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处理孩子私自拿家里的钱消费的时候。
孩子私自拿家里的钱消费的问题是家长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我曾经看过一个资料说,许多孩子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都有私自拿家里的钱的现象,所以这不是一个个别的问题,而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可是家长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总结一下我了解到的情况。有的家长会火冒三丈,不由分说就狠狠揍孩子一顿,据一位网友告诉我,他的父母曾经在盛怒之下揍他哥哥,把棍子都打成了两段。
还有的家长让孩子下跪,写保证书。
甚至有的家长把丨警丨察叫到了家里,想以此吓唬吓唬孩子,让他不敢再犯。
还有的家长严厉训斥孩子,口口声声骂孩子“小偷”。
以上这些都是过度反应了。
家长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孩子呢?究其原因是家长心理上无法接受孩子“偷钱”这一事实。家长为什么接受不了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长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的言行。所有的家长反应过度的原因都在这一点上。
在家长的价值观里,偷钱是极严重的道德品德问题,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俗话说:“小偷针,大偷金”吗?所以孩子有偷偷摸摸的行为一定要严阵以待。
其实事实并没有家长想象那么严重,大人偷东西和小孩拿家里的钱是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会去偷别人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约束着我们,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好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长期以来,积累着很多的信念,告诉我们是与非,它们会让我们在大是大非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会去做自己认为有伤自己尊严和价值的事情。
而孩子呢?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是非,这就是孩子不懂事的原因。
打个比方说,孩子在一、两岁时,还分不清你我,他把别人的东西当做自己的东西,是不是很正常。
还有,当孩子不知道是非的时候,做错了事情是不是很正常。
所以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在这之前,你没有向孩子强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觉得家长不应该批评孩子。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主要原因是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形成,在他们潜意识中是与非还比较模糊,所以就会出现有不少孩子因为当时内心的欲望非常强烈,导致私自拿家里的钱的情况。
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名人,他坦率地承认小时候也私自拿过家里的钱。有一位大学生,回忆说,小时候也拿过几次家里的钱,懂事后就不拿了。
孩子拿家里钱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偷的行为,也不会认为这是大是大非的抉择,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家里的成员,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钱,他们要是不给我,我就自己拿。再者每年家长都把孩子的“压岁钱”没收了,孩子会觉得父母这样做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所以他觉得私自从家里拿钱的时候可能会认为他拿的是自己的钱。
所以当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千万不可用“偷”这个字眼,不要因为批评孩子而破坏孩子觉得自己的“好孩子”的感觉。因为只有认为自己是好人的,才不会去干坏事,如果自我感觉不好,认为自己不是好人,那他可能就会破罐子破摔。
我总结了一下,向我反映孩子有私自拿家里的钱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零花钱控制得还是比较紧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欲望没有得到适度满足。
小孩子有欲望是很正常的,我们成年人不是也有很多的欲望吗,因为我们自己手里有钱,可以支配钱,我们的欲望通常能得到适度满足。假如你身无分文,你是否也会有无法扼制自己欲望的时候,你是否很难受。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弱,所以我们要适度满足孩子的欲望,否则难免会出现拿家里钱的情况。
当儿子跟我提一些要求时,大部分情况下我会满足他,有一部分要求我会找些理由拒绝或者延迟满足。其实儿子提的要求,主要是吃的方面,归根结底就是嘴馋而已。而且我观察他也不会大手大脚的花钱,不会奢侈,买个冰琪琳,很少超过二元钱。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会满足他。小时候,我经常在他的口袋里放一、两元钱,现在经常在他的口袋里放五或十元钱。
我发现如果带孩子进超市,各种各样的食品对他诱惑是比较大的,有可能想买这想买那,可能想买好几样东西,我至少会给他买一两样。所以我尽量少带他上超市,以避免他受到各种诱惑。
在适度满足孩子欲望的同时,也要有惩罚措施,要先跟孩子制定规则,比如告诉孩子未经父母同意,不可以私自拿家里的钱,如果拿了要受到处罚,处罚的办法最好是一次性的或暂时性的,不要时间太长。比如孩子有什么最喜欢做的事情,禁止他做,时间不要太长了,最多一周的时间。
为了避免孩子忘记这一点,可以把这一条写下来,贴在门上,让孩子印象深刻。否则孩子在自己欲望占上风时可能就想不起来。总之,给予适当的惩罚就可以了,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私自拿家里的钱的孩子多是五岁至十一岁之间的孩子,等孩子大些,懂事了,这样的事情也就很少了。
日期:2009-09-10 22:13:32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梦想,我写了一篇关于漫画家蔡志忠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
初中主动辍学,走上职业漫画家之路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说法大概大家都会赞同,而且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要求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发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嬉戏的时间和做其它事情的时间应该少之又少,挤出来时间用来学习。
不过有一个人对这句话提出异议,他说他欣赏“勤于嬉,荒于艺”。
这个人就是台湾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蔡志忠说自己是个相当放纵的人,放纵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放纵自己的天性。
蔡志忠认为智慧都是产生在快乐中,只知道勤奋和认真是不管用的,被父母或者老师鞭策着去用功的人,不会有真成就。从小至今,蔡志忠一直从事自己十分热爱的工作,无论是漫画、电视、美术、卡通,都是他喜欢做的事。以自己的兴趣作为职业,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最好选择。
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漫画这一行,他的回答是:“我的观念跟很多人不大一样,我选择画漫画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钱。我画画不过是像口渴时需要咖啡和茶,喜欢什么就拿什么而已。”
蔡志忠天性就是爱画画。
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趁父亲不在,他用毛笔蘸满红墨汁在家中的白墙上画了一个小人,他的第一幅作品就这样诞生了,等到父亲回来,看到墙壁变了样,忍不住火起,拿棍子追打他,但事后父亲却主动买了一块小黑板送给他。有了这块小黑板,蔡志忠如获至宝,随心所欲地在上面涂鸦。正是这块小黑板,让他的想象力得以纵横驰骋,成为他漫画人生的起点。
正是那块黑板使蔡志忠找到了自己的路,正是那块黑板使他发现自己很会画画,也很爱画画,所以四岁半的蔡志忠就下定决心,只要不饿死,一生都要走画画这条路。
蔡志忠说人贵在认识自己,鱼只有活在水里才快乐,鸟只有在天空飞翔才快乐,自己应该清楚自己是鱼还是鸟,如果知道自己是鱼,那就游泳于大洋,如果知道自己是鸟,那就翱翔于天空。一个人一定是扮演自己才可能扮演得最好,才可以做得最快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