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番红尘》
第2节

作者: 西门说书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郎中把着脉坐在塌前许久,一言不发。当时所有人都很紧张。夫人的手紧紧掐着巧鹃的胳臂,巧鹃的两个大脚趾狠狠得抵着地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花开到荼迷时的及至张力。
  突然间,小少爷轻咳了一声,接着又断断续续的咳了几声,最后竟剧烈的咳了起来。郎中就在这时簧得跳起,食指直抵少爷眉心,一声大喝。
  少爷醒了。郎中得到了所有人的敬仰。

  沾着众人膜拜郎中的光,郎中走后蓝若在府中谋得了个很体面的职位。小少爷的贴身丫鬟。
  小少爷聂子译,其父是战绩赫赫的镇西大将军聂远。其母蹈西是宣国绚妃娘娘的亲姐姐。成婚多年的两人,膝下只得这么个儿子。可想而知,12岁年纪的小少爷子译自然被宠上了天,骄纵的很。蓝若初时不觉得,可随着子译渐渐康复,性子便渐渐显了出来。
  约是年岁相仿,子译很快接受了这横空出世的丫鬟,也颇有点提点的意思。做些鸡鸣狗盗之事时时时拖上蓝若。蓝若颇敬业,少爷上树掏鸟蛋,她就在树下守着,一来把风,二来垫背。少爷撞破花瓶,她就在旁献出些嫁祸的点子。
  府里人着了他们的道后往往一笑了之。
  可夫人心心念念的要将儿子教成通古博今,文成武就的俊杰,想法自然与众人不同。若撞见子译胡为,必是要责罚的。
  这一责罚就责罚到蓝若的头上。
  就说今日课上,子译精工细作,将夫子平日里念的书本子内页换成了忠德枕头下的《肉蒲团》,夫子摇头晃脑的念了半天突得一张老脸越来越红,正巧被经过的夫人听见,探明了究竟,便罚了子译禁食一日在宗堂长跪。但鉴于其大病初愈,由不知进忠言的下人,也就是蓝若代受,以儆效尤。

  此时,蓝若就枯坐在宗堂的地上,手指抠着砖缝想心事。突然听到一声声响,就见窗外扔进个包裹。包裹里是鸡腿和糯米糕。她扑上前刚咬住鸡腿,便听到窗外一声叹息。
  “这回是我连累你了。”小少爷子译的声音响起。
  蓝若咬了口鸡腿:"是我未先探得夫人行踪。”
  “恩,下回可注意了,这种事万万马虎不得,须知千丈之堤,溃于蚁穴。”
  “是,今日月黑风高,外头风声紧,少爷早些休息。”
  “本爷自然知道,明日那二顺的老婆本还是要顺的。”
  “是,劫富济贫,义不容辞。”
  “我睡了,邱嬷嬷要催了。保重”
  “。。。。。。”
  “怎么了”

  “有水没有,我噎着了。。。”
  “你。。你。。等会啊。”
  。。。。
  蓝若在现代,比现在大了十多岁,属于那种外表和内在反差极大的人。不熟悉的人说她安静斯文,熟悉的人却都知道她有恶搞劣根,热衷于讨论美人的鼻屎,诗人的脚气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子译的叛逆正与蓝若的劣根臭味相投。两人厮混,一个在明里为非作歹一个在暗里出谋划策,把个将军府弄了个鸡飞狗跳。
  只是在府里人的眼里,一个是目秀眉俊,英气逼人的翩翩小公子。一个是明眸朱唇,粉嘟嘟的小可人。看着两人天真烂漫的模样,众人心中自是欢喜得紧又哪里来什么埋怨呢。

  于是,穿越的第一年,蓝若极逍遥的度过了,并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很能随遇而安。
  只是除了午夜梦回时,耳边突然响起那人的一声“蓝若”,生生将她惊醒。醒来后望着陌生的屋顶,弄不清梦中是他还是她在梦中。
  蓝若认为小少爷虽有些顽劣,人却极聪明。趁着不打瞌睡的间隙也将夫子肚子里的墨水学了七七八八,甚而提出了更深成次的见解。
  诸如夫子解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晋人吴隐之上任途中,经过一处泉水,名叫贪泉,据说喝了这水人就变得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写了一首诗,说不存贪心的人喝了这水不会变贪。
  子译由中获得灵感,当晚写下一篇小文。大意是说要做有德行的人必须具备好齐心,勇气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只有身体力行不断尝试魅惑人心的事物才称得圆满。题为《德行的自我修养》。蓝若作为第一个读着,看后指出标题奔放且忧郁才更有意境。子译略斟酌,大笔一挥改为《饥渴并生存着》。次日交与夫子。
  夫子观后忧思日日加重。子译和蓝若两人一分析,得出结论:子译的造诣远高出了夫子的才能,使其惶恐。
  没过多久,夫子也隐晦地向将军夫人表达了这个意思,请辞了。

日期:2010-4-20 8:39:00

  夫人听后,很是感伤。想着夫君常年在边关领兵,一家大小全都托付于她,自己若不能将宝贝儿子教得周正,便是辜负了夫君的深情。夫人痛定思痛,旋即上下一番打打点将子译送进了宣国的第一教育机构,皇家御学堂。
  御学堂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烈,子译的日子过得很艰辛。好在,皇子皇孙们中自有那些爱惹事的小主,和子译磨得甚契合。所以,每到放学之后,在学堂里苦苦压抑了半天的子译便会同几个一样压抑的小皇子,聚到一处,谋划些怎样将斯文侮辱再侮辱的事来。
  子译重情谊,每到此时,断不会让蓝若提着书盒的先行回府。于是,皇城内时常有人看见一群上蹿下跳的毛小子招摇过市,身后还跟着个安安静静的小丫鬟。
  这段时间,在府外消磨掉了旺盛精力的子译,回到府里便安分了起来。
  半年后的一日。晚饭时,夫人问起子译怎么总放学得那么晚。子译就解释说学堂里同学的课业都非常出色,使他有了很强大的求知欲。课上若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他便寝食难安。所以常常在课后向课业好的同学请教,可这么一请教就耽搁了时间,还请母亲原谅了。说完就见他稳重的站起,对着夫人做了一揖:“白日里还有些课业未得明了,孩儿先行回房参研了。”

  夫人望着他的离去的背影,大感欣慰。
  夫人毕竟心疼儿子,不愿见子译欲窥圣学却不得的门径而苦。想了大半日,直到想起了亲姐姐那个文韬武略的好儿子,一拍大腿,喜上心头。
  这一喜,子译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3 蓝若,你的名字真好
  蓝若随着众人跪在地上,看着被夫人携着手的少年缓缓走入。少年着一身白衣,更衬的目似朗星,面如冠玉。可惜神色清冷,薄唇微抿。蓝若闲暇时曾翻过些相面的书,书上说嘴唇薄的人大多绝情刻薄,用在少年身上也不知是否恰当,当晚她和子译交流意见后最终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举止沉稳的少年宣子离是宣王的六子,年方16,三年前去了皇陵为母守孝。他的母亲就是将军夫人蹈西的姐姐绚妃娘娘。夫人极怜惜这个年幼丧母的外甥,时时差人去皇陵送些衣食,照顾甚多。
  近日来算算三年将满,夫人就进宫向老皇太后禀告,将他迎了回来小住。
  夫人这么做有两层意思,一来,子离刚回来就住进原来的宫室免不了触景伤情。二来子译好学心切,有什么不甚明了便随时可请教这个学问极深的表哥。
  夫人的这番打算,大大违背了子译的本意。日日大早与子离一同去学堂,一同回府,匆匆用过午饭又得跟着子离去书房研习功课。加上子离少言寡语,除了说些学堂上的课业,余时便可整日一言不发。子译是活泼好动的性子,大半个月下来,天天在书房抓耳挠腮,日子过的很凄苦。
  也不是没想过法子,每日晚饭后他就时时拉着蓝若往花园散步,商讨对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