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阳光孩子》
第3节

作者: 查向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孩子学业不好是孩子的错吗?显然不是的,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所以才会学业不好。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是父母的责任,是父母没有把孩子养育好,光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而不反省自己的问题只会错上加错。由于家长经常训斥孩子,孩子不仅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还会出心理问题,孩子目前表现出来的胆怯、内向、自卑就是很不好的苗头。


日期:2009-04-09 09:50:39

  培养阳光孩子7
  当然家长之所以采取错误的做法,主要还是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我想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没被发现,所以我想把我接触到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孩子的异常表现说一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不会拍皮球,不会跳绳,别的孩子在幼儿园都能做到,他们上了小学都做不到;平衡、协调能力都不好;运动能力不好,比如海外家长的儿子跑步比最慢的女孩子还要慢得多;丢三拉四,穿衣服有时反着穿;粗心,经常看错题,抄错题;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老师讲课;认知能力差,看不懂题目的意思;学业很糟糕,在班里倒着数。


日期:2009-04-09 17:18:04

  培养阳光孩子8
  我接触到的问题严重的孩子(如感觉统合失调症、小儿抽动症),孩子的问题出在孕期营养不良和0-6岁这一阶段缺乏丰富的刺激上。
  孕期营养家长能普遍重视,0-6岁这一阶段家长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不少家长把孩子交给老人和保姆,自己做了甩手掌柜。由于保姆的素质不高,对孩子照顾不够尽心,孩子是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
  而老人呢,有的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不爱动,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不可能为孩子提供多刺激因素的环境。在比较封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我老公的同学的儿子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有上述问题的孩子只是少数,但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孕期和0-6岁期间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孩子的智商往往是在这一阶段拉开距离的。
  胎儿在母亲肚子里几个月内会发展出2000亿个脑神经细胞,如果缺乏营养,脑神经细胞就会死亡。

  正常情况下,孩子出生时一半的脑神经细胞会被淘汰,只剩下1000亿个脑神经细胞。
  孩子智商的高低与这些脑神经细胞连接的网络数有关,神经网络数连接越多的孩子智商越高。
  而脑神经细胞连接的网络数又与孩子是否受到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关,受到刺激越少,孩子的脑神经细胞连接的网络数就越少,智商也就低一些。
  所以一些家长在小时候把孩子交给老人和保姆,看上去省心了,但是错过了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你以后用数倍的时间都可能补不回来了。

日期:2009-04-09 20:34:14

  培养阳光孩子9
  我在网路上邂逅了一位东北的老大哥,这位老大哥今年五十多岁了,他逢人就讲自己与大女儿和小儿子的故事。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他用的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结果孩子的命运竟然是天壤之别。
  老大哥小学没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以做小生意谋生。以前他并不懂得教育孩子,也从未想过教育孩子还需要学习,所以他的女儿很不幸,经常遭遇他的巴掌。有一次,女儿哭着对他说:“我不争气,你打死我好了。”老大哥简单又粗暴的教育方式极大地伤害了女儿的心灵,结果女儿初二就辍学了。
  女儿辍学后,他极其苦恼。有一天晚上,他到附近的大学校园里去散心,碰巧校园的广场上有一位教育专家在给家长做义务家庭教育讲座。听完讲座后,他找到那位专家,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恼。
  专家听了他的讲述后,说:“你知道吗,你的女儿并没有错,错的是你,你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怎么会是我错了?孩子不争气、不努力能怪我吗?”他听了很不服气。
  “你别着急,听我慢慢跟你讲。”
  专家耐心地帮他分析他在教育女儿中存在的问题,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要那样做。
  听着听着,他的心里渐渐明朗起来,觉得专家说得有道理。
  于是,他经常向教育专家请教,而且买来各种家庭教育的书籍学习钻研,将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用在小儿子身上。
  小儿子成了幸运儿,他快乐地成长,如愿考上自己喜欢的音乐学院,成了全国著名的一位歌手,一毕业月薪就上万元。

  我的这位朋友无比感慨地说:在音乐的天分上,儿子其实不如女儿。在教育女儿时,他教得很累,可是女儿却被他错误的教育方式毁了,儿子却因为他教育得法而轻松地走向了成功。
  他还说:他的一生,最深的人生感悟就是认识到了教育后代是人生头等大事,教育后代是需要不断地去学习的,家长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孩子一生是顺利还是坎坷。

日期:2009-04-10 14:19:10

  培养阳光孩子10
  请大家注意“不断学习”这几个字,是“不断学习”,绝不是“浅尝辄止”,这个非常重要。和东北的那位老大哥接触后,我禁不住对他刮目相看,尽管人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在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上, 虽然和专家还有相当的距离,但都可以称得上“半个专家”了。而在家长之中,那就能挂上“高级水平”的头衔了。他说他看了许多家庭教育的书籍,听了许多有关家庭教育的光盘,而且以此为乐了。

  我接触了一些问题孩子的家长,特别能感受到他们在孩子出问题后的痛苦、无奈和无助,这些孩子有的有心理问题,有的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有的已经辍学一段时间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非常激烈。家长就是想不通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山东的母亲,她的女儿原本一直学业优异,也一直是她的骄傲,可是现在却辍学半年了,和社会上小混混在一起,看着女儿这个样子,母亲心急如焚,终日以泪洗脸。到了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带着女儿到北京求助于教育专家,参加家长培训班,可女儿一点都不配合。孩子的问题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妈妈才想起来要去学习,是不是晚了?学习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最好是在准备生孩子时就开始。因为孩子一旦出了不可逆转的问题,没有后悔药可吃。

  还有的家长读了两、三本家庭教育书,照搬书上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灵,就很失望地说,读家庭教育的书其实没什么用。这就好比有个人看到一栋房子着火了,提了两桶水去灭火,却是“杯水车薪”,因火势不减,他于是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水是灭不了火的。”
  一本再好的家庭教育书,都会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重点阐述某一先进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只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虽然这些理念和方法是正确的,但有的家长用起来却走了调,因为他可能曲解了作者的原意,也因为他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变通,所以用在孩子身上没什么效果。
  就拿前面那位海外父亲的妻子来说吧,她是一位全职太太,也读过几本家庭教育的书,接受了早期教育的理念,孩子8个月就开始看书,此后又学认字、学画画、学围棋、学数学,把大量时间都花在这几样上面,结果孩子绘画能力确实发展起来了,小小年纪便在市里获得“儿童绘画一等奖”。但是,这个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比,玩和游戏的时间少多了,他很少运动,很少与外人和小朋友接触,只是生活在妈妈和他两个人的封闭世界里。结果他的大脑中掌握运动、平衡、协调等能力的神经细胞连接的网络因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失去了发展机会,所以这些方面的能力就很弱,而且错过了最佳发展阶段,以后即使不断去刺激它,也有可能难以发展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