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星高照唐伯虎》
第60节

作者: 夜半饿了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王宠在那儿吐沫乱溅地吹着牛,把祝枝山给说紧张了,小唐在旁边倒是很喜欢,觉得这孩子跟自己是一路的,以后要是出去玩,带着他倒是很有意思。可惜,就是小了点,带着这个小不点去烟花柳巷,会被人笑话的。
  哥儿仨在那东拉西扯着,唐伯虎就问:“小兄弟,你那个倒霉的老师,是谁啊?”
  王宠说:“他叫蔡羽,字九逵,也是个写字的么。”
  祝枝山和唐伯虎就都不吭声了,蔡羽他们都知道,是书法家,字写的没的说,自幼丧父,跟着母亲,是苦孩子成功的杰出代表。可惜了,熬成名了,却被这个小东西搅得天翻地覆的。
  唐伯虎想了想问:“那以后你可怎么办呢?到哪儿学习去呢?”

  王宠道:“好办好办,我老师揍我那是一时生气。其实呢,我还有个哥哥,叫王守,字履约,也在他那上课呢。我哥是一老实孩子,就和我商量怎么办,后来呢,还是我自己出的主意,叫蔡老师把自己的书馆搬到家外面去,这样我就既见不着我师娘又见不着他女儿了,连女人都见不着,咱不就能安心学习了嘛?我哥已经把这主意跟蔡老师说了,蔡老师也同意了,毕竟多教一个学生多挣一份钱,谁能和钱有仇啊 。他家在太湖西山,有个老屋,准备过几天就把学馆搬过去呢。”

  一提太湖西山,唐伯虎又想起那徐缙和王素兰姑娘了。想起来,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啊,不由得叹了口气。

第七十一回 问师

  看见小唐叹气,王宠就问怎么了。小唐就把当年怎么在东山老王鏊家遇见王素兰,心里喜欢那姑娘,后来再去王家,得知王素兰嫁到西山,自己心里郁闷闲逛,遇到和尚柏子亭被开导,等等等等,说了一遍。有些事情祝枝山也不知道,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
  唐伯虎对祝枝山说:“我记得那次回来,我小徐姐姐就去世了。接下来这些日子,就是噩梦一样。到头来,我这最喜欢姑娘的人,倒是身边一个姑娘都没有,混得孤家寡人的。”
  王宠小大孩儿,在旁边一个劲儿地搓手,说:“咱们多情的文人,就是这么倒霉。也不知道姑娘都藏哪儿去了,唉,这就是老天不公平了,你越想要人家越不给你。”
  这话一出口,又把祝枝山的心事给勾起来了。他想起自己苦追小徐姐姐,苦追林奴儿,不都没得手么?就也跟着郁闷起来。两个大的一个小的,三个男人竟然长吁短叹,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么多苦恼。
  还是人家李姑娘有眼色,看天色不早,就把饭菜给准备好了,在外面叫祝枝山:“你们别穷聊了,赶紧吃饭吧。”
  祝枝山猛然惊觉:“对对,到饭点儿了,吃饭吃饭。填饱肚子再想女人。”

  小菜一吃,小酒一喝,这唐伯虎和王履吉真是越谈越投机,倒把个祝枝山晒在一边儿。小王人小,本来喝不了酒的,架不住小唐一劝,咣当咣当的就来了三杯。酒一下肚,就更能说了,拍着唐伯虎的肩膀说:“唐哥,要说这天下文人英杰多了,可真正说得上会聚起来的,就是咱们苏州,你说对不对?”
  唐伯虎点点头,没错。在明朝,苏州就是时尚之都么,那时候时尚不叫时尚,叫“苏意”,就是苏州的风格,小徐姐姐不是说过么,苏州有啥新服饰新发型,都会被宫里学了去。这个时尚之都呢,就文化味儿强,好比巴黎,越时尚,那咖啡馆越多,那文人小资啥的越往那儿凑。那时候有巴黎什么事儿啊,说什么都是这苏州。
  小王又说:“不过这文人英杰里呢,有的是苦读书读出来的,有的是运气好碰出来的,只有你,唐哥,你是聪明,天下奇才对不对?”
  唐伯虎这人有好多优点,但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不禁夸,这被人一夸就容易飘飘然。小屁孩儿嘴上一突鲁,小唐就哈哈大笑起来。祝枝山就在旁边踹小唐,心说这人好没心眼,还没看出来么,王宠人小鬼大,这是问你要字画呢。
  果然,王宠甜言蜜语说完了,就开始撒娇:“小唐哥哥,你给我写幅字好不好啊?”
  唐伯虎这才反应过来:“不写,你骗我跳坑的事儿我还没找你算账呢,这又来要字啊?脸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

  小唐一说不写,王宠的眼圈一下就红了:“那我怎么回家啊?今天嘴里有酒味儿,又回家晚了,还没衣服穿,我爸妈一盘问,准得漏馅儿。他们要知道我在外面追女人,那我就完了。”
  王宠越说越委屈,干脆就哇哇大哭起来。把个唐伯虎和祝枝山都逗笑了,心说这孩子可真够闹腾的,不由得在心里又万分同情起蔡羽蔡老师来。唐伯虎说:“好了好了,我给你写。唉,这孩子。”
  王宠这才破涕为笑。
  祝枝山嘿嘿乐着,说:“你看,你橘子没偷到,却吃了我的饭,拿了他的字,真是贼不走空啊 。”说着就去找纸笔去了。
  不过唐伯虎倒也是真喜欢这孩子,兴致挺高,加上小王说他是天下奇才,是个好兆头,所以拿了笔,就开写了:
  我观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诺杯酒中。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
  我观今日之才彦,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
  区区已作老村庄,英雄才彦不敢当。但恨今人不如古,高歌伐木矢沧浪。
  感君称我为奇士,又言天下无相似。庸庸碌碌我何奇,有酒与君斟酌之。

  这诗的意思,就是古时候的英雄豪杰,都是重义气,能为朋友去死的,哪儿像今天啊,交面不交心,酒还没凉呢,心就会变。这就是今不如古,人心不古。你个小兄弟说我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奇才,我心里很感激,不过我也没啥,咱还是喝酒吧。
  写完了给王宠和祝枝山看,三个人哈哈大笑。祝枝山就问:“马上就要乡试了,你准备得怎么样啊?”
  小唐呵呵一笑,说:“你们等着瞧吧,下次再见到我时,我觉得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九月间是乡试考试的日子。照例秀才们出发去南京,曹凤还是得做个讲演,办台大戏,以壮行色。只是小唐比较特殊,受了曹凤的特殊关照,提前就走了,意图是先到南京住下,适应适应环境,看看考场的氛围,见见梁储老师。
  小唐这是头一回出远门,路上揣着心事,也没情绪游山逛水。不一日就进了南京城。一到南京,感觉气派就大不相同了,为啥啊?因为南京名义上还是明朝的京都。包括皇宫以及行政班子,完全按照北京的规模来的。换句话说,皇上是在北京,但要一个人不带,到了南京,照样能办公,照样有三宫六院。当年朱元璋就在南京建都,这整个皇城都是刘伯温搞的。后来永乐皇帝迁都去了北京,南京也没废。所以,至少在明朝那时候,南京是一派皇城气象,名商巨贾、各路官员络绎不绝,秦淮河岸,更是灯红酒绿,画舫云集,佳丽出没,把个唐伯虎看得眼睛发直,在马车上一个劲儿跟自己说:“先考试,考试要紧。”

  到了秦淮河,小唐直接就奔了夫子庙,在那里拜了圣人,之后到江南贡院门口转了一圈。因为马上要举行乡试,所以文人墨客比较多,不是江苏的就是安徽的,站在那探头探脑。小唐呆了一会儿,眺望了会儿贡院里高大的明远楼,又看了看来考试的都是什么货色,听听谈吐,心里掂量,应该没自己牛,就找客栈歇着去了。
  这一夜小唐没睡好,因为秦淮河上笙歌不绝,从窗子里望出去,一大堆书生们都搂着姑娘彻夜狂欢呢。小唐咽了口吐沫,自言自语:“淡定,要淡定。”
  第二天一大早,唐伯虎就去见梁储老师去了。小唐上次见着梁老师,还是在沈爷爷家,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儿呢,现在也出落得一表人才了么。到了衙门前,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找着人去通报了。过了没多大功夫,就见梁储老师从里面出来,嘴里喊着:“哪儿呢?唐伯虎在哪儿呢?”
  小唐站前一步喊:“梁老师。”
  梁储一见小唐,上下打量一番,哈哈大笑起来:“哎呀,长个了么。来,赶紧进来说话。”
  周围有看热闹的,哗啦一下就围上了。为啥啊?因为梁储老师官儿可不小,一个小秀才来见他,竟然亲自迎到门口,本身就新鲜么。这梁老师拉着小唐,走到客厅里,吩咐上了茶,唐伯虎还客气不敢坐,梁老师说:“你还跟我拘谨什么啊,坐下坐下。”
  唐伯虎坐下,拿了沈老师和自己的几幅画和曹凤的信呈给梁老师。梁储哈哈大笑:“有你这样的门生,我赚大发了。”
  唐伯虎吭哧了一下,居然不知道再说什么好。

  梁储道:“你来考试呢,别的我也不多说,就告诉你一件事。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人们都说越考越难,但要我看,最难的,是乡试,乡试考好了,别的都不在话下。”
  唐伯虎一愣:“啊?梁老师此话怎讲啊?”
  梁储道:“府试考秀才么,就在你们家乡考,不用出门,自然是容易些。可到了乡试,那是天下人都在考,录取的名额又特别有限。你看……”梁老师拿出朝廷的公文念:“这次的录取人数,南北直隶,也就是南京和北京的考场,各一百三十五人,江西九十五人,浙江、福建各九十人,两湖、广东各八十五人,河南八十人,山东七十五人,四川七十人,陕西、山西各六十五人,广西五十五人,云贵三十人。全国一共就取一千多人,这个,可以说是千里挑一了。换句话说,这乡试是门小院子大,只要挤进去了,凭你的水平,再往后,就容易了,你明白么?”

  唐伯虎点头:“明白,千哆嗦万哆嗦,不如这一哆嗦来得值。”
  梁储说:“我也不是给你施加压力,反正你心里清楚,举重若轻最好。好好考试吧,考完了再来见我,到时候我请你喝酒。”
  唐伯虎就嘿嘿乐,假客气:“哪有老师请学生喝酒的,自然是学生请老师。”
  梁储又哈哈大笑起来:“你穷学生哪儿来的钱请我啊?得了,喝酒吃饭这事儿咱先不议,你先回去,这几天再温习温习,别学那帮傻孩子,天天在妓院里泡着。你可不能辜负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