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孩子把东西放在嘴里吃,也是一种探索行为,大部分家长认为东西放在嘴里脏,有危险,所以会强行把东西拿走或打孩子。其实孩子都要经历一个用口来探索世界的过程,有的孩子从一百天就开始了,见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在这个时候家长不但不能阻止孩子,还要尽可能满足孩子,把可以往嘴里放的东西洗干净,让他去探索。
这时候的孩子确实什么都不会,能力很弱,如果家长怕危险,过度保护孩子,什么都不敢让他们干,他们的能力提高得就会很慢。只有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探索,孩子的能力才能锻炼出来。
家长阻止孩子探索行为的第二种原因是由于缺乏耐心,怕麻烦。比如当孩子拉开抽屉时,家长会大声呵斥:“别动。”因为孩子总是把抽屉翻得乱七八糟,家长不得不花时间去整理;当孩子自己吃饭时,弄得桌子上地上都是饭菜,还不如给他喂饭省心;当孩子在外面玩沙子、玩泥巴的时候,会把衣服弄得很脏,每天都必须为孩子换洗。
孩子们精力旺盛,他们给家长制造的麻烦太多,对于工作很忙碌的家长来说,他们感到自己的精力难以应付,于是去繁从简,干脆冲孩子不断地喊叫“别动!”如此自己的麻烦也就少多了。
日期:2009-05-12 20:31:34
培养阳光孩子48
家长阻止孩子探索行为的第三种原因是由于接受不了孩子犯的错误。陶行知的一个朋友因5岁的儿子把金表拆坏了而狠狠揍了他一顿,陶行知听说后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没了。”5岁的孩子眼里没有金钱的观点,出于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把金表拆开想要看看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他的父亲只看到孩子的行为导致了自己所受到的损失,心疼钱而惩罚孩子。陶行知看到的则是父亲的惩罚扼杀了孩子的探索行为和好奇心。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是谁“杀”了我》,书中讲了一个名叫邰军的男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因为受好奇心驱使,拆坏了父亲的手表,被父亲用皮鞭打得遍体鳞伤。这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仅仅毁了孩子的好奇心,甚至可以说是毁了孩子的一生,邰军上学后,对机械类的东西本能地反感,在学习中接触到齿轮、轴、传动、力等相关字眼就会莫名的烦躁和恐惧,甚至会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这种心态严重障碍了他的学习。
邰军的父亲永远也想不到自己一次粗暴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大多数家长都无法接受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他们往往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态度。
家长为什么不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破坏性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动机和心理?
如果孩子是在好奇心主导下的探索行为,虽然结果是我们所不愿意接受的,但我们仍然要鼓励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犯错误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历程,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当孩子犯错误时,他需要的是家长的宽容和理解。
日期:2009-05-13 19:43:58
培养阳光孩子49
建议:
1、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要有不耐烦的情绪和言语。但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寻找答案。
2、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所以总是喜欢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或者代替他去做。家长的这种想法和做法会障碍孩子成长,家长只有给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自由活动的空间,孩子内在的潜能才会顺畅地发展起来。
3、禁令和限制就像绳索一样束缚着孩子的脚步,还是越少越好。
4、当你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还是多想一想,是不是非说不可,只要没有危险或违反大的原则,尽量少说“不可以”。
5、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要冷静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如果不是品行的问题,就不要批评孩子。
6、鼓励孩子的每一次尝试和探索,当孩子向家长汇报他们的成绩和收获时,要高度重视,并分享孩子的快乐,表扬孩子发现的每一个秘密,鼓励孩子去继续他们的探索行动。
7、当孩子在专心致志从事某项活动时,最好不要打搅孩子,中断他的探索过程,破坏他的兴致。
8、民主和宽松的家庭氛围更有助于培养富有探索精神的孩子。
日期:2009-05-15 20:10:53
培养阳光孩子50
●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一个好奇心很少遭遇打击和扼制的孩子,他的好奇心会越来越强烈,求知的欲望也会很强,从而推动他自觉自发地投身于学习、研究中去。
孩子探索行为背后是什么在驱使呢,是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也是非常宝贵的,它是孩子求知欲的具体表现,正因为对某一事物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的头脑中才会冒出许多问题,为了寻求答案,他们才会孜孜不倦地去学习研究,好奇心所引发的求知动力是内在的、自发的,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科学、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孩子童年时期,保护和推动孩子好奇心的发展比起让孩子识多少字、学多少东西要重要得多。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以后,发现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这个时候才开始着急,督促或逼孩子学习,这就好比治标不治本。这就好比一辆汽车,没有汽油了,靠你推着他走,搞得你很累,车也走不了多远。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好比汽车的汽油,你关注过、保护过、培养过孩子的求知欲吗?你保护和推动过孩子好奇心吗?
一个人好奇心越强烈,其成就往往也越大,许多非凡的成就都源自于好奇心的驱使。在爱迪生、瓦特、爱因斯坦、牛顿、诺贝尔等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孩提时候就萌发出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没有被扼杀、摧残,相反以不可扼制的力量燃烧得越来越旺,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促使我研究历史的动力是贯穿我一生的好奇心。”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曾经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说:“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
现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对青少年学生最中肯的建议是:“有了好奇心才会有探索的动力,时时刻刻不要丢掉你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重要性几乎人人皆知,可是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远远胜过成年人。这是为什么?我们成年人的好奇心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孩提时代的好奇心没有越来越强,却越来越弱了?
日期:2009-05-17 09:02:42
培养阳光孩子51
我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灵通,每当我打开和关上它的外壳,它都会响几声。我十岁的儿子第二次拿起我的小灵通,就好奇地问我:“妈,你的小灵通打开和关上外壳怎么会响啊?”
我愣了一下,自己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于是说:“宝贝,妈妈也不知道。”
儿子不再问我什么,手里捧着我的小灵通,不断重复开机和关机的动作,在这一点上我是很宽容的,对于他摆弄我的小灵通未加任何阻拦。
一会儿,儿子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叫道:“妈妈,我知道响声是怎么产生的了。”
“噢。”我有些惊讶,凑过去听儿子的高见。
儿子把小灵通的外壳打开,指着外壳上突出来的一个小圆点和机身上凹下去的小孔说:“当突出小圆点和机身上凹下去的小孔接触上才会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