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婆媳故事》
第37节

作者: 绻隐残香默默苔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话说他们家是开小饮食店的,由豆腐渣掌久,豆腐脑当家,两个女儿也分别上了中专,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两个女儿年纪相差不大,约摸差个三四岁的样子,长得都挺漂亮的。豆腐脑是典型的家庭妇女,也是典型的爱占小便宜的人,这种实际的精明性格,为她日后的一失脚成千古恨打下了基础。

  豆腐渣是个怕老婆的人,在这个典型的阴盛阳衰的家庭中,他没什么地位,其最实际的用途就是看店和做饭。
  两个姐妹花很是得父母宠爱,虽然都是小家碧玉,但因为年轻,她们身上总是散发出令人目眩的青春活力。
  豆腐脑和豆腐渣是自由恋爱结的婚,豆腐渣的父母黄豆和黑豆早去世了,豆腐脑一进家门就开始当家。于是脸上早早有了操劳的痕迹。
  豆腐脑是个能干的人,精细的人!认识的人都这么说。
  豆腐渣呢,高举老婆万岁旗帜,坚持听老婆话,跟着老婆走。以为女儿们谋福利为终身任务。

  豆腐脑对两个女儿有太多的期望和期待,希望她们能跳出这个比上不足比下尚余的家庭,过上舒服的生活。
  俗话说,女人嫁人是第二次投胎,这是男人享受不了的权利啊。
  豆腐脑早就打算好了,等女儿工作后,为她们看一门好好的亲事。不让她们受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奔波之苦。记得简•奥斯汀曾经说过,每当有一个英俊富有又未婚的男士来到附近时,家中有女儿的母亲莫不把他当成自己女儿的一笔私人财产。
  这句话真是能充分体现出豆腐脑对两个未来女婿的希冀是有多么高。
  虽然两个女儿学历并不高,工作也很一般(一个超市收银,一个在工厂当验货员)。但是在自己的母亲看来,女儿们都是清秀可人,家世清白的好姑娘。豆包和豆花都是很听母亲话的乖女儿,在上学时严谨地听从母亲的教诲,不乱交朋友,以致于她们连同性朋友都很少。

  熬到女儿们毕业工作,豆腐脑觉得是时机了,应该开始给女儿们物色对象了。
  豆腐脑虽然没有什么有背景的亲戚,但她做事圆滑,为人八面玲珑,交友很有手腕,所以还有些能上得了台面的朋友。
  这个时候这些朋友就派上用场了。
  几个朋友在吃过豆腐脑请的饭局后都满口答应给豆腐脑的女儿们看个好亲事,豆腐脑自然很高兴,甚至连女儿们要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都打算好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出了岔子!上面不是说豆腐脑一家是开小饮食店的吗。

  附近有一个地方,驻扎着一个部队,偶尔有些兵仔们溜出来喝小酒开荤,调剂生活。
  上面也说了,豆腐脑是个贪小便宜的女人。
  偶尔有几个大点的干部出来喝酒,豆腐脑就很热情,和人家打好关系。这自然有她的用意。
  有时让新兵们帮她垒个灶台啊,搬个桌椅什么的,然后又让人家去给她家菜园除草啊,种什么啊的。
  这一两下还好,久了可就出事了。由于豆腐脑太常叫人来帮忙了,又自己顾不过来,就找豆包代看,然后,然后豆包就和其中一个志愿兵好上了。
  ——这个有个近代典故的,也是说“引狼入室”的事。还和革命先烈有关呢。

  说的是革命老前辈陶铸,在女儿陶斯亮成年后还对女儿教来谨,一来因为他是武夫,却只有一个女儿,自己疼爱有加。二来是家教如此。
  但陶铸由于自己家太大,于是为了不浪费房子空间,特别要求附近的空军后备役军官住到他家,一来呢住房不浪费,二来也不添加驻军压力。(老革命家啊)
  他风华正貌的女儿却成了那些军官的慕恋对象。
  陶铸一边对女儿管教严谨,一边却不自觉地“引狼入室”……(这里没有恶意的成分,只是就事论事,偶对陶铸前辈是很敬仰的,他的女儿陶斯亮也是个相当优秀的医生!)
  不过好在陶氏父女的交流沟通够,最后陶斯亮并没有和那位热烈追求她的军官发展下去。

  这是后话。
  现在转到豆腐脑这里来。
  豆腐脑还蒙在鼓里呢。还常常在吃饭时喜滋滋地和丈夫女儿们说,说她多精明,只要请几个带“长”的吃个便饭,顺便叫小兵们帮忙,比起找工,要省了不知道多少钱。
  然而很快地,她就会立刻知道,钱——去得大了!呵呵,生米是没有煮成熟饭啦,只是豆包意志坚定,说一定要和这个志愿兵好,偶琢磨着给他取名叫豆浆好了。
  为什么叫他豆浆呢?有原因。后面说。豆腐脑是死活不同意,豆包也是死活不肯分。母女就这么僵持着。
  豆腐脑看从女儿这里不好下手,就去找队领导,想从上面施加压力给豆浆。

  结果队领导态度太一致了。兵是国家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婚姻大事,只要是合理的,军队是无权干涉而且是大力支持的。因为军队里有太多的单身汉了,由于闭塞等原因,太多兵GG找不到老婆了,这样不仅对于士兵思想造成压力,也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更重要的是,当兵的找不着老婆,这么重要的事,要是成了一种趋势,女人都不嫁当兵的,那还有人当兵吗?还有人保卫我们伟大可爱的祖国吗?
  所以权衡利害,从自身出发,来个换位思考,军队领导的态度很坚决——支持!没有办法,豆腐脑在豆包绝食抗议下,无奈地同意了。但是有条件。
  一要彩礼,当地风俗要1W左右。
  二要房子。
  然后提出去豆浆家看看。
  豆浆虽然当兵几年,但没积蓄,房子更没有了。

  所以这些正常人家看来是比较合理的要求,在豆浆看来完全像是刁难了。
  虽然心里有微辞,但是豆浆还是领着豆花一家请了假到自己家。豆浆家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汗S,这种人出场率太高了)。家里除了他以外,还有两个弟弟,父母健在。
  房屋只有两间破得不行的。除了电灯外,没带电的东西。
  连豆包自己也惊讶了,居然穷到这种地步。
  豆腐脑更是生气了。

  这种家庭,别说1W,就连一百也得砸锅卖铁地攒。
  但豆包毕竟是爱着豆浆的,虽然刚开始有点惊吓,但没有改变她的想法。
  豆腐脑知道女儿的一门心思后,更是生气了。
  虽然穷得滴滴答~但豆浆的一家对豆腐脑一家的接待还是很高规格的。来的两天,鱼肉蛋三餐齐备。
  这家人穷困的程度连豆腐渣也看不下去了,总是少吃点荤菜,夹给豆浆的弟弟们吃。他是个善良的男人,也是个很好的丈夫和父亲。
  豆浆父母的话不多,可能是很少说话的缘故,豆浆的母亲说话都不利索。但他们是非常朴实的人家。岁月对他们太无情了,他们衰老的速度比常人要快,因为他们不仅负担着岁月,还负担着比岁月更沉重的生活。
  好在豆腐脑一家在的时候没下雨,据豆浆后来的豆包说,有一年下雨,下大了屋顶都压下来了。
  这话没给豆腐脑听到,否则豆腐脑会立刻打包女儿们以三千尺一秒的速度遁地而去。从豆浆家回来后,豆腐脑的脑袋就开始转起来了。在分析现实因素和豆包的态度,综合社会现实情况和对方家世及人品后,终于做了个决定。
  同意!

  但是有条件。
  彩礼,对豆浆一家来说是太困难了。
  豆腐脑也不是那种狠心的母亲,也不是没吃过苦,她对豆浆的父母还是很同情的,这点和豆腐渣是一样的。
  但是,豆腐脑对房子很坚持,她认为,一个男人如果连一个栖身之地都无法提供给女人的话,那真是不行的。
  豆腐脑还说,豆包是不能跟豆浆回豆浆家的。

  豆浆说,那样的地方,自己也不会回去的。
  房子!豆腐脑在这件事上记忆犹深,她年轻时和豆腐渣结婚那会子到生豆包为止,都没胡自己的房子,估计为此受了不少气,到豆花出生时才有栖身地,豆腐脑真是怕了。
  她怕女儿重蹈自己的复辙。可连1W的钱都没有了。怎么还有钱置房?
  但女方这个要求又提得合情合理。
  这个时候,豆浆伟大的部队领导跳出来了,说豆包和豆浆的结合是典型的军民如水一家亲的先进范例,所以部队支持。
  支持的实际行为就是在部队驻地外面盖的一溜小平房里挑一间,特别批准做豆浆的新房。如果以后豆浆有钱了,可以优惠买下。
  豆浆知道了那个高兴啊,连叫“党英明,党英明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