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客月下桂林板路合集》
第38节

作者: 散客月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睁开眼睛,对猩猩说:“谢谢你猩猩,我全都想起来了,你是个优秀的记者,更是个优秀的推理小说家,是的,我参加了那次诗会,是的,我认识了女诗人真真,是的,我们双双上了南岳衡山,也曾经双双站在望月台上。

  “不过,侦探先生,我并没有如你想象的那样——我没有将她推下悬崖,没有令她她尸骨无存。
  “真真很美,有一种超然物我的美,她的确没有下山,因为她已经……超凡脱俗了。”
  “什么意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念叨道。那段时间我在读《心经》,火车上也一路给她讲佛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临时决定在衡山下车,登南岳参佛——真真太投入,礼佛后难以自拔,最后在北峰下的白莲庵剃度出家了。我想,下周咱俩去看看她吧。“
  “这……这就是真相?“
  “……不是。”我再次闭上眼睛,说,“兄弟,我真的很累,以后,再告诉你吧,相信我,真真还活着,白莲庵的一真法师,你可以查得到。”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勇气对世人道出真真出家的真相。
  我和真真的确是一见钟情,虽然只是短短七天相处,但这七日恋情,却毁掉了一个天才女诗人在世俗生活中的一切希望。
  因为我骗她上衡山的真正原因是——不敢带她回桂林。
  那一年,我女儿刚满两岁,正在家等我。(散客月下2008-7-15)
  日期:2010-8-12 21:08:00

  拈花寺
  (一)苦瓜和尚
  清顺治十四年丁酉五月十八。
  北京拈花寺内,飘出了香烛烟火味。
  京城拈花寺在鼓楼大街西侧大石桥胡同尽头,周边是连片低屋矮檐的民宅陋居。寺庙长年来黑灯瞎火,入清以后,寺毁僧散,断了梵香。
  这座古庙本来有高阁重檐,雕梁画栋,庭院幽深。自满人入关,连遭战火兵祸。六百间殿堂仅存一座天王殿,半幢藏经阁,殿阁之间,只留下断墙残壁围砌的庭院,荒草丛生,破败不堪。从一些青色大方砖的老房子和它附带着的园子,依稀可辨昔年盛况。

  西侧藏经阁院落也极尽破败,庭院中荒草高可及人腰,后盖的四间居室呈方块围拢,拢出一方天井,小四合院做寺院僧堂禅房,还算有些人气。
  至于天王殿,墙瓦间斑驳陆离。窗扇早已零落,门户更见倾颓。殿堂内韦陀菩萨还算整齐,四大金刚只剩两颗脑袋,弥勒佛身上的金箔被人刮得一干二净,一张憨笑的脸扭曲成苦笑。
  十七岁的石涛和尚长跪佛前,泪流满面。
  佛前供桌上竖立两座牌位,上书“大明朝御封靖江历十三代先王之牌位”、“故先考大明朝御封靖江王朱讳亨嘉之灵位”。
  朱亨嘉是为大明朝最后一任靖江王,小和尚是靖江王府唯一逃出的小王子。
  明代靖江,就是山水名城桂林。清兵破城之后,四岁的小王子朱若极被贴身侍卫官阳正道抱出王府,逃到全州湘山寺,落发为僧,法号石涛。
  顺治初年,八旗兵四处搜查朱家王室遗孤,湘山寺香火旺盛,阳正道唯恐被朝廷鹰犬查到王子行踪,抱着小王子一路北逃。那年月,扬州遭屠城,嘉定被血洗,真可谓风声鹤唳,人人自危,阳正道带着朱家遗孤,无论身藏何处,总是心不安,魂不定,最后索性抱着小和尚潜入北京城。

  大清天子脚下,闹市中的拈花破庙,仅有一名老僧人看守。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
  小王子出家后,阳正道也皈依为居士,身披海青(黑色居士装),日夜守护在小主人身旁。
  石涛在破庙围墙中逐渐长大,从阳正道口中得知自己的坎坷身世后,嘘唏不已,他特为自己取了个法号叫做“苦瓜”,以表身心之疾苦。
  身为大明遗孤,栖身满族天子脚下,苦瓜和尚小石涛每日不敢忘却国恨家仇,每到父王忌辰当夜,便悄悄捧出祖宗牌位,奉于佛前,秉烛焚香,垂泪祭拜。
  日期:2010-8-12 21:10:00

  (二)方寸天地宽
  拈花寺建于前朝万历九年。从门前残存的影壁不难看出,寺庙曾经恢弘过,那影壁三丈多长,一丈多高,五尺厚,青石基座青砖体。
  石涛没见过这座影壁。
  寺庙遭毁后,山门牌坊坍塌,影壁与天王殿之间被辟成胡同通道,石涛从未走出过天王殿门。
  小石涛进入拈花寺后,住寺老僧智吉担负起了教导佛学的责任,阳正道也因此而成为居士,日夜苦读佛经,一道为小石涛传授佛学。
  这一来,原本的奴才,反过头成了师傅,王府里的礼节也都取消。加之王子从小由阳正道拉扯长大,对之敬若父辈,说什么就信什么。
  阳正道教给小王子更多的不是佛经,而是画经。他早看出来,这孩子对参禅打坐并无多大兴趣,兴趣点都集中在书画上。于是,找来古人书画摹本,让孩子临摹。
  苦瓜和尚临摹历代名迹十余年,笔几可乱真,阳正道索性在拿着这些摹本在城里开了一家书画店专售仿扬州八怪、清初四僧等画作的高仿品,各地来的书画贩子见了,无不惊叹,纷纷出高价收购,没几年,阳正道发了财,另找地方建屋纳妾,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好日子。
  藏身拈花寺十多年,石涛和尚不曾走出破庙一步,一来是阳正道唯恐王子不谙世事,说话漏嘴被人认出,二是小和尚痴迷书画,加之每日颂咏佛经,对外界一切似乎也没多大兴趣。

  人心静,天地宽,常年面对庭院杂草、青砖颓墙,石涛能从荒草古藤上看到森林原野,盯着墙面上的尘垢污渍杂驳色斑,他眼前可以浮现山川河谷的氤氲气象。画作之中,充满动感与生机。
  日期:2010-8-12 21:11:00
  (三)果果格格
  果果格格是石涛生平所见到的第一个年轻女人。
  格格穿一件镶粉边的浅黄色细纱旗袍衫,外罩白云烘青天的黑色云头大马甲,发髻梳成扁平 “一字头”斜插一枝银针点翠珠花,绣花软底鞋,走起路飘飘摇摇,猫步款款,无声无息。

  远远望见阳正道恭恭敬敬引着格格走过来,石涛像是被一道定魂大铁锥由天顶盖直插到脚板心,整个人都被石化了。
  一阵香风扑面,格格随着香气飘到石涛跟前,先端正姿势,眼帘低垂,然后微微向前迈出半步左腿,双手扶左膝,右腿半屈,略微停顿片刻,口称“石涛禅师吉祥、万福!”说罢直起腰身,抬起头来,眨巴两下眼睛,那眼睛瞳仁又黑又亮,水汪汪掬满笑意。
  突然袭来的礼数,惊得和尚小王子脸色通红。十七岁的石涛已经超过阳正道半个头,阳正道又比格格高半个头,此时间,石涛臊得想把脑袋藏进袈裟里。
  阳正道一抱拳,说:“禅师,此女子名唤叶赫拉拉-果果格格,是大清朝庆王爷府上的公主——旗人称公主为格格,呃,格格很喜欢你的画儿,专程来瞧瞧。”
  走进天王殿,格格就被满堂画片儿惊得一喜一咋,一张粉脸飞起红潮,她一张张翻看,一点点评说,别看这女子年龄不大,论起画来,头头是道:“山水布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师法历代画家之长,且笔墨诡秘,笔法流畅新奇,尤其是这点苔之墨,密密麻麻,看似劈头盖面,实则丰富多彩,酣畅淋漓,极尽变化;真是难得的好画儿啊……”

  一席赞美,捧得石涛全身骨头发轻脸发红,脑袋使劲往下垂着,不敢直视格格,眼帘比脑袋垂得更低,目光往下扫,刚好被格格胸前直凸凸耸出来的曲线挡住,心下便忍不住猜想,为什么这个格格与他所见过的人都不一样?
  活了十七年,石涛只见过三个人,阳正道,智吉法师还有一个烧饭的张妈。石涛猜想,格格与张妈同属一类人,就是书上所说的“女人”,可这女人与那女人差距实在太大,格格的手指尖弯一弯都比张妈的胖手好看。
  格格说话的声音更是好听……张妈是个哑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