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为轩辕黄帝祭天之所,“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故又称天坛山。大诗人李白曾曰:“愿随天子天坛上,闲于仙人扫落花”
这天清晨,古三来到王屋山下;顾不得休息,一路爬上主峰。因为灵都观就位于这天坛峰之上,灵都观是唐玄宗李隆基为其胞妹玉真公主赐建。观内由玉皇殿和戏楼一座,均为清代所建,另立有唐、宋、元三代石碑数通,其中以《玉真公主受道灵坛详应记》碑最为著名,此碑刻立于唐天宝二年(743),李隆基隶书题额,道士蔡玮撰文,朝臣肖诚书丹,素享“有唐行书第一”之誉。
灵都观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十年动乱期间也免不了受到破坏;不过灵都观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地方政府颁发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块免死令牌,所以才勉强的维持下去。灵都观历经千年,虽然如今破败不堪,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曾经的宏大规模仍然在历史的长河里保留下了数十间大小建筑,似乎在向茫茫王屋大山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古三来到道观门前,抬头一看门口上悬三个大字(灵都观)两旁分挂一副对联曰:独坐云宵神仙府;王屋山中道人家。心想,这灵都观可好大口气啊。而道观门口,一个小道童约莫十二三岁的年纪,正在清扫门口落叶。古三走了过去:“小师傅,请问这是灵都观吗?”
“嘻嘻,当然是了,门口不是写着的嘛!对了,你是怎么上来的?有什么事吗?”小道童停下了手中的活,仔细打量着古三;上看下看,挤眉弄眼,似乎是在看一只珍禽异兽。也难怪,在那个年代,道观这样的地方是很少有人去的,灵都观已经两年没有生人来过了。
古三被小道童看的浑身不自在,就索性走到道童边上站在那里,心想,让你看个够。但是嘴上却说道:“我是从洛阳伏牛山来的,找掌门王真人。”
小道童把扫把靠在边上一棵大树上,然后一把拉住古三的手,嘻嘻哈哈道:“好啊好啊,我带你去。我告诉你啊,我们观里有好长好长时间没有来过山下面的人了,等会你给我讲讲山下的事情好不好?”
古三心想这小道童倒是见面就熟啊!一点也不显生。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本身也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倒是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古三不免对他平添了几份好感。于是也呵呵地笑着:“嗯,好啊,空下来一定告诉你好不好?”
“好啊好啊,这可是你说的啊,不许骗人哦!”小道童一边说着一边竟然跳了起来。
这时,一位三十来岁的道人从观里走了出来,对着小道童大声地嚷道:“明心,不得无礼。”小道童原来法名叫明心,听到中年道人大声呵斥后立即低头不语,赶忙拿起靠在树上的扫把继续扫地。
日期:2012-1-14 22:57:00
21、鬼道逆天
中年道人向古三微微施礼,说道:“山间小观多年未有生客临门,以至明心不懂世间礼数,顽固不化,还请贵客见谅。”
古三用手一指道观大门两边悬挂的对联,呵呵笑道:“此等口气那象是山间小观,道长太谦虚了。我多少还读了点书,这王屋山灵都观那可是威名赫赫,声名远播啊.”中年道人微微一笑:“贵客过奖,弊观掌门已经等候多时,请随我来。”
等候多时?难得这掌门王真人知道我要来?古三纳闷着,但还是快步跟上了中年道人。
灵都观后院的偏房里,一位白发道人正盘腿坐在一张莲花道台之上,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双目微闭;一裘道袍宽松合体,胸前八卦图案尤为显眼,凛然之气让人顿生敬意。古三不敢直视道人眼神,心想:“难到,这就是传说中的神仙?”
“师傅,贵客果然不出您所料,已在门外,现已带来。”中年道人又看向古三,介绍道:“此乃蔽观掌门王真人”古三不敢轻浮,施礼说道:“王掌门,我叫古三,是从洛阳伏牛山谷村来的。我认识一位姓马的道人,是他让我来找您的,他还给了我一本书,说是看不懂的可以来找您。”说完,从怀里拿出那半部《盖寰玄经》递了过去。接着便把马道人在谷村被人用阴蛊劫走,以及和爷爷遭遇猫惊尸的事情告诉了王真人。
王真人起身离开莲花道台,微笑地说道:“那道人本是我师弟,此事我已知晓。古三,你年纪轻轻胆子倒是不小,你爷爷我虽不熟悉,但他为了避免殃及村民,竟然能用‘中阴代尸大法’舍身灭鬼!此等壮举实在令贫道佩服,想来必能平安无事到达王屋山,既然你爷爷让你在灵都观等他,想必和我道门也有渊源。我看你就留在灵都观里吧,一来可以等你爷爷,二来我可教你玄门法术,如何?”古三经过这几天一连串的事件后,已经是对玄门道法深信不已,正愁苦学无门呢,再加上自己现在本身就已经走投无路;一听既可留在观里,还可学习道法,立马把头点的象鸡叨米一样,看的王真人哈哈大笑。
王真人接着拿起古三递上的半部《盖寰玄经》问道:“你可知这《盖寰玄经》的来历吗?”古三摇了摇头:“我在来的路上看过,但里面的东西太过玄奥,我看不太懂”王真人正色道:“此乃上古天书,为我道门至宝。只是残留半部,要是天地合齐,习之必将惊天动地!呵呵,日后你会懂的。既然师弟将书赠你,看来是与你有缘,我看你就潜心学我道家玄门之法,再接合这半部《盖寰玄经》灵活运用。虽说只有半本,但也厉害非常,学会可以观天相,看龙脉,通岐黄治病救人,一定对你会大有用处啊!你可一定要刻苦用心。”
古三本来就聪明异常,一听王真人有意教导自己,立即试探地问道:“王真人,马道长不肯收我当徒弟,说我和他命中无师徒情分。既然这样,我想,我想请真人收我为徒,教我道门玄法。”
王真人哈哈大笑“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但是一入道门,当守清规。你尘世未了,拜师之事日后再说,连续几日劳累,你还是先去吃点东西,好好休息一下吧。”说完吩咐中年道人将古三带进厨房。
入夜时分,灵都观天师殿里。王真人静坐道台上,对站在身边的中年道人说道:“昨日起卦,显示师弟遇困,双凤朝阳危在旦夕;而卦象也转生机,说有缘之人今日必持地本自寻隐仙,可化残局。”王掌门抬头看向中年道人:“清空,我隐仙一脉虽说为全真分支,因其神秘行事,向来被称为‘鬼道’。但我派于上古便已流传,后融全真,至今已万年有余。隐仙至成派之日,便担负起保卫天下龙脉兴断之责,辅佐江山气数盛衰之任,上顺天意,下应民心,绝不敢逆天行事。然而,25年前,师伯竟然逆天,种下苦因。如今30年缓期将过,5年之内,中原定出大事。如今有缘人已入隐仙派,我隐仙自当倾全派之力辅佐其习我道门玄法,速寻《盖寰玄经》天本。希望能助苍生幸免战乱之苦。”
中年道人法名原为清空,为掌门首徒。清空接过话来:“师傅,既是天意,我等自当遵守,可太师伯当年逆天行事,不但自己受天谴而亡,还连累中原百姓再陷战乱之苦,太师伯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还有,听古三小兄弟说,师叔被人下了神秘的阴蛊劫走,我们是不是想办法赶快把师叔给救出来,我怕师叔会有危险。”
“师伯道行高深,素有鬼道之首之称,当年逆天行事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至于师弟,他遵师命盾入伏牛山守护龙脉已经十年有余,此番劫难必和朝野有关。你明日就速去京城,打探消息,尽快救你师叔出来。”
清空接道:“是,师傅,我一定想办法救师叔回来。”说完就快步离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