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十几岁的半大孩子来讲,沈爷爷家就是个大游乐园。满院子栽着翠竹,绕着篱笆,到处都是水池和山石,水里放着金鱼,枝头挂着鸟笼子。坐在树阴下背书,站在花亭里写字,困了随便卷个草席子,就去睡觉了,完全放养。
沈爷爷把唐伯虎领到花亭碧藻轩中,给他一张三尺见方的大纸,说:“你给我划条直线出来。”
唐伯虎觉得这容易啊,拿出笔砚,拿嘴巴舔舔毛笔尖,蘸了墨画下去。谁知道瞧着容易的事,偏偏做不来。由于胳膊悬空,手腕吃力,那手不知道怎么就抖个不停,一条线歪歪扭扭,哆哆嗦嗦,粗细不均,就像画了条蚯蚓。
“行了,你今天就画线吧。画累了就背书,背累了就画线,纸不够了自己去房里拿,什么时候画直了什么时候再叫我。”沈爷爷说,“还有,下次再让我看见拿舌头舔笔头,我就揍你屁股。”
说完,沈爷爷消失了。
唐寅做了个深呼吸,接着画,一直画得浑身大汗,手腕发酸,也没一条直的。正丧气呢,就看见一个白布衫溜达过来了。
唐伯虎大乐,这不熟人吗?赶紧招呼:“柳树头,过来过来。”
文征明也看见了他,一脸惊喜:“你怎么也来了?”
“哈,咱们成同学了。”唐伯虎拽着文征明,“你看,师傅让我画线,你画过没?”
文征明看了一眼,拿起笔,从纸的一端画起,一口气画到底。那条线就像铁打的一样,刚劲有力,又像比着尺子,溜直。
唐伯虎直吐舌头:“厉害啊,练多长时间了?”
文征明想了想:“从三岁开始我爸让我练,一直练到现在,十二年了。”
“十二年你就干这一件事?”唐伯虎不信。
文征明叹口气:“是十二年,就干成这一件事。”
“哦。”唐伯虎点点头,同情地看着文征明,“没关系,能干成这一件事也不容易了。”
正说着话,突然听远远地一声叫:“来新人了?快让哥哥看看! ”
文征明神色一变,拉了拉唐伯虎说:“你小心点,指枝生来了! ”
“啥?吱吱声?”唐伯虎没听清楚,“这是谁啊?”
还没等文征明回话呢,竹林后面就转过一人,穿得破衣拉挲,留着落腮胡子,满脸青春痘,手里拿把扇子,嬉皮笑脸的。
文征明赶紧介绍:“这位是师兄,祝允明,字希哲,外号指枝生……”
“我就是大家经常提起的祝枝山。”唐伯虎刚要客气,祝枝山抢先说,“别客气哈,你也可以叫我祝胡子。在这里没大没小,很随便,好混得很。”
唐伯虎心说对脾气呦,合着沈爷爷这藏着一大帮牛鬼蛇神。
只见祝枝山笑眯眯地问:“你叫唐伯虎?”
唐伯虎点头。
“听说你语文不错啊,会写莲花落。这和胡子是同一爱好。”
“你也会写莲花落?”唐伯虎问。
“我啊,我喜欢角色扮演。”祝枝山哈哈大笑,“装要饭的,我是天下第一。”
唐伯虎激动得都快跳起来了,一拍大腿:“我也喜欢啊 。”接着就把昨天和张灵要饭,把都穆吓哭了的事说了一遍。
祝枝山笑得声音更大了:“好好好,现在这季节不对,要饭不好要。等冬天了,咱们约一道,好好过他一把瘾,看谁要的本事大! ”
接着,祝枝山突然收了笑容,一本正经地问唐寅:“那你会算术么?”
真实跳跃性思维啊,唐伯虎一时还反应不过来:“算术?会一点……我帮我爹收过钱。”
祝枝山伸出双手:“那你数数这是几?”
唐伯虎数了一遍,几乎不敢相信,十一!
再数一遍,还是十一。
文征明在旁边说:“老节目了,我来的时候也叫我数手指头……我数了三天,他才告诉我,他右手六指儿,要不怎么叫指枝生呢。”
祝枝山笑的声音更大了,充满得意。
“干吗呢?茶话会啊?”沈爷爷在屋里喊起来,“这么大声儿?也就是我没收你们学费,要不你们家长还不把我这老师告了?”
大家这才发觉,的确是太吵了,赶紧收了声。
“别闹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唐伯虎画线,祝枝山劈柴,文征明给我背书! ”沈爷爷命令道。
“劈柴?”唐伯虎小声问祝枝山。
“老师让我悟小斧劈呢。”祝枝山解释,“就是拿毛笔画石头,要有斧子劈木头的纹路——据说得劈够三百担柴禾。”
“哦。”唐伯虎点点头,“力气活,那你忙吧。”
第四回 憋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中秋节了。按照沈爷爷的安排,中秋节上学不上课,大家到他家聚,就三件事,吃、喝、玩。
这几天唐伯虎功力大长,这孩子也就是平时没人看着,现在有人一管,那学业上可是突飞猛进,聪明么,知道学习的窍门,看什么会什么,背什么熟什么。沈周是越看越喜欢,坐在大桌子前跟几个学生说:“你们几个可都是人才啊,唐伯虎是奇才,看他这架势,估计学习上没什么能难倒他的了;祝希哲是鬼才,小聪明多,心眼灵活,以后也有出息。就是文征明么……”
文征明低了头,生怕老师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沈爷爷想想说:“算是拙才吧。现在是没开窍呢,一旦开了窍,比你们谁都强。”
老师这么一说,祝枝山唐伯虎赶紧对着文征明拱拱手:“恭喜恭喜,早日开窍哈。”
文征明脸唰一下就红了。
“行了行了,你们两个人精,就知道拿别人的缺陷取笑。”他话题一转,“昨天给你们留作业,让你们写诗,都写了么?”
唐伯虎拿眼睛滴溜溜看祝枝山。昨天回家就玩来着,帮着唐小妹扎了个灯笼,结果唐申又想要,只好又扎了个,刚扎完张灵又来家玩儿了。张灵说,过了中秋节自己也得上学了,恐怕就没功夫光屁股裸泳摸鱼捞虾……于是小哥俩又趁着月光,下河好好玩耍了一把,早把沈爷爷留的家庭作业扔到了脑后。
祝枝山呢?唐伯虎早就知道,昨天晚上逛花街去了。其实就一穷学生,也没什么可赌可嫖的,架不住祝枝山喜欢啊,跑酒馆里来壶小酒,给唱戏的小姑娘写点小词儿,嘻嘻哈哈的就是一夜……看这神情,估计是也没写。
至于文征明,那是更不可能的了,就是把唐伯虎祝枝山俩人的脑袋借给他,也写不出来啊 。
小哥儿几个吭哧吭哧不出声,早在沈周意料之中。不过他还是把脸一沉,说:“文璧写不出来,我也不逼他,反正他是大器晚成。可你们两个呢?跑我这混事儿来了?消遣老夫?”
一看老师真生气了,祝枝山赶紧说:“老师,我写了。”
“哦?写什么了啊?”
祝枝山什么都没写,就是怕老师生气。现在呢?眼睛四下乱看,那意思就是要现编一首。
沈周看在眼里,也不说破,拈着长胡子,一副准备欣赏的样子。这时候祝枝山看见湖边那块巨大的太湖石了,他咳了咳嗓子,高声道:“学生看见老师家那块大石头长得十分有个性,于是做诗一首:嵯峨怪石倚云间,抛掷于今定几年……”
沈周微闭双眼,摇头晃脑,等半天,祝枝山没下文了。沈周睁开眼:“你写诗就写一句么?”
祝枝山骑虎难下,急切间想不出怎么往下续。唐伯虎来了神,忙说:“吱吱声觉得后几句还要推敲呢,不好意思说。下面是: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
这就把那大石头比喻成一头牛了。这个题一点破,祝枝山何等聪明,马上连出下文:“从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陇上田。”
唐伯虎接口说出结尾:“恨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
“嗯嗯,有点意思,好诗好诗。”沈周睁开眼,看着祝枝山,“没想到你写诗真长进了啊 。”
祝枝山得便宜卖乖:“哪里哪里,我才刚上路呢。”
沈周鼻子里哼了一声,转向唐伯虎:“那你写的呢?念出来听听啊 。”
唐伯虎傻眼了,看看文征明,一副好奇的样子,还以为刚才那诗真是昨天写的呢,再看看祝枝山,胡子早露出一脸笑容,假装洗耳恭听。唐伯虎知道没人帮,全靠自己了。他四处踅摸,也想找个什么东西,猛然间看见自己坐的这个花亭,张嘴说:“学生也拿老师院子里的景物写了首诗。”
沈周本以为这回难住这小家伙了,想趁势数落数落他,没想到小唐还挺嘴硬,生生要现编,只好把一肚子的话噎回去,说:“快念。”
刹那间小唐心里已经有谱了,摇头晃脑道:“画堂基构画船通,碧水涟漪碧藻丛。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帘垂菡萏花开上,鱼戏栏杆倒影中。试倩诗人略评品,不妨唤作水晶宫。”
话音未落,文征明和祝枝山都夸张地拍着巴掌叫好。沈爷爷说:“好什么啊?”
这话一说,大家都不吭气了,以为老师不高兴,赶紧低了头。只有唐伯虎轻轻地问了一句:“老师,难道不好吗?”
沈周说:“好是好,但你是耍小聪明。你们都没做作业,全是现来的。这一方面说明你们有才,一方面又说明你们不踏实。你们有才,老师也有信心,但要是过于浮夸,以后就得吃大亏。这点上,你们两个都不如文征明,他一点都不聪明,可是他扎实,人扎实了,不鸣则已,一鸣冲天么。”
唐伯虎和祝枝山心里不服,怎么写出诗来的,倒不如写不出来的呢?虽然这么想,但大过节的,谁也不能跟老师较劲啊,只好低着头不吭声。沈周看出这俩小子还有意见,刚想再说几句,外面门房进来通报:“沈老师,有好多人在外面,说是中秋节了,想求沈老师的字画。”
第五回 螃蟹
沈周家外头还真聚集了不少人,一眼看去,居然有百十来号。这里面有做小买卖的,有送水的,还有放牛的,当然也有不少读书人。杂七杂八,吵吵嚷嚷。有叫先生的,有叫爷爷的,还有叫老沈的,透着跟沈周那么亲,实际上沈周也不认识。
就是凑热闹,跟买东西一样,不知道是真觉得沈爷爷的画好,还是赶时髦。既然有人说好,那要张字画拿回家去也不吃亏。
沈爷爷满脸笑容,跟大家说:“排队排队,来的都有份儿啊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