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多为纪年款,有朝代款,像“大XXX年制”或是“XX御制”“XX年制”。还有一种是干支款,不常见,就写的是天干地支这类的东西。款识从永宣开始使用之后,就成了官窑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人看瓷器,就喜欢拎起来看屁股。款大多都带外框,有双框的,有双圈的,但也有没框也没圈的。款一般为四个字或是六个字,也有一个字的,但极少。字体多为楷书,也有篆书,别的字体极罕见。
永宣瓷器2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仁宗朱高炽的长子,28岁继位,在位十年。宣德皇帝有个爱好——斗蛐蛐,老北京有个说法叫:“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在中国古代呀,这个养虫玩虫也是一个传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喜欢玩这个东西。
原因可能是当时也没有什么玩的项目,这个斗蛐蛐是可以赌博的,那时没有麻将,也不流行跑马,大众化的赌博项目就是斗蛐蛐。还有一个原因,这是来自于自然界的一种声音,古代没有MP3和家庭影院,人们能听到的声音除了歌舞之外几乎没有,音乐可以让人心情舒缓,我们现在很多人睡觉前都喜欢听优美的曲子。但是古代是没有电的,于是人们想到了蛐蛐,这种东西它是会叫的,床头挂一个蝈蝈,晚上就会有一种很自然的虫鸣声音,人有时是很依赖这些无形的东西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白天总是听到路边档口放的狂暴音乐,晚上在床上又听到全是汽车喇叭,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很烦躁。有一天晚上,我去一个朋友家,他住在深圳水库,刚好那天下雨了,晚上就有很多蛤蟆在叫,我一下子就想起来小时候家里那种很自然的生活,我就站在阳台上听了很久那些蛤蟆叫的声,那天晚上我就睡得很舒服。
古代的皇上也有这种音乐的需求,很多帝王也都喜欢玩蛐蛐,皇宫甚至有传门饲养蛐蛐的制度。在清代,每年秋天时就会有大批蝈蝈选进宫,在宫中有专人管理它们,一直饲养到春节。那一天,皇上会在大殿接受百官的朝贺,这大批的虫子也会被放在大殿内。吉时一到,点炉熏香,热汽一熏,这些虫子也开始精神了,甩开膀子可了劲儿的叫,上万只蝈蝈一起叫是一种很吉祥很盛大的场面,这种情景就叫“万国(蝈)来朝”。我们在很多古代的书画和瓷器上就能看到这样的情影,诗词中也常有说到“促织之戏”,这个“促织”,就是指斗蛐蛐。
宣德皇帝十分喜欢这种“促织之戏”,曾经拿骏马去换一个虫子玩。所以在宣德瓷中,最名贵就是宣德青花蟋蟀罐儿。这种东西产量极少,因为是给皇上做的,本来就不会很多。宣德在位时太喜欢玩了,不理正事,所以当他一死,太后就下令把他玩的东西全部砸了,这事情记录在明代人要贤的《天顺日录中》,原文是这样的:初,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革中官不差。
蟋蟀罐儿因为极少有实物,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对史书上记载宣德皇帝的这个爱好都十分怀疑。直到一九九三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的宣德地层中发现了一堆打碎的残片,拼好之后就是蟋蟀罐儿,一共是二十多个,一看就是故意为之。这样能与史料相对并能证明历史的器物都是特别特别珍贵的,再加上宣德青花本身就很名贵,所以就种东西也是个个价值连城。
同一时期,还有一种名贵的器物,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是永乐时的“青花缠枝莲纹杯”。
明代天启年间,一个叫谷应泰的写有一本书叫《博物要览》,上面记载有一件东西: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毬内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如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闪之,花心者又其次之。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录,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这件东西极罕见,但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与这个记载一模一样,杯中心就是个双狮滚球,上面就写了四个篆书“永乐年制”。这种东西全世界只有三个,无价之宝,因为它胎体厚重,有凝重感,所以又名“压手杯”,压手杯因为十分珍贵,所以现在仿品极多。
永乐宣德之后,这个苏麻离青料就用完了,所以后来的瓷器都用平等青料,这种料是国产的,它们的成份刚好和苏麻离青相反,是低铁高锰,所以发色与永宣时期截然不同,包括再后来用的“回青料”和清代的明珠料,都是国产料,所以使用了苏麻离青的永宣瓷器,因为青花色彩浓艳,也是青花瓷器唯一的大批量使用这种进口料的一个时期,它们在中国青花的历史上留下了色彩浓重的一笔。永宣瓷器有记录可查的,当时就有数十万件之多,传至今日,永宣青花已十分稀少,历来都是收藏的热门,单件普通的永宣官窑瓷都是上百万身价。
永宣时期除青花外,还有一种名贵的瓷器,就是“单色釉”,也叫“颜色釉”。典型的品种有永乐白釉和红釉,宣德的蓝釉。
永乐的白釉,制作很精细,胎很薄,也有“半脱胎”之说,并且胎是有很细的刻花。它的那种白是在釉中加入了特别成份做成的,那种白色很柔和,很悦目,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甜白釉”。
红釉瓷是永乐和宣德都有生产,就是把氧化铜加入到釉料中,在还原焰中烧成。单色釉瓷器在元代时已经开始,但是永宣时期的成就最高,器物最漂亮。红釉瓷在永宣时期做的很成功,色彩鲜艳夺目,红色十分艳丽,有“宝石红”之称。
蓝釉也一样的工艺,只不过在釉料中加入的是钴料,这种器物因为当时的青料充足,所以相对于红釉瓷更多一些,那种蓝色也是十分艳丽漂亮,也被称为“宝石蓝”
永乐之后,紧接着是正统,景泰,天顺三个皇帝,一共是28年,其中这个正统和天顺是一个人朱祁镇,那个景泰皇帝是朱祁钰,他们是兄弟两个。
这个正统皇帝是个二愣子,喜欢玩打仗,但是打的又不怎么样,和早先的永乐皇帝不是一个级别,和那个喜欢泡妞的正德皇帝征战水平倒差不多。也能他也是因为年纪太小,他继位时也才八九岁,在他二十三岁那年,也就是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借故攻击大明,正统皇帝带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跟他一起指挥军队的是他的老师王振,这次出兵也是王振怂恿皇上去的,这个王振是个太监,煽风点火行,打仗狗屁都不通,这仗大败,皇上也被抓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半个月后,他的弟弟继位,他就是喜欢景泰蓝的明景帝景泰皇帝朱祁钰。蒙古人一听说又有新皇帝起来了,所以手里这个王牌也就打不出去了,留着他还得伺候他,干脆第二年就把他给放了,所以正统皇帝就一毛不少的回来了。
他回来之后,他的弟弟皇上干得正起劲儿呢,没办法,正统皇帝就一直在宫中等着。这一等就等了七年,直到1457,有一天景泰皇帝病了,这个哥哥就去看他,看着景泰蓝皇帝要死不断气的样子,正统哥哥决定帮他一下,抄起被子就把景泰皇帝给捂了,于是正统就又做了皇上,改了元叫做“天顺”,也玩了一次二进宫。
这一时期因为比较混乱,所以官窑停烧,但不是没有,也有,但很少,所以这一时期的青花十分稀少,因而也十分珍贵。
这个时期之后,彩瓷又开始了一个繁荣时期,就是成化,弘治和正德三朝,出现了一个很著名的瓷器品种“斗彩”,现在我们就开始说这个时期的各色彩瓷。
成化斗彩与青花
成化皇帝的瓷器和他的人生一样出名,我们先了解一下成化这个人。
成化皇帝叫朱见深,他是正统皇帝的儿子,我们知道正统皇帝是玩的二进宫。也就是说成化以前是太子,当他老爹被抓走时,他就不是太子了,等他父亲成了天顺皇帝时,他又成了太子。成化皇帝本人就十分的内向,他还是个结巴,这个小孩儿也不是很聪明,所以他自己就会很自卑,当年是不是让他当太子时,正统皇帝就考虑过很久。瓷器是一个很能体现时代背景的东西,尤其是瓷器上的绘画,对于瓷器的鉴定很关键,这个画指的不是内容,而是画的含义。成化瓷器的绘画特点就是十分的软弱,因为官窑都是皇上来定的风格和内容,内心柔弱的人一定不喜欢强硬的东西,这和我们听歌一样,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一定听不了摇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