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骑兵》
第36节

作者: 王外马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皮皮这才想起来,枪还在敌人手里攥着呢,连忙指了块空地作为缴枪地点。几个老兵油子带着大家把枪摆放整齐,指挥俘虏们排队坐好,还抽空告诉八路军的小长官:“缴上来的枪要把枪栓拆下来放在旁边,这样才算合规矩。”
  有个糊涂俘虏手脚慌张,从裤腰里掉出一卷钞票,吓得站在旁边不敢捡。老兵拾起来帮他塞回去,还说:“共产党军队是最讲仁义的,只要缴了枪就行,私人钱物是不受侵犯的……”
  皮皮觉得这几个家伙真不错,挺佩服地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以前,我们几个在路南被李先念的队伍抓过,这些政策都明白……”

  噢,难怪,是老俘虏兵了,经验丰富。
  缴枪完毕,俘虏们按规矩坐好,大伙就闲聊天。
  “长官年纪不大,俨然已是骑马挎刀(通讯员使的是盒子枪),真是少年英雄,前途无量。”
  “我不是什么长官,我在团部工作。”
  “在团部,哦,那是副官,一样的,也是长官。”
  “你们缴来的怎么都是枪,有没有炮啊?”

  “我们没有炮……”
  “哎呀,要是有炮就好了,缴获了炮我就能登报了。”
  按当时的规定,缴获轻武器和五发子弹获表扬,缴获重武器记功,缴获火炮可以登报表彰。皮皮很想风光一下。
  “真是的,装备不好,实在不成样子。我们支队没有炮,就连赵支队也没有……”俘虏们很替皮皮惋惜,好像他没能得到登报表彰,应该怪邵鸿基司令配合得不够。
  正聊着,从外面跑过来一个小兵,“登登登”地窜进俘虏群,找了个空位置就坐下了。

  这怎么行!不懂规矩,不打个招呼就想当俘虏?没门!
  “出来出来,谁让你进去的?你的枪呢?”
  “我是马弁,没有枪,只有根军棍……”
  “那军棍呢?”
  “丢在那边房子里了,我去拿来。”

  小马弁“登登登”地又跑走了。
  过了一阵他又回来了,问:“八路,那边还有人,也想投降,你这里还要人不?”
  “要,你去叫过来吧。”
  好家伙!一下子过来好几十号人,办完缴枪事宜再一数人头,总共九十八名俘虏!
  小马弁坐在皮皮旁边,看见他老是摸头,就问:“八路,你老摸头干什么?”
  “昨天睡觉把脖子给崴了。”
  “来,我帮你捏捏。”

  于是小八路就让小俘虏兵掐他脖子。别说,捏得还挺舒服。
  “小马弁,你多大了?”
  “我十七,你呢?”
  “哈哈,咱俩一般大。你是怎么当兵的?”
  “我本来是学剃头的伙计。有天来了个长官叫我去兵营里剃头,进去了以后就不许走了,就这么当了兵……”
  “你来咱们八路军干吧。”
  “行啊,你帮我说说,到哪里都是吃饭。”

  两人聊着,旁边还有人插嘴。这些俘虏中有的是逃跑途中被打回来的,受了伤。哼哼唧唧地直叫唤:“长官哎,我挂彩了,怎么办啊?”
  “别急,等一会儿我们部队有医生给你治。”
  “长官哎,我口渴,有水喝吗?”
  “呸!我今天从早晨到现在都没喝水呢,你还是忍着吧!”
  “……”

  这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了枪声。有俘虏说:“是不是赵支队过来了?”皮皮赶紧喊:“都别乱,逃跑了对你们没好处!”
  小马弁脱下自己的衣服给皮皮披上,说:“八路,穿上我们的衣服,别叫人发现了你。”自己跑出去看情况,回来报告:“是你们的队伍追着我们的人跑。”又叮嘱说:“八路,你可要指挥好,不要让你们的人把咱们给打了。”
  皮皮赶紧骑上马跑出去喊叫:“喂喂!我是骑兵团的,这里面都是我们团的俘虏。”

第十九章惩戒邵鸿基(5)

  皮皮把俘虏押送回大索庄,曾玉良团长问:“你把情况送到了?”
  “我没找到二十一团的指挥部。”
  “没找到人?那你都干什么去了?”
  “报告团长,我带回来一个连!”
  回头一指,九十多个俘虏正排着队过来,有的扛枪,有的拎枪栓,走得整整齐齐……曾团长的嘴都合不上了。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喊“皮皮”这个外号,大家都亲热地称呼这个小战士为——大鹏。

  战斗结束后,县政府的人员才赶到大索庄,骑兵团把缴获的枪支都移交给了县大队。地方干部很激动,说:“我们没赶上打仗,却得了这么多战利品,真不好意思。”况政委解释说:“敌人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八路军就应该消灭他们,用敌人的武器来武装抗日政府!”
  战士们也说:“邵鸿基的部队太窝囊,这些武器给他们拿着也是浪费,不如趁早交给县大队,对抗日*更有帮助。”
  话虽这么说,但干部们心里真有点犯嘀咕。这次打邵鸿基,事先没有请示上级,凭的是团长、政委的主观理解,既不知道该不该打,也没想到会打得这么大……唉,这也怪邵鸿基太没用,本来只是想教训一下,谁知道一不留神就变成歼灭战了。
  大索庄战斗刚结束,骑兵团就给军区领导发电报报告了情况,大致是说:敌顽邵鸿基部进犯我索庄地区,骑兵团和二十一团配合地方政府予以还击,俘虏若干,击毙若干,缴获若干……我团受伤一人,阵亡一人。
  这次战斗,骑兵团只牺牲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却正是一连的排长胡彦明。当时,一连到达战场后,立刻展开冲锋。敌支队长赵子安发觉大势已去,就保护着邵鸿基突围。胡彦明看见两个人骑着马拼命向南逃跑,知道一定是当官的,就孤身去追。没想到赵子安枪法很好,回头打了一枪,胡彦明当场就牺牲了。

  得知这个消息,刘春雷非常难过。胡彦明是他的师兄、同乡,是立过大功的抗日功臣,大刘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八路军的。前段时间,胡彦明的排里有人开小差,影响了集体形象,他这个当排长的就一直惦记着挽回荣誉,结果这次抓俘虏心切,反而遭遇了不幸。
  在胡彦明的遗物中发现了那本《航空判读》,大家都伤心地说:“可惜了,多好的一位干部,要是不死,说不定真能坐着飞机看地形呢!”

第二十章沙区救灾(1)

  大索庄战斗之后,冀鲁豫军区通知骑兵团的政委去谈话,大家心想:坏了,这下子要挨批评了。
  先到了四分区驻地昆吾县,军分区政委张国华请况玉纯吃早饭。况政委问:“军区领导找我谈什么事呀?”张政委不肯说:“你去了就知道了嘛。”搞得况玉纯心里七上八下。
  当时,冀鲁豫军区总部在河南范县。到了那里,好家伙,司令员杨得志、党委书记黄敬、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开国中将)和参谋长阎揆要(开国中将)都在会议室里等着。大家望着况玉纯,只是笑。
  司令员和书记推让了好一阵,黄敬书记才板下脸来问骑兵团政委:“中央对顽斗争的新方针,你们接到了没有?”
  “没有啊,我们是刚从冀南军区过来的,没有接到文件。”况玉纯也不是傻子,知道什么可以承认、什么不该承认。
  “这次去滨河县,四分区给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要我们到滨河一带加强侦察,我的理解是伺机打击敌人。”
  “你们骑兵团有没有电台?为什么不向军分区请示?”
  “有电台。但当时我们想打邵鸿基一个立足未稳,来不及请示了。”
  “你们团领导当时是什么意见?”
  “曾团长事先问过我的,我的回答是:不打则已,要打就消灭他。可是,我们真的来不及打电报向四分区请示了……”

  黄敬书记笑了起来:“中央有个新精神,在对顽斗争中要加强团结。不过你们没收到文件,也怪不得你们。当然,你们的电台还是要经常使用才行,最好先请示再打仗。”
  况玉纯汇报完情况,这一关总算是过了。几位军事首长也轻松起来,一致夸奖这一仗打得漂亮。
  大家闲聊的时候,黄敬书记就翻看骑兵团带去的宣传材料,突然笑了起来:“知道吗?这篇文章是在把你们比做曹操呢。”
  这让大家吃了一惊。原来,大索庄住着一个老学究。战斗结束后,地方干部希望当地老百姓写个文字材料,群众就推举了他。于是这老先生写了篇骈体文,咿咿呀呀的,满是“仁义之兵,吊民伐罪”之类的好话,大家觉得水平挺高,就送上来了。
  黄敬说:“这文章是借用了官渡之战中‘河上老人箪食壶浆’的故事,地点差不多,意思也不坏。只是,我们八路军不是什么真命天子,也不会相信殷馗那样的神仙道士……”

  大伙听得目瞪口呆。黄敬书记是浙江绍兴人,是共产党里有名的大才子,要不是他把关,这篇文章登到报纸上可就出洋相了。
  这里一波未平,那里一波又起。
  阎揆要参谋长以前在西北军的时候也带过骑兵,于是就和骑兵团的干部大讲骑兵战术。正说得高兴,作战参谋边乔反驳他说:“你的打法不对,骑兵应该回旋于内外线,主动寻找利害转变点;现在要求骑兵沿中心轴线向外推,只能是短促出击,效果不好。”
  阎揆要参谋长是黄埔一期的,边乔参谋是东北讲武堂九期的,两个军校生辩论了一会就吵了起来,西北军和东北军互不买账。吵着吵着,边参谋昏了头,突然冒出一句:“现在的根据地就像鸡拉屎一样,东一摊西一摊,中看不中用……”
  这句话可就惹祸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