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
第18节作者:
萧度 在当今社会,由于体制关系,可以说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君王”林立,这个问题虽然在严重程度上不及过去,但是还是一样存在的,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
日期:2010-05-05 18:41:06
●●48.<读通鉴感悟>之三十:
《到底是谁创造了历史》
记得我们念书的时候,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不知道我有没有记错,我想应该是没记错。
其实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我现在有初步的想法,先把它写出来,待以后再完善。
问题在哪里呢?
一、人民群众包不包括统治阶级?
如果人民群众的概念不包括统治阶级,那么这个结论明显是错误的,没必要继续谈这个问题了,你只要翻翻历史书,那些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主角往往都是帝王将相和官僚,怎么可以把他们排除在外呢?如果人民群众也包括统治阶级,比如说统治阶级也来自于人民群众,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讨了。
二、如果承认人民群众也包括了统治阶级,那么,就不好理解了,因为通常的理解,人民群众往往是不包括统治阶级的,甚至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是对立的,如其这样,干脆不如说“人类创造了历史”,不要再说“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容易混淆概念,你说是不是?
三、我们再来看看历史的轨迹
我们可以发现,权力越大的个人或机构,其决定往往对历史的走向影响很大,比如说,安史之乱对唐朝甚至中国历史有重大的影响,难道可以这么说:人民群众创造了这段历史。我想还是不恰当的,就这段历史而言,统治阶级的决定对局面的影响,在里面起到了更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只是奉陪者,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是被动的不由自主的。。。。。。再去看所有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民群众在里面起到的作用往往不是主导性的,而是从属性的。
人民群众由于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他们的确蕴藏着横扫一切的力量,但这股力量要发挥出来,需要有人将它组织起来,用权力将它安排指挥出来,如果指挥不当,又将归于失败,比如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仔细想想看吧,不知你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我的结论是:人类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是成年人;权力拥有者才是历史的主创者,尤其是权力越大的人!
为什么我们读史的时候,主角都是帝王将相而不是人民群众,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对历史的影响更大,他们才是历史的主角!
日期:2010-05-05 19:42:31
●●50.子思论卫
一.用人的标准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人。
子思对卫侯说:“苟变有指挥五百乘的军事才干。”卫侯说:“我也知道。但是他在做地方官去百姓家里收税时,贪吃人家二个鸡蛋。”子思道:“唉,圣贤用人,就像木匠选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当今乱世,要的是能用兵的将才,你怎么可以为了二个鸡蛋就放弃这样的人才呢?这事希望不要传到国外。”卫侯道:“多谢您的指点。”
这里就提出了用人的标准问题。
用人有什么标准吗?有的地方以道德为用人的标准,道德不佳,才能再好也弃如敝履,如这里的卫侯;有的地方以才干为用人的标准,如果够能干,人品不佳也可接受。
那么,在过去的乱世,如果你是君王,在德与才矛盾的时候,你会怎么考虑呢?在今天,如果你是老板,你又会怎么用人呢?我觉得需要结合目标,权衡得失,综合考虑才是。我想:对于态度比能力重要的岗位,还是以人品作为用人的前提;对于能力为第一重要的岗位,如果面临道德不佳的人,我觉得还是要进一步慎重考虑,如果他的人品不会给目标和社会造成损害,那么还是应当使用的;如果你无法保证或控制的话,还是忍痛割爱为好。
正如上文所讲:圣贤用人,就像木匠选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加上一句:根据形势需要!
二、拍马屁现象---二千年前的人性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
卫侯不管说错什么做错什么,得到的都是群臣万众一词的颂扬。子思说:“我看你们这个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公丘懿子说:“哪里是这样啊?”子思道:“主子总自以为是,臣下不敢进不同的意见。做对而自以为是,尚且令人不敢进言;何况做错了,还要别人颂扬自己,后果不堪设想啊。主子不管事情做得对与不对,都要听到别人的歌颂;臣子不管有理没理,一味地奉承拍马。主昏臣谀,这么下去,要亡国的啊。”
子思对卫侯说:“你的国事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道:“为什么?”子思道:“你说话自以为是,你的臣下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你的臣下又自以为是,而其下又没有人敢有异义。上上下下一片歌功颂德,全是马屁。拍的人得到荣华富贵,不拍的人有飞来横祸。那么,除了马屁,真正治国的良策从何而来呢?《诗经》说:‘都说自己圣贤,谁分辨乌鸦的雌雄?’好像说的是你们呢。”
这种情形,看着是何等的熟悉,不光过去是这样,现在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过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数量和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已,本质上是一样的。其实人性的规律,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趋利!只要社会大环境接近,发生的故事也一样接近。那些大臣的行为,不过是那种环境下面为了自己利益着想的结果,有那样专制的环境,就一定会上演这样的故事,二千年来也不能逃脱规律。
而作为卫侯这样的统治者,喜欢挺好话,也是非常的正常,今人也不例外。
大凡人呢,往往喜欢听好话,一种原因是好话使自己有成就感,是对自己的认可;还有种原因呢,是对自己权力地位的臣服。不管哪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重要性,对个人的心灵而言,是爽歪歪的滋补,但是对事实社会而言,则未必。
如果一个平民喜欢听好话,即使好话违背了事实,带来的影响往往也是有限的;但如果统治者喜欢听好话,特别是假的好话也一样欢迎甚至更受欢迎,那么,后果是严重的。首先,会影响他身边的大臣不说真话,不干实事,(想要说真话的大臣则会被疏远打击,摒弃于权力的边缘),继而利益引导的结果,造成全国范围内的马屁之风,到处心术不正的拍马者执政,腐败则加速遍及全国矣,导致生产分配全无效率,那么一个国家就要灭亡了。
如果在一个民主的社会,权力受到制约,一旦因此造成整个社会的不良后果,执政者会被驱逐下台,不良风气就会受到抑制。而在极权专制的帝制社会里,由于人性的弱点,执政喜欢听好话就会演变出全社会拍马屁之风,实事没人干,则生产越来越少,剥削越来越烈,结果要么是等到个人死亡新人纠偏,要么是王朝灭亡。
另外,根据一刀切的道理,反对我的人首先是不向我示好的人,所以为了表示忠心,示好表忠成为专制社会最普遍的形式主义,不管事实和各人真实想法,为了个人私利的表忠,不论对错都可以做出决策拥护,全然不计社会后果。
拍马屁现象,历时数千年而永不绝,可见人性的规律,只可制约,无法消灭!
日期:2010-05-07 19:16:00
●●51.<读通鉴感悟>之三十一:
我对于企业管理的理解
本文主要还是代表我个人的想法而已,主要的认识还是来源于《通鉴》里面对人性的了解,可以应用于治军,也可以用来企业管理。
★实事求是,弄清事实
---才是第一重要的事,为一切行为之前提
★制度是河床,决定河水的走向
欲望是河水,哪里有利哪里钻
---人都是会思考的逐利者,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分配与奖惩决定了大众的行为:如果勤劳诚实行为是社会的获利者,那么大众就会选择勤劳与诚实,鄙视不道德失利者;如果不道德的行为是社会的得利者,人们就会选择不道德,鄙视勤劳诚实的行为是傻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