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神雕侠侣》中,小龙女住的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典型的汉陵!只是不知道王重阳为什么也敢修一座王陵。开山为陵不是一般人做得了的,这样的山陵,开一个最少要数万人干上几十年。
墓相对来说技术难度稍低,但工程量一点也不低。墓是先在选好风水的地方挖坑,有了坑后,按照设计好的图纸施工。下面的建筑被称为地宫。建成之后,上面堆土如山,或是建上宫殿,如上面有宫殿,宫殿部分就称之为寝,这就是陵寝的由来。
商与周代的帝王一般都在地下,也没有地宫,反正时间太久,不知道建造初期是否有地表建筑。那时的墓是按一定的制式挖好后就可以下葬。
地宫最出名的就是明与清代的墓葬,下有地宫上有陵寝。
春秋战国时最有名的挖墓人是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人,老爹和兄长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则逃走。逃命的路上看到一位美女在浣纱,于是上去讨口饭吃,姑娘给他东西吃,两个人也聊了会儿天。吃饱饭,伍子胥要走,姑娘不肯。古代姑娘是不能随便与陌生人说话得,男女授受不亲,姑娘想嫁伍子胥,但他赶着逃命死活不答应,这位姑娘于是跳河自尽。伍子胥十分后悔,又因追捕,一夜之间,急白了头。但这样的话也就易了容,于是他顺利逃到了吴国。
多年后,伍子胥成了吴国大夫,杀回楚国。走到了当时年蹭饭的地方,因找不到姑娘家地址,于是在姑娘当年跳河的地方投下千金,“千金小姐”就是这么来的。当年他要是遇到的是西施在浣纱,估计效果就不一样了,呵呵。
伍子胥杀回楚国后,楚平王已死,于是伍子胥下令挖开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于是多了个成语——掘墓鞭尸。
伍子胥是为报仇挖墓,别的人可就不一样了。比方说,很多人起兵打仗。在大业未成之前,没有政权没有税收也就没有军饷。军队要吃饭,马匹要吃草,人要穿衣,打仗还要用兵器,这些都是要用钱的。没钱怎么办?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挖墓。
中国人大多比较文明,偷坟掘墓在哪个朝代都是死罪。谁家祖坟也不能被别人乱刨。那就挖仇人的,挖没人管的。穷人墓没有什么陪葬品,就算是仇人的挖了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王侯墓就麻了烦了,尤其是帝王陵墓,中国历史上三百多位帝,百分之九十八的陵墓全都被挖掘。
中国古代厚葬之风盛行,皇陵中都有大量陪葬品。李白的词: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这个灞陵就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建成不久就被盗窃,后一千多年又有几百批想发财的人举着火把或是打手电筒进去清理。就算是这样,建国之后,一次地震过后,文物专家又进陵开始抢救性发掘,又发现数百件精美文物,帝王陵墓奢华程度由此可见。
大秦帝国的青铜时代
陵墓深埋于地下或是地宫山陵之中,一般建成之后几十年或是上百年内都是死者亲属当政为王,同时大型陵园也有专人甚至重兵把守。所以百年左右时间内,一般人不敢造次。百年之后,故国不在,于是盗墓者便风涌而至。
陵墓在地下与世隔绝,本身就非常神秘。死者生前更是想尽办法与盗墓者计量,沙顶天,磷火顶,毒药陷阱,强弩暗器。再加上陵墓中有死人,僵尸,诈尸,干尸,旱骨桩,中国人最忌讳的亡魂与鬼神,让盗墓本身就充满变数。
盗墓就是死人与活人的较量,数不清的盗墓离奇故事出现在各种文献资料,甚至今天的考古发掘,也同样的惊心动魄。
春秋时期齐懿公,发达之后。把他以前不喜欢的人全部处死,已经死的,全部刨出来剁去双脚。相对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盗更多的只是报复性行为,是人的性格有些变态而已。
中国的大规模盗墓行动约有八次,秦末汉初,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唐末年,北宋末年,五代十国,明万历年间,清后期到解放前,解放后到现在。
在这些时代中,中国能找到的皇陵大墓几乎全部被盗。这些挖墓的人中,有人是为发财,有人是为打仗,有人是为泄愤,有人是为好玩。
下面我们开始讲秦汉时期青铜器,以及秦汉时期重大的盗墓行动。
秦国人起源于陇西,以勇猛好斗闻名,后成为周天子诸侯国,生活在陕西渭水一带,秦穆公赵任好使用良才,国力逐渐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经过数代人努力,在公元前200年由于秦王领导大军开始进行中国统一大业。在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登基时,中国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几个国家,但是已经被秦国大军打得苟延残喘了。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历时十年时间,掉中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集权专制政权,秦王政就是秦始皇。
秦最先进攻的是东面临国韩国,韩国的剑是当时中国最优良的兵器,但是韩国国力太小,几战之后就快坚持不住,于是派出一位人叫郑国的人去劝秦王兴修水利。在当时水利为国之根本,于是秦国暂停进攻举国修建郑国渠。
历时十年,工程完成,直接把径水引到关中平原,秦国也因此更加强盛。同时秦国也发现了韩国拖延时间的阴谋,于是大军攻韩。
郑国渠与李冰的都江堰齐名,为大秦帝战争期间提供了充足的粮草。
秦国统一之后,为集权专制的推行也费了很大心机。秦始皇强调“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统一铸造一种钱币,这种钱币就是“秦半两”青铜币。量器也用青铜铸造“秦量”,后来因为铜的匮乏改用陶制,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这样的秦量。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也推行专制,提倡法家反儒家,烧毁大量文化书籍,杀死大批儒家学者,史称:焚书坑儒。
文物方面,秦王也努力消除前朝历代文化,融化大批珍贵三代青铜器。平六国后,秦王又销天下兵器,铸金人十二,这个金人应该是青铜的。这十二个铜人,现今下落不明,可能某个时期,又被变成了兵器或是钱币。
秦代最著名的青铜器出自兵马俑博物馆。四万多件,全是兵器。
秦俑最出名的是俑人,但是很多人忽视了那里的兵器。战国末期,中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很多国家军队都配了铁制兵器,唯有强大的秦军,还在使用青铜兵器。
不是因为秦国冶不了铁,而是因为秦国有最高超的青铜兵器冶炼技术。
在兵马俑出土的兵器中,有一把青铜剑,两千年后依然锋利无比,更重要的是它尺寸超长,将近一米。著名的荆轲刺秦,就是因为放在秦始皇背部的宝剑过长,他才无法顺利拨出。当他拨出之后,一下子就把荆轲放倒,然后拉出去五马分尸。
这把秦剑结构很特别,厚薄不一,宽窄也不一,内部还有微量其它成分,因此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把格斗时的外力手结构和弹性巧妙化解,秦国人把青铜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
在同时出土的文物中,还有数万支青铜箭头,不是常见的扁平结构,而是罕见的三面实体结构。箭头的三个平面完全一致,这样的箭头更能稳定的飞行,提高精度。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数万个箭头的尺寸重量,包括化学成份,也几乎一模一样。在电影《英雄》中,我们就能看到秦军飞箭的威力。
同样的文化还体现在,只留下了青铜结构的秦驽机。这些构造复杂的青铜部件,带有最原始也最有效的瞄准系统。同时每个零件也是统一按标准制造,一件出现故障,另一件可以直接拆下对应部分互换,这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兵器保障设计思路。
这同时也是世界上建立最早标准化的兵器生产模式,秦人共用了至少八道管理程序来监控各种兵器的生产品质。保证每个士兵都能用到最先进,最优良,而且同样威力的作战装备,这与现在的兵器生产设计思路也完全一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