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奇门法术与中国功夫:遁甲天机卷》
第2节

作者: 周易讲座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唐代的开国功臣李靖则是在诸葛八阵的基础上,编练六花阵。所谓六花阵,就是像“六出花”的阵型。中军居中,中军周围分布前军、左军、左虞侯军、后军、右军、右虞侯军。大将可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攻防等需要采用不同的阵型。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问李靖关于六花阵等问题,太宗曰:“卿所制六花陈法,出何术乎?” 靖曰:“臣所本诸葛亮八阵法也。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方生于正,圆生于奇。方所以矩其步,圆所以缀其旋。是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应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八陈为六,武侯之旧法焉。” 李靖的回答翻译过来就是: 我的《六花阵》是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法推演而来的。其基本原则是大阵包容小阵,大营包含小营,四方四角相互衔接,一曲一折彼此对应,诸葛亮的八阵图本来就是这样的,我创的六花阵继承了这一原则,因此我的阵法外面六阵呈示为方形,里面中央军阵呈示为圆形,因其总体形状像六角花瓣,所以俗称六花阵。外面六阵是正兵,呈方形;里面的中央军阵是奇兵,呈圆形。方是用来规定战场的范围,圆是用来连接各方机动的路线。所以,规定战场范围的步数要像大地一样固定;确定机动的路线要像天的运转一样灵活。步数固定,回旋整齐,就可以在变化中不容易发生混乱。从八阵演变为六花阵,仍旧是源于诸葛亮的布阵原理。”

  因为“奇门遁甲”其独有的兵法元素,特别适用于战争,故为封建统治者掌握,所以又被慕为"帝王之术",夺天地造化之学。
  “奇门遁甲”之玄在于仙家道术的发挥,如神鬼遁法、隐身法、障眼法等,甚至呼风唤雨等等。俗谚说,学会奇门遁甲,来人不用问,它融周易、天文、律历、阴阳五行学说于一体,是中国方术中式占的集大成者。

日期:2010-05-09 12:30:17

  中华文明独有的古老智慧与魅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混沌未知而又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相传北宋年间,旷世奇书“遁甲”中的仙家绝学“天机卷”就流落在江陵一带的长江山中隐士手上。天机卷,是遁甲中道术的绝学,分为神鬼两遁,而流传于世的,则是人们经常能看到的人遁之法。所谓妙法不真传,想一窥其秘的何止帝王百姓。可惜数十年间,好事者只听闻传说,不见其书。就在这个铜鼓阵阵,云雾缭绕的荒莽群山之中,伴随着渔家的歌声:一条大河弯又弯哟,山崖之上是紫霄;都说神仙住洞天……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日期:2010-05-09 12:34:01

  遁甲天机卷
  第一章节:残阳嗜血,一剑封喉;
  夕阳西下,在乱云飞渡,云雾激扬的长江重山之中,伴随着阵阵铜鼓,清笛一声从群山幽谷中传来,随着笛声飘扬,一艘商船正自巴蜀顺江而下。这里,就是“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陕州夷陵地界。两岸悬崖陡峭,猿声惊啼,苍鹰直上云霄俯视苍茫。
  迎着江面上吹来带有水腥味儿的江风,船头当风而立的长衫中年男子不禁深深的吸了一气。随着江面渐宽,江水流势就要趋向平缓了。船上四个艄公,有两个已经在船头坐下歇息。一位老年艄公朝着长衫中年男子说道:“客官,再前二十里,就是夷陵县了。” 经历了路过西陵峡的峰起水涌,南津关的迂回反转,惊心动魄,一切,好象变得平和下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古人称此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果然是不虚此名!”长衫中年男子看着船的前方,感慨道。

  远处的铜鼓声越来越密,那清笛声声不断,渐渐的近了。船上的众人被声音吸引,汇了精神朝岸上的山崖寻去,老年艄公见到长衫中年男子一副欣赏的模样,笑着说道:“客官,这山里传来的鼓声是土人秋闲时候的铜鼓舞!”。男子微笑轻轻颔首。金秋时节,山崖之上,遍是红叶。夕阳之下,红叶似血,分外注目。伴随着铜鼓鼓点,商船转过了一道山崖,一个艄公猛的遥指前方左侧的山崖:“看!那山上?是不是神仙?”

  长衫中年男子与众人惊讶的朝山崖望去,只见山崖半腰一处略显平缓的山石上,一袭白色长裙的女子正席地而坐,神情似在凝神江水好不认真,双手似在拨弄长笛,那悠扬的清笛正是从那传来的。山崖后面,阵阵铜鼓声越发的清晰。女子白色的衣袂迎风飞舞,长发如飘。众人看去宛若仙子。山崖险要,女子神若飘飘,清笛悠然环绕,当真象是神仙。长衫中年男子见状大为惊叹:“如此女子,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船尾的两位艄公也缓了手,顺着声音朝崖上张望。大家正在好奇中,突然老年艄公向船的侧面一指,大声说道:“来了!来了!”说话间,只见山崖下,一个白色影子以迅雷之势,踏着江波,直奔商船而来。众人看到这样的情形,顿觉精神恍惚,如同做梦,不由愕然。影子越来越近,距离商船数丈之外,大家终于看清楚了:一位和吹奏笛子几乎同样装束的白衣少女,右手挟着宝剑,脚下踏着起伏的江波急速而行。少女面上蒙着白纱,但是一双眼睛直视船上众人,慑着说不出的杀气。老艄公突然想到什么,惊声大叫:“不好!客官快进船舱!杀人的来了!”长衫中年男子一听,迅速从腰间抽出一把扇子,左腿一弓,右手一抖,金属摩擦声声,扇子展开个小半圆,原来是把习武用的铁扇。只见来者在水面上疾行如飞世上罕见,长衫中年男子自持武功在身,到真想见识下这位水上飘来的异人。老艄公哪里顾得了许多,慌忙招呼几位艄公连滚带爬钻进船舱。

  随着笛声尾调一扬,白衣少女从江波之上一跃而起飘落船头,刚好与长衫中年男子对了个照面,相距咫尺。
  长衫中年男子略一拱手喉咙微动,刚想问不速之客的来由,看到白纱掩隐之间那对眸子闪烁出刺人的光芒,心头暗自一惊。霍然白光一道,金属划破空气的声音已经在耳,男子铁扇向外横挡,不料金属破扇而入,一柄长剑透过男子咽喉。一切都在瞬间发生,速度之快,难以反应。少女向后一步,长剑抽出,中年男子身体栽到在甲板上,尤在抽猝,鲜血从脖子上的剑洞中不断喷涌,即使中年男子用双手去按,也难以捂住。他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表情尽是难以言状的惊恐。

  少女寒眸冷漠,不再看男子第二眼,将手中长剑在男子长衫上擦拭了一下血迹,宝剑迅速还鞘,纵身一跃,奔入长江之中。怎样来,怎样去。身影如水上飞仙,踏着波浪,直向岸边的山崖。
  船舱里半响才有动静,老的艄公微微探出头来,警觉的四下里张望,见到确实没有少女在甲板上,才爬出来,战战兢兢的走到倒地的男子面前。男子已经安寂不动,甲板上一片殷红。老艄公伸手探了他的鼻息,回头望望了正在探头的另外两个艄公,摇摇头说:“不行了!咳!又是一桩命案。”
  塞北,此时正是秋风乍起,遍野萧凉!
  进入月夜下的戈壁滩,点缀着几簇低矮的灌木丛,远处,赫然是断裂的深谷,犹如饥饿的怪兽,张着满是獠牙的巨口。四下里,一片死寂,只有一团团的巨大黑影,缓慢的掠过空旷的戈壁上方,那是不断被风吹过的流云。 空旷的戈壁,被秋风吹得如同低沉乡歌,渐渐传向远方……
  伴随着呜咽的秋风,暗夜下的天际,一行长长马队正在淡灰色的月光中悄然行进。旷野中,斜斜着马队行进中的黑影。没有火把,没有马儿的嘶叫,没有马蹄鸾铃之声。在这黑夜下,在这旷野中,这支神秘的马队更象是去向不明的魂灵。
  备注:

  宜昌古名夷陵。《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
  北宋,陕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县。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州为峡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夷陵等县,路治夷陵。

日期:2010-05-09 12:53:55

  遁甲天机卷
  第二章节:漠北鸾铃急,胡笳声声哀;
  东方破晓,马队来到一片茫茫的沙漠前,阵阵秋风将细细的沙尘吹得如同薄纱扬起,发出沙沙的落寂声,让这沙海更显得凄凉。马队停止了行进。带队的一个人回首朝后面的队伍举了举手,人们于是纷纷下马歇息。在东方发白的映衬下,依稀可以看清马队人群的装束,虽然杂乱,基本上都是外着粗布长衣或夹袄,整个队伍人衔枚,马摘铃,不少人脸上露出惊恐之色,让整个马队的气氛显得十分诡秘。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约有一百多人。从一些男子头上带着的毡帽和身上的夹袄判断,象是支少数民族马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