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风尘,一段真实的情感人生》
第51节作者:
徐清风 我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把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比较单调,就是看书睡觉,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边防时的生活状态差不多。随着我在工厂的工作越来越熟练,我也决定最终要离开这里,开创自己的事业天地。当然,我心里也打定了主意,只要这里还需要我,有我足够的施展拳脚的空间,我仍然会坚持留在这里,以报刘大兵对我的知遇之恩。
生活本来比较平静,但王纯美到来之后,就开始变得不平静起来。
下岭贝虽然离东莞市区很近,但仍然具有明显的农村气息,一到晚上,工业区就寂静无声,连个鬼影子都抓不到。我因为有足够的精神食粮,每晚固定学习企业管理和财务知识,过得倒是悠闲自在,但王纯美却不同,她过惯了上海大都市的生活,来到这个偏远的地方,明显地感到不适应。于是,每到夜晚来临,她总是喜欢叫我陪她一起去泡吧。
后来我才知道,她不仅仅是在泡吧,而且还是在泡我。
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和感受,出于礼貌和对她的关心,我一开始比较愉快地接受她的邀请,由她开着那辆富康车,到东莞市区内的酒吧,点上一支红酒,一边感受酒吧音乐的气氛,一边聊天。
我们的话题除了工厂,当然还有关于刘大兵的故事,我相信起初我们泡吧的目的都是纯粹为了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而且,我始终把她当作老板和朋友的妻子这个角色来对待,既尽量关心,又保持距离,自以为做得非常得体妥当,加上从军期间养成的直率和稳重的性格,使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好地处理好了和王纯美的来往。
但是,任何开车的人都不敢吹牛说自己不会遇上交通事故,因为凡是开车的人都知道,即使你的技术再好,可以确保你不撞上别人,但也不能确保别人不撞上你。我和王纯美之间也是如此,虽然我可以确保自己能够妥当得体地处理和她的关系,但却不能确保她妥当得体地这样对待我。
问题就恰恰出现在这里。
日期:2010-05-06 11:31
(十)
工厂的生意非常平稳地上升着,郑文华虽然书念得不多,但搞业务确实有一套,慢慢地积累了不少客户,工人们日渐忙了起来。
我尽心尽力地抓好管理工作,经常到车间了解生产情况,学习生产和工艺流程,在部队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加上平时注重虚心学习和深入一线实践,我管理起来也慢慢得心应手了。
王纯美过来后,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定并实施了不少管理制度。毕竟是专业搞财务的,她的管理制度很好地堵塞了以前的一些漏洞,却又不露痕迹,让郑文华再也没有空子可钻,工厂的形势开始蒸蒸日上。
郑文华受到王纯美的钳制后,慢慢开始走近了和我的距离。每次有业务接待,他都会拉上我。其实每次都是喝酒唱歌,刚开始我还有一些兴趣,久而久之,也觉得索然无味了,慢慢就觉得应酬是一种负担,我也从开始的有叫必到慢慢变成最后的极力拒绝了。
生意人的圆滑之处就在于脸皮厚,不怕碰钉子。郑总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无论你怎么对他,他总是能够保持一种谦恭的态度与和善的微笑,让你对他即使没有好感,也绝不会讨厌,这确实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他正是用这种态度,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客户。
每一个环境都有一套固定的生存哲学,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如地生活下去,就只有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符合这种哲学。事实上,任何环境都是如此,作为个体,想改变环境是不可能的,要么适应,要么离开,这是一个现实而又残酷的选择题。我一直在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尽力适应这种生活环境,但仍然有许多看不惯的地方,让我经常在痛苦中迷茫。
当然,生活中随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总是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在前进中变得成熟稳重,只不过,克服困难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过程,有的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的人在倒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而我现在的困难就是如何适应这样的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现实的情况是,我极度不适应郑文华带给我的这种生活方式,却又不能与之完全割裂而产生太大的隔阂和距离,如何保持一种恰当的相处关系实在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更为头痛的还有王纯美的存在。
当问题不可避免又一时难以找到解决办法的时候,装糊涂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临时措施。和郑总之间的相处,我故意以一种新人的姿态去面对,经常采取假装不懂而事后真诚道歉并虚心求教的办法,倒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王纯美相处,我只能假装纯洁,以懵懂少年的心态聊以应对。
但是,只要矛盾没有解决,就总会有集中爆发的一天。
由于订单越来越多,工人们开始加班。为了更为科学地组织生产,我根据不同的生产流程安排了相应的生产主管,将工人们分成了若干个作业小组,建立了生产竞赛和评比规则,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查看生产进度表,发现装配组的生产进度与实际测算有明显的差距,影响了整体的出货进度,我决定找分管装配的生产主管刘国林了解一下情况。正在拨电话时,却听到了刘国林敲门要求向我汇报工作。
招呼他坐下后,我说:“我正要找你呢,装配的生产进度怎么与我们当初测算的进度差距这么大呢?”
刘国林说:“徐总,我正要向你汇报有关的情况呢。”
“哦?”我说:“看来我们想到一起了,你认为原因在哪里?是我们的测算有误吗?”
刘国林说:“当然不是,我们的测算是比较科学的,只不过……”
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知道他肯定知道了原因,只是有所顾忌不好说出来。
我说:“有什么特别为难的事吗?没关系,说出来我们一起研究解决。”
刘国林说:“也不是特别为难,只是我也拿不准,所以万一说错了不好,但是,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以后恐怕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我一听刘国林这样说,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更加想知道究竟了。
在我的追问下,刘国林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原委,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日期:2010-05-06 11:37
(十一)
刘国林告诉我,装配组有一名员工叫覃倩玲,经常拒绝加班,当班的时候也经常借故上厕所,很长时间才回来,几次批评她都不在不乎,并扬言刘国林不敢炒她。刘国林听到风声说,她有郑总撑腰,所以也不敢贸然行动,但覃倩玲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来向我汇报这个情况。
“说她有郑总撑腰,这是谁说的?”我问道。
“这个……”刘国林沉吟道:“我也不确定,不过我批评她的时候,她的态度确实很不好,我听她同班组的员工说,她和郑总有点……”
我的脑袋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她和郑总有那方面的关系?”
刘国林点了点头,说:“这个我没有证据,不确定,不过车间里已经是议论纷纷了,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怕是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终究会影响咱们的生产进度。”
我说:“这件事我来处理,你先回去工作吧。不过,不确定的事不要乱讲,你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可以了。”
刘国林走后,我开始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
以我对郑文华的了解,这种事是有可能的。核实并不难,难的是核实以后,怎么处理。
要是我假装不知道,开除了覃倩玲,估计以郑文华的江湖阅历,他不会说什么,但假如覃倩玲大吵大闹,将事情弄得满城风雨,郑文华脸上挂不住,绝对会怪罪我。问题是我手上无凭无据,却又不好提前跟他沟通,再说,我跟他的关系也没到可以开诚布公谈论这种问题的程度。
这件事也不能跟王纯美说,因为我不了解她的性格,要是她发起飚来,局面可能更不好收拾,本来向刘大兵报告财务问题的事情,就让郑文华对我产生了隔阂,要是再知道我如此处理这件事,那我和他以后就很难共事了。
我决定还是自己来处理这件事,关键的问题是,既要保住郑文华的面子,又不能影响生产,还要平息大家的议论。
我决定先到车间去看看。走到装配组那边,看到大家一边工作,一边在聊着什么,我走近的时候,他们都突然停止了说话,很有礼貌地跟我打招呼。
我问道:“今天你们几个人当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