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星高照唐伯虎》
第23节

作者: 夜半饿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跟你去。只要能见着面,我就把她给说过来。”小唐拍胸脯。
  跟祝枝山聊了会儿天,唐伯虎又去看沈爷爷画画。沈爷爷这两天画兴浓,天天关在屋子里自己画,几个学生也不太理。见了唐伯虎,就招呼:“你过来看看这画。”
  唐伯虎探过头去,看见的是横幅的手卷,左边是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上斑斑点点,杂草从生。但沈老师笔锋一转,从岩石下面,陡然生出一株长叶草来,气势磅礴,向画面的右侧奔放而去,顶端花蕾绽放。笔触简洁,却是无比生动。
  唐伯虎看了,不住点头:“好,好,老师把静物画活了。”

  沈周被唐伯虎逗乐了:“唐秀才,敢评价老师的画了?”
  唐伯虎赶紧说:“不敢不敢……我这是对老师的崇敬,自然流露。”
  沈周道:“这画我想了好几天,因为是要画了送人的。”
  唐伯虎又仔细看,这回看明白了,这画上的长叶草,名字叫做萱草。谁家媳妇怀孕,就要在胸前插上一棵,传说这样能生男孩,所以又叫宜男草。当然,上千年前,萱草就被拿来比喻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么——那时候还不兴拿康乃馨送妈妈呢,一般就送萱草。萱草的花朵是鲜黄或者橘黄色,也可以吃,据说吃了以后,就性格爽朗,乐而忘忧,啥烦心事儿都不记得了,所以它还有个外号,叫做忘忧草。吃之前要把它晒干,它就会变成金黄色,再用水发开就可以炒了。北方叫做黄花菜,南方叫做金针菜。

  “这画是我送给守溪先生的。”沈爷爷说。
  唐伯虎吓了一跳:“啊?他是要回来了么?”
  沈爷爷说:“没错啊,这次守溪先生回来,是因为他母亲去世了。我送他这一幅画,也是这个主题。所以名字就叫《怀萱图》,怀念母亲。”
  沈爷爷这张《怀萱图》,画得相当认真。这张画后来传世了,去年11月出现在香港嘉士德拍卖会上,估价是150万到200万港币。
  这守溪先生又是哪个呢?如果说吴县地面,沈爷爷是最有名的人的话,还不是很准确。吴县第一有名的人,当时就是这个守溪先生。连沈爷爷都叫先生的人能不出名么?此人的大名叫做王鏊,字济之,号守溪,家住吴县城外太湖之中东山的陆巷村。他出名是因为考试考得极好,二十四岁时考了乡试第一,得了解元,第二年去北京,又大放异彩,考了会试第一,得了会元,接着就是殿试了,这殿试要是第一,那就是状元了。这叫连中三元,自古都是很难的事。

  不过这殿试可不是考学问,而是要考问答,还得看长相,这个主观随意性就比较强了。偏偏当时的朝廷内阁的一把手叫做商辂,竟然就是一个连中三元的神人。后来有人传说是这位商辂不想有人和他齐名,做了什么手脚,就把王鏊点成了殿试第三的探花(明朝此前还有个连中三元的家伙叫黄观,但后来因为得罪了明成祖,状元称号被削掉了)。

  不过王鏊的这个小遗憾,被他的后人给弥补了,他的八代孙子王世琛,在清朝的康熙年间终于中了状元。这一家子有好好读书的遗传基因,据说到现在,他的后代有五百多人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大学教授。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虽然没能连中三元,但是王鏊已经成了吴县老百姓学习的榜样。孩子不爱读书了,或者读书读得怕苦了,一般家长都会说:“你想想人家守溪先生啊 。”这话一出口,那谁都别说什么了,老实念书吧。当然也有例外,张灵就不尿这一壶。
  这唐伯虎在旁边看沈爷爷画画,嘴里啧啧有声。沈爷爷说:“明天一大早,我要去看守溪先生,你们三个要有兴趣,也跟我一起去吧。”
  唐伯虎连连点头:“好啊好啊,我一定去,我得看看考试那么好的人,他长什么样子。”
  虽说这回在家里考试,小唐栽了个跟头,考成老末,但心里却是想玩把大的,他不是跟老爸拍过胸脯说要考第一么?小小的院试就不算了,下次拿个乡试,拿个会试,再拿个殿试,也来一次连中三元,这面子不就回来了。暗暗打了这个算盘,王老先生那是一定要见的。

  沈爷爷看唐伯虎的样子,小心思早给猜透了,笑笑不再说话,继续画他的画。
  唐伯虎出了沈爷爷的屋子,看见文征明和祝枝山那两个仍然在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呢,便跑过去跟他们说:“告诉你们,明天我们去春游。”
  祝枝山“啊 ”了一声放下书:“去哪儿?谁安排的?带姑娘么?”
  唐伯虎嘿嘿一乐:“沈老师安排的,去太湖东山看王守溪先生……你说带姑娘么?”

第三十三回 碧螺

  唐伯虎回了家,唐广德抓着他就问:“你跑哪儿去了?今天一天,那老崔先生来了好几回,打听结果,你小子也不见踪影。”
  唐伯虎挠了挠脑袋,就把劝说张灵的前前后后跟唐广德说了一遍。唐广德一边听,一边叹气,末了说:“你看,我说咱们自己出钱请张灵吃饭吧?这回可好,事情没办成,明天把钱还给人家老崔。”
  唐伯虎说:“得了吧,人家崔叔叔要的是张灵去考试,不是在乎这几个钱……不过,张灵不考试也好。”
  唐广德愣了:“此话怎讲啊?”
  唐伯虎把他爸爸拉到角落里,唐广德还摸不着头脑:“干吗啊?你们又商量什么鬼主意了?”

  唐伯虎小声说:“爸,要是我看,张灵挺喜欢小妹的,咱家小妹也很喜欢他。张灵不考试正合适,崔家那门亲就算回了……”
  话还没说完唐广德就急了:“屁话,你小小年纪管这么多闲事?”
  唐伯虎糊涂了:“不是你让我找张灵的么?怎么现在倒成了多管闲事了?”
  “我告诉你,你考最后一名这事我还没和你算账呢。考试前你怎么跟我说的?现在看你是秀才了,我不好意思老吆喝你,可你得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你知道么?”唐广德有点生气了,他一生气就罗里罗嗦一大堆。
  唐伯虎被爹这么一吓唬,本来还想劝劝的,话也出不了口了,赶紧找补:“我是说考第一名来着,我也没说哪次啊 。”
  “下次……再给你一次机会。”唐广德伸出一个手指头说,“你要是再不考第一,就别回来见我。”

  唐伯虎吐吐舌头,正巧见着老娘从里屋出来。
  丘阿姨问:“你们爷儿俩嘀咕什么呢?”
  “没什么没什么。”唐广德抢着说,“儿子说,他想早点把亲事给办了。”
  唐伯虎差点没倒了,这哪儿跟哪儿啊?
  当年的太湖,根本就没有啥绿藻蓝藻的。湖面上烟波浩淼,天空是成群的飞鸟,水下是大片的鱼群。空气清新无异味,做一口深呼吸,心旷神怡。
  沈爷爷带着三个学生,天不亮就坐驴车出发,太阳出来,人已经在船上了。那天天气晴朗,几个人心情也都不错。沈爷爷在船舱里闭目养神,祝枝山则站在船头,假装自己特有豪情壮志,特别玉树临风。唐伯虎在他身后坐着,看他自我感觉良好,就小声叫道:“吱吱声……胡子……祝允明! ”

  祝枝山这才回过头来:“何事?”
  “你要装深沉的话,先把六指儿装兜里行么?”
  祝枝山这才从戏里出来:“嗨,还是让你瞧见了……咱装这个不擅长。”
  “就是就是,我怎么看你,怎么像屈原,跟要跳下去似的。”唐伯虎笑道。
  文征明在旁边念叨:“别说这个跳字行么?”

  祝枝山和唐伯虎这才发现,文征明的脸色有点不对。唐伯虎赶紧问:“你怎么了?”
  “我小时候掉到过河里。”文征明说,“我爸爸带我去游泳,我不敢下水。我爸说,你跳下去就会了。结果我就跳下去了,结果差点没淹死,还是我爸爸下来,把我捞了上去。所以我现在怕水,一听你们说跳,我的心里就直哆嗦。”
  唐伯虎和祝枝山都被逗乐了,再看文征明,双手紧紧地抓在船帮上,动都不敢动。
  慢慢地,船就划到东山了。这东山怪石嶙峋,却又葱葱笼笼,造型非常好看。走得近了,唐伯虎看到山上一块巨石上,刻着三个有力的大字:碧螺峰。
  小唐心里就是一动,想起小徐姐姐给他喝的吓煞人香,不就是这碧螺峰上几株茶树产的么?

  船靠了岸,沈爷爷一行上来,就见迎面是错落有致的小村落,村落前立着一面高大的石头牌坊,上书“会元”二字,这显然是给王鏊立的。考试就是这样,刚开始是自己的事情,考得出名了,那就是全村乃至全省的光荣。看这村子虽然地处偏僻,可人人走路都有精气神。可不么?会元是我们村的。
  刚走了没几步,就见前面迎过来一个瘦子。此人身材高大,白发白须,就是肌肉有点松弛,眼睛横成一条缝眯着,下面是两个大眼袋,显然是读书读的,看不清楚东西了。
  远远见着沈周,他就先打起了招呼:“哎呀石田先生,怎么来之前也不告诉我一声啊,你看船靠岸了我才知道,这太不礼貌了。”
  沈周也赶紧招呼:“守溪先生别客气了,走走串串的,拘礼就没意思了。”
  不用说,这位就是王鏊了。跟在后面那小哥儿几个都站住了,这王鏊名气太大,本来以为是高大英俊,没想到长得却平和,但身上呢却有一种见过世面的劲头,还真有点让人紧张。
  这王鏊在外面做官已经好多年了,虽然有名,但村里人见他倒不多,加上一个也很有名的沈周,俩人一寒暄,倒把围观人群召集起来了,刹那间里三层外三层的,秩序就乱了。跟着王鏊的几个家人赶紧拦着:“别挤了别挤了。”
  王鏊说:“嗨,都是乡亲么,不用喊,我站高点,让大家看。”

  说着就找了块石头站上去,再一把把沈爷爷也拉上去了。两个人一亮相,下面就有人鼓掌,一瞬间掌声响起一片。
  唐伯虎那个感慨啊,做人做到这个地步可真好。其实他们三个小辈也是可以站到石头上的,但这不是考试没考好么?就别丢人现眼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