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在历史上有的极高的地位,超过我们现在的黄金。青铜的开采和冶炼是国家才能进行的一种庞大工程,所以早期能使用青铜的也只有国家与帝王。中国最早记载使用青铜的记录是这样说的“黄帝之治天下,百神受职于明堂之庭,帝乃采铜于首山,做大炉铸鼎于山上。经过现代的考古发掘证明,更早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中,就有原始的青铜器出现。
黄帝之后,青铜器被称国之重器。
历代帝王都铸一种器物象征王权,这种器物为方形或圆形,方形四条腿,圆形三条腿。这就是鼎。史载,禹为王铸九鼎,象征九州。这九鼎象征着华夏,分别刻有象形字:衮 冀 青 徐 荆 豫 扬 雍 梁。我们常说的一言九鼎,就来自这里,是一种沉甸甸的份量。这九只鼎就被称为国之重器,是国家的象征。历代帝王拥有了这九只鼎,才能被尊为天子,进而“问鼎中原”,不过很可惜,这九只鼎被秦始皇给化掉了。
青铜铸造的三星堆
鼎在考古中经常会有发现,文献中记载,王为十二只,诸侯九只,大夫七或五只,士三或一只,目前为止,王墓中暂时未发现有十二只鼎出土。
由于中国古人对青铜特别的推崇,于是中国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文化——青铜文化。这种文化在春秋战国以前,是中国地位最高的一种文化。
远古时代,中国最著名的青铜文物发现是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如果按时间来算,三星堆的强盛时期与中原的夏朝是同一时代。但是由于它远离中原地区,同时也是一种原始的部落时代,政治文明比中原相对落后,所以且称它为远古文明。
三星堆文化发掘于1980年,持续发掘了数年时间,直到1986年发现了两座大型祭祀品坑因而轰动世界。我们常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这五千年不是因为夏商周,也不是因为三皇五帝,而是因为三星堆。
三星堆的两个大型祭祀品坑中清理出了数以吨计的精美青铜器,全是祭祀用品。有著名的两百多公斤重的巨型青铜面具,两米多高的青铜立人,三米多高的青铜神树,直径过半米的太阳轮。这些东西在下葬时被严重破坏过,所以器物支离破碎的堆放在两个大坑中,好在埋藏之后五千年内再也没有被人打扰过,直到今天重见天日。现在那里开有大型博物馆,如有机会建议大家好好的去参观一下。
三星堆文化虽远离中原,但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在三星堆发现的青铜器上大量出现一种单眼的图案,这种图案在河南的仰韶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中也大量出现。
三星堆青铜器中,人形文物的眼睛特别突出,这是它的一大特色。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就是中原一支部落为了躲避夏君的追杀,迁徙到了成都平原,并与当地土著人一起建立中三星堆帝国。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与青铜冶炼技术,在那个人与自然不太了解的时代,铸造了一批这样的祭祀铜器,放在神庙让通灵巫师与神和天沟通。
因为工程太过浩大,三星堆的这批青铜器用尽了三星堆帝国的几乎所有国力。这批青铜器铸造时所用的某些技术,像分节铸造技术与铆接技术。在今天来看都是最先进的。
不久之后,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三星堆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战争中有人攻入了神庙,砸毁了这批青铜器。于是战争之后,残余的三星堆人再也没有能力把这些神器修复,也没有能力重新铸造,于是把这些文物全部收集起来,统一下葬。三星堆人离开了故土,这批文物与三星堆帝国一起,从此消失在地平下以下,沉睡了整整五千年。
三星堆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在一个偏远落后的部落文明中,用数千万件精美的青铜文物记录下来了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灿烂。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字还没有成形,所以当这些文物被发现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那种真实性,因为青铜铸造的三星堆用文物的方式,真实的记录着当时的中国文明,这就是文物的价值和作用!
咱爱哭的老娘
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夏代的青铜多见于记载,很少看到有实物。夏代毕竟太过久远,当时的文明与技术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出大型铜矿。也可能有,但是因为青铜不像玉与瓷器,但是可以化掉重铸的,所以每当有一个新朝代出现时,就会大量的化掉前朝特色鲜明的青铜器,所以导致夏朝的青铜器更少见,只有零星的器物出现,而且多为残器。
记载中关于夏代最多的是铸剑。中国早关于剑的记载见于《管子》,上写“蚩尤采葛山之铜以铸剑”。 蚩尤是黄帝时代最彪悍的一个部落首领。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但蚩尤在中国很多古文献中都有记载,可能确有其人。最后经过著名的“涿鹿大战”,被黄帝所灭。
青铜铸的剑有个特点,就是不能太长,因为青铜比较脆。超过半米就极易折断。所以青铜剑无一另外,都很短。中国重要的青铜剑发现就是1965年在湖北发掘的楚墓中发现了一把青铜剑,因上铭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字而闻名天下。这是一件国宝,几千年后依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因为他运用了先进的镀铬防锈技术和高超的合金冶炼技术,传至今日,这些技术早以失传。勾践是春秋五霸最后一个,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都是和这位霸王有关的成语。但是这把制作精良的宝剑,长度也只有五十多公分。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铸剑故事就是干将与莫邪。《吴越春秋》《战国策》《搜神记》《饮冰室合集》都有关于夫妇二人的铸剑记载,他们铸的剑是兵器中最有名的,只不过他们所用材料是铁,所以先不多说,有部电影叫《铸剑》,详细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电影。
夏代的名剑记载两把,我们因为看不到实物,所以就告诉大家这些记载,也许有一天,就有人无意能够发现这些名剑,它们是:
夏帝启,在位第八年铸青铜剑一把,正铭文:面文有星辰,背记山川日月,全身刻二十八宿。启子康,铸剑一把,上有八方面,头方形,长三尺二寸。这两把剑是一种象征,并不是用于作战。因为剑身过长,且铸的花纹比较多。夏帝孔甲也铸一剑,更大,长四尺一寸,但是很遗憾,所用材料的是铁,传到今天估计就是还在,也面目全非,因为很多汉代铁剑,都已经严重腐蚀。
夏代也开始用青铜铸钱,铸钱也是始于黄帝。当时的钱币为刀形或是铲形,这种制式一种沿用到战国后期。但上面无文字,是素面。只有夏代曾用漆书写过文字,但传到今天,几乎没有实物,因为那时的青铜纯度不高,时间也太长,几乎全部被时间和泥土锈蚀。
夏代享国五百年,传位十七位王。最后一位帝王是中国有名的暴君桀。被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商汤所灭。夏与商有个共同点,建国之君都是中国最好的帝王禹与汤,亡国之君则是中国最烂的两个君王桀与纣。
夏之后为商
商代曾数次迁都,说是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因为当时的水利工程技术不太发达,于是黄河决口了,人就只有拖家带口家逃跑,皇帝也不例外。咱们这位伟大的母亲确实脾气不太好,历史上多次生气,并痛哭流涕。因为她的眼泪鼻涕杀伤力巨大。所以现在的宋代都城开封老城,就被老娘用眼泪鼻涕,埋在了十米深的黄土之下。
商代最后定都安阳,安阳能名列七大古老,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商代的文明在这里保留了下来,中国很多重要的商代青铜文物就出土于安阳。
博物院中的镇馆之宝
商代最有名的一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司母戊鼎从安阳被一群老乡种地时挖了出来。因为当时正是抗战时期,不久小鬼子也跑来参观。这群老乡政治觉悟很高,知道鬼子没安好心。果真没过多久,鬼子就来抢东西。老乡谎称东西被一位不知名的北京商人高价买走,鬼子悻悻而去。此鼎则被老乡秘密重新埋到了地下。
1946年,为庆祝委员长六十大寿,此鼎又被挖出送往南京。委员长把鼎送到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1948年首次公开展开,立刻引起轰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