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步罡踏斗,他是道士做道场(也叫斋醮)或者施法时通神的一种仪式。所谓“罡”,指的就是北斗星,“斗”也是指北斗星,在天文观测上,北斗星都是一个标准的参考物,在全世界的很多宗教里面,星座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北半球,北斗星是标准的宗教元素。我们在看《射雕英雄传》里的全真七子布阵的时候,就有一个阵法叫做“北斗七星阵”,此阵就源于道教道场。
步罡踏斗是指在地上画上(也可以不画,在脑中虚拟)北斗七星的分布图,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在上面行走,分阳斗和阴斗两种步子,这两种步子在走步流程上是相反的。有时道士为了方便,在施符术时不行罡步,而是以足踏“魁罡”二字来取代,其目的与功能与步罡踏斗是一样的,就像黄金和纸币,都能用来购物。
日期:2012-2-19 13:06:00
所谓口齿捏诀。叩齿是指上下牙齿相互叩击,操作时,闭上嘴巴,放松脸部肌肉,要求叩齿时的声音大到类似一种空旷而又幽深的效果(如何理解,只能靠自己去悟了,无法用仪器给你测出数据)。道教法术中的叩齿,主要是集中精神,以便与自身的神沟通。
叩齿分左叩、右叩和中叩三种,左边相叩叫做“天钟”,右边相叩叫做“天磐”,正中牙齿相叩叫做“法鼓”。三种叩法各有不同的用途。对付鬼灵,用左叩,即“天钟”;对付邪恶,用右叩,即“天磐”;召集众神,则就用中间牙齿相叩,即“法鼓”。
所谓“捏诀”,又叫做掐诀。道教中将手掌中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关节分成十二个诀位(在命学的天干地支排盘中也用到这个,以推算六十甲子等与命学相关的数据),作法时一边念咒、一边用大拇指按在掌中的诀位上,这个就是常说的“捏诀”了。捏诀的目的和叩齿一样,都是为了与伸沟通。根据用途不同,捏诀分成不同的种类,仅仅“罡决”就有六七百种之多。
口齿捏诀由于仪式简单易行,在做法施符时常常使用(做学问的人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周易》是最简约的精炼的,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弄出了一大本的后《周易》,这就是知识分子常干的事)。
日期:2012-2-19 17:21:00
父亲外出锯船料板的时间,一般在农闲时节。结婚后,就不再外出锯船料板了,就在家里干活养家送弟妹读书。我的爷爷四十多岁就不愿意上山干活了,原因是,他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六十岁。爷爷是那种没多少文化,养家糊口又没有计划的人,想到自己只能活到六十岁,人生苦短,因此,四十出头的他,撂挑子不干了,在家做起闲人来,就是做做饭,养养鸡,我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全家七口人,主要劳动力只有我父亲和我母亲,其他的弟弟妹妹,有的还没上学,有的才上小学。我奶奶很早就去世,在农村,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措施,生孩子多,伤了身体,产后病去世了。
我爷爷一直活到七十多,每逢我父亲和爷爷闹别扭的时候,我父亲总是气愤地说爷爷:“算命佬不是说你只能活到六十吗,现在都六十多了,也没见你死呀。”爷爷的一如既往的辩解就是:“我因为积德,所以阎罗王没让我六十死。”因为爷爷的事,算命先生从来就没能踏进过我家的大门,算命先生在我父亲的人生字典里,就是骗子的代名词。
为了养家,没有外出锯船料板的的父亲,白天干生产队的农活挣工分,晚上邻居睡觉后,就偷偷滴起床做桌椅台凳,以免给人听到然后去举报,因为那个年代不允许经商,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做好一批桌椅后,就会在半夜三更,自己扛桌子,妹妹扛椅子凳子,偷偷地爬上自家的后山,走20多公里的山路,经昭平县城附近的大险岭下,把桌椅卖给县政府和其他政府单位做办公家具。
日期:2012-2-19 19:41:00
爷爷撂挑子,父亲就成了家长,俗话说:长兄如父,就是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摸摸地起床做家具挣些钱,没有任何背景的父亲,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和被有背景的人的穿小鞋,一心一意要让自己的弟弟妹妹努力读书,在这个信念下,三姑只读了小学,爷爷便要她回来回来干农活挣工分,三叔因为爷爷的溺爱,好吃懒做,读书花钱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成气候,四姑四叔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四姑高中毕业,复读一年没能考上大学(那个年代考大学绝对是件很艰难的事),后面去读了护士学校,再后面辞职闯海南,现在在经营者有自己股份的蜂产品保健品公司。四叔初中毕业,考上了农业学校,成为了一名农业技术员,后面通过自己奋斗,进修于北京政法学院,现为法院的业务骨干。虽然那个年代,读书住宿的时候,每星期也就几毛块把钱的生活费用,俗话说,一毛钱难倒英雄汉,况且放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的物价生活水平,花销也不见得低,现已为人母人父的四姑四叔,也念想着大哥的付出,逢年过节也会给些零花钱父亲,以表长兄如父的感情。
四姑常说起她小时候跟随父亲扛家具去县城的往事,夜黑风高低走在山路上,不时地传来猫头鹰哭泣似的呜呜叫声和山风刮过山林嘲笑似的哗哗声,在她童年的心底留下不小的阴影。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很多时候也是被逼无奈,已为人母的她是很能体会当初父亲的艰辛的了。
在半夜三更扛家具去卖的长远路途中,有一段路的边上2公里左右的距离,有一个生产队,我老家生产队和这个生产队隔着两个生产队,名字叫做王木生产队,这个生产队有一块大约两百平方的空地,地理条件不错,靠山面河,视野开阔,在地理风水上,是一个不错的宅基地,但从民国初期直到21世纪初,这块地都没人敢用来建房,只用来作为生产队的地塘(地塘,我老家对晒谷场的称谓),听我父亲说,在2003年左右的时间,王木生产队的一个杀猪佬——覃*基(涉及他人隐私,不便公布真名实姓),不大相信流传已久的那个传说,毅然在地塘的一角建了自家的房子,房子建成的第二年,杀猪佬父亲过身(在老家,过身一词只能用在年老去世的人身上),随后一年,杀猪佬本人死(注意用词,不是过身),他的家人赶紧收拾家当,跑回老房子居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