总是影响大伙儿休息,自己也过意不去,我干脆使用定时录音录下节目,啥时候睡醒啥时候听。
经常半夜两三点钟醒来,发现一件很好玩的事——可以听到室友讲梦话。而且使用的是不同方言,好玩得要命。例如连续两天,都听到韦老三在梦里叫喊“的漏的漏”,实在不明白这个壮族同学想表达什么。结果白天一问,这小子眼镜都亮了:
“的漏?你要请我的漏?好啊!”原来壮语“的漏”的意思是喝酒。
我突发奇想,不如把大家的梦话录音下来,找个合适的时候放给大家乐儿。
要录下梦话还真不容易,因为时间很难把握,通常是别人还没开口,我自己先睡着了。我决定还是使用定时录音。
周末晚上,我给机子里装进一盒空白带,时间定在下半夜四点到五点。
星期天我睡到十点半才起床,醒来时,室友们都出去了。
我把录音带倒到头,检阅成果。开始十来分钟,只录有一些鼾声,大约十五分钟时,终于听见一段梦呓。仔细听听,是这么一段话:
“墙角蹲着那家伙,给老子站起来……”声音很耳熟,是谁呢?
再仔细听听,哈哈,原来是我自己的声音。
幸亏只有我自己听见。我开始洗脸刷牙,录音机还在继续播放,大约快播到五十多分钟时,突然出现一个女人的怒斥声:
“张卫东你这个衣冠禽兽……”吐字清晰,不似梦呓,语调含悲带怒,令人震惊。
张卫东是我们寝室的老大,品学兼优。
问题是,这深更半夜,从哪儿会冒出这么一个女孩来,跑进男生宿舍骂人呢?
我反复播放了几次,那女声实在很诡秘,即无前因也无后果,简直不像是人类的声音。
我想,这么诡秘的东西,还是不要公开的好。我取出录音带,用记号笔写下了时间:1983年11月13日4:50。
转眼四年大学生涯结束,我们宿舍五个哥们中,只有张卫东留校任教,其余都作鸟兽散了。
我毕业后离开桂林,四海飘零,这一飘,就是二十年。
新千年第一春,我回到母校参加校庆,一进校园,便迫不及待的与几个老同学一同故地重游,参观校园。当年的宿舍楼依然耸立在尘城墙脚下,四层民国年间的建筑,外墙粉刷一新,看上去比我们当年居住时要干净很多。
我们兴致勃勃往里闯,想再看一眼那间伴我度过四年青春岁月的小屋。不料,在大门口,被一个老太太挡驾了。
“这里是女生宿舍,男同志准进去。”
“啊,啥时候改女生宿舍了啊……”我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老太太,惊喜的发现,这位大妈居然还是当年看管我们宿舍的刘阿姨。
“刘阿姨,是您啊,还认识我吗?我是八四届的学生啊,过去也住这栋楼的,412房的老三,今天回母校参加校庆,想看看当年住过的房间……”
“哦,412号房?”老太太摇摇头,“你看不成,四楼已经十年没人住,被封了。”
“为什么?”我疑惑地问。
老太太打量了我很久,缓缓地说,“既然你是老校友,告诉你也无妨……八六年,这幢楼被改为女生宿舍,十年前,1994年冬天,四楼发生过一起杀人案,就发生在你说的412房间,那年寒假,一个留校的女生被一个坏男人糟蹋后,因为认出那男人,结果被活活掐死在床上。”
“啊……那后来案子破了没?”
“破了,凶犯居然是学校一个值班老师,平日看上去倒满正派一个人,想不到啊,想不到,啧啧。”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我也跟着感叹道。
“你不是说你住过412房间,那凶犯当年也是咱们学校的学生,后来留校任教的,当初他也住过412,甚至还一直保留着房门钥匙,也怪总务处太抠门,宿舍门锁十年不换……”
“等等,刘阿姨,您是说……那凶犯是留校任教的同学,那一届的?”
“拿一届的我忘记了,但名字我还记得,叫张卫东。”
我感到一阵目眩。
“刘阿姨,412房间出的事,为什么要把整个四楼封上呢?”我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