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井(矿工在井下遭遇的惊悚故事)》
第2节

作者: anshangyujia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就算这样柳河矿的地质条件,在中国的煤炭业界还算好的。中国有些煤矿,涌出的地下水能烫熟人的脚;瓦斯高到采掘面尽头的空气抽出来就能直接燃烧发电;地下压力之高,刚刚挖好的煤巷进去干活的时候还是平平整整的,出来的时候就完全不认识了——地板上、顶板上、两边的墙壁上全是鼓起的一个个桌子面大的包。以中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如果让印度人来采,很多煤矿都会全军覆没。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解,在这次冒顶事故中,矿上对刘澈绝对是很照顾的,在事故的处理中,刘澈知道,很多事情矿上都帮他挡下来了,而且自事故后,矿上也从来没提过给掘进二队再派个技术副队长,目前在掘进二队,在矿上的默许下,刘澈的职务虽然没了,但仍然行使着技术副队长的权利。
  虽然刘澈也知道,矿上不可能把这个技术副队长的职务给他留上三年,但从内心深处,刘澈仍然非常感激矿上能为自己保留住这最后一点颜面。
  “小刘,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李平安宣布散会后,对有些走神的刘澈说。
  日期:2012-1-7
  第二节 九百米地下的法事

  刘澈随李平安进入矿长办公室,才发现大半个屋子已经坐满了,矿丨党丨委书记李良,经营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矿总工程师等矿主要领导,生产科、安检科、监察科、劳资科、行政办等科室的头头,掘进二队队长朱庆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六十来岁的干瘦老头。
  其他人都是认识的,刘澈特意观察一下那个干瘦老头,他背有点驼,穿着一件破旧的灰蓝色上衣,土黄色的裤子,露在外面的皮肤都被晒成了暗黄色,手上满是老茧,要不是浑身浓重的烟火味,很容易会让人误会他是个老农。
  虽然仅是第一次见到本人,但刘澈仍肯定他就是那个人们时常提起的刘罗锅。他这个刘罗锅可不是什么乾隆年间的宰相,而是一个道士,而且这刘罗锅出名也不是因为捉妖驱鬼,而是做法事,看坟地。
  刘澈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年头科技越来越发达,封建迷信反而越来越有市场。而且越是有地位的人越是信得厉害,前两年西煤集团总部搬家,新办公区的规划据说专门去北京请了中国易经研究会会长给看了风水才拿定的方案。
  刘澈从小就不怎么信邪,对神鬼、风水之事更是嗤之以鼻,这世界是有鬼吗?如果有的话这世界上矿井下早就已经妖风横行了。不过刘澈也经常自嘲,自己目前不信很有可能是因为地位还不够,等自己能坐到公司董事长那位置的时候,说不准比任何人都迷信呢。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平安没有做任何介绍,所有人也都知道刘罗锅是干什么的,实际上李平安和李良拉上所有人开会,并不是来征求他们的意见,而是要把所有人绑在一条船上,当一件事大家都参加了,出了事谁也跑不了时,那就不会出事了,“咱们这些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些事情咱们不相信。但咱们的职工文化水平普遍都不高,这些事情在他们中还是很有市场的,等它搞得人心惶惶,影响了安全生产,不如未雨绸缪,安安工人的心,大家也图个省心……李书记。”李平安把话头交给李良。

  一直不说话的李良见自己躲不过,索性就直接表个态,“这种东西有人说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我是不信的,但毛老人家也教育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咱们做普通职工的思想工作,就要从他们的观点出发嘛……”
  “朱队长,小刘,刘先生就交给你,你们要做好配合好刘先生的工作。直接到矿长澡堂换工作服,我已经交代后勤科了。”李平安把刘罗锅带到朱庆馀、刘澈面前,“刘先生,你就跟着他们去,有什么需要直接跟他们说就行,他们如果解决不了就找我。”
  刘罗锅并不是个满嘴神神叨叨的道士,他话不多,除非必要,往往是别人问一句才答一句,在矿长澡堂熟练地换了工作服后就跟着朱庆馀、刘澈去副井口排队,等待乘坐罐笼下井,看来也是下过不少井的。倒是跟着来的他那个徒弟李乐十八九岁的样子,喜欢问东问西,而且这家伙还带了一只大公鸡,惹得很多工人围着他看,只有他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别人的目光,没心没肺地只顾着研究怎么把矿灯扣在帽子上。

  “呦,这是演得哪出?”
  “这不是掘二队的吗,要干嘛呀这是?”大家哪这见过这新鲜,副井口很快就议论开了。
  “刘,怎么准备去井下烤鸡。”
  “嗨,你们班中餐不错啊,刘,这标准,都有活鸡了,不过这生的没法吃吧。”刚刚好这时候通风队几个熟人一起升井,他们技术副队长是比刘澈早来你一年的师兄,技术员是跟刘澈同一年来的同学,见了这情况就忍不住调侃开了。
  算起来出事之前,刘澈的升迁还是比较顺利的,第一年转正,第二年技术员,第三年来到掘进二队后,又没有压着自己的技术副队长,他这个技术员就直接提拔为了技术副队长。
  “滚,老子拿这鸡是到井下测量瓦斯的,老美在伊拉克打仗的时候都这么检测化学武器的,比生化检测仪都管用。李矿长说了,如果实验的好,以后就淘汰瓦检仪,你们以后每人都得一人带着一只活鸡下井。”本来不太擅长说话的刘澈,经过这四年的锻炼,也是瞎话一诌一箩筐一顿胡扯,把一群人侃得一愣一愣的,特别是几个刚刚还在大笑的瓦检员,还真信了,互相看了一眼,好象在想象自己带着活鸡下井会是个什么场景,如果哪天他们真的去买活鸡带来下井那就搞笑了。

  “你就吹吧你。”
  “别听他胡扯。”当然这一切都唬不住同样能接触到矿上核心消息的两个同学。
  “刘哥,底下是不是很黑,很吓人啊?”李乐看着上来的人一个个乌漆抹黑的,连脸都看不清楚,终于忍不住有些紧张了。
  “没事,别害怕,到井下后,跟紧我后就行了,”刘澈把李乐手里的矿灯拿过来,从他左胳膊下穿过去,再从脖子后面绕到右胸前,“这个灯很沉的,你要是扣在帽子上戴一上午的话,保证你额头上的皮酸好几天……这只鸡能不能拿袋子装起来?”
  罐笼其实就是一台大升降机,只是根据各个矿井的需要,自重、提升高度有所不同。柳河矿副井罐笼自重二十五吨左右,提升高度达到四百三十米。罐笼由四根钢缆连接,为了保证安全,每一根钢缆都能独自承受罐笼满载时候的重量。

  煤矿上的罐笼主要是工业用途,并没有考虑人乘坐的舒适性,只是安全起见周围焊了几块大铁板和铁栏,四面透风,随着罐笼下降加快,呼呼的风直往罐笼里灌。
  很快李乐就忍不住拿手拍自己的耳朵,刘澈拍拍他肩膀,“不用拍了,不是你耳朵的问题,咱们下降的太快,底下的气压比地面高,让你的耳朵出现了暂时性耳鸣,一会等你身体内外气压平衡了就好了。”
  从罐笼出来,一行人就随着人流,往候车区走。李乐开始对着四周好奇地左看右看,一时倒也没了初时的害怕。
  实际上大多数第一次下井的人不但不会觉得害怕,反而会觉得很新奇,甚至不会相信自己已经到了井下——四周平整的水泥喷浆,头顶明亮的电棒,特别是鼓风机送来的呼呼的风声,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只是进了一段地下道中。实际上也差不多,这里仅仅是矿井的岩巷区,真正大家头脑中认为的煤矿场景,要到工作面生产一线。
  刘澈一行人的运气还不错,仅仅几分钟后一辆罐车就闪着灯来了。在一个五六千人的煤矿上上下班高峰区,等一趟通勤班车,往往要等上半个小时,甚至等上一个小时都不奇怪。
  等待乘车的人很多,刘澈赶紧招呼李乐跟紧自己,不要掉队。这个乘车站有发往三个方向的车,中途还要分别停好几站,这时候他要是掉了队,刘澈可不知道去哪找他。

  煤矿井底通勤罐车猛一看有点像地铁,同样的地下有轨交通系统,同样的电动,实际上刘澈很多矿建专业的同学,最后没有去煤矿,而是跑到城里去修地铁,不用再跑到荒郊野地喝风沙。
  当然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有很大的,罐车由于要适应矿车的大小,它要小得多,每节车厢只有两个相对的座位,一个座位也就是做两个人,刘澈四个人正好坐满一节车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