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23封青春遗书——写给80后和其他青春将死的人们》
第10节作者:
坐桶观天 相比我们的祖辈、父辈、前辈,可能还有我们的后辈,中国的八零后大学毕业生最不缺乏的经历可能就是找工作的经历。迄今为止,这段经历是我生活中最辛苦最忙碌最疲惫也最有意思的几段经历之一,但极可能你的经历比我还要辛苦还要忙碌还要疲惫还要有意思的多,所以,关于那段找工作的经历我虽然至今印象鲜明,但在这里却不想做过多的叙述,我想说的,是另外三个事情。
日期:2010-08-19 16:55:17
第一个事情,那是在我来上海的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赶招聘会,从光大会展中心出来,接着没有坐一站地铁到万体馆,而是想先去上海人才市场,因为光大会展中心在漕宝路78号,上海人才市场是中山西路620号,从光大出来转个弯就是中山西路,从地图上看,似乎到中山西路620号用走也可以办到。
刚刚从漕宝路转过来,在中山西路没走几步,猛然一个巨大的水泥石柱就立在眼前。因为忙着赶场,精神很有些疲惫,我是闷着头走得,又想着招聘会的事情,还有点儿心不在焉,所以走得几乎快要撞上了才看到这偌大一水泥柱子就立在眼前。当时第一感觉是一堵墙,我差点撞墙上了!缓过神儿来,抬起头慢慢往上看,我看到了柱子的顶端,和压在上面沉重的马上要砸下来的高架桥,乌云般遮住了我头顶3/4的天空。
那是我第五次见到高架。第一次是在杭州,后两次是在济南,第四次就是前一天在锦江乐园门口见到的沪闵高架,但第一次感觉到高架高、大,是那天,在中山西路。
一堵墙宽的水泥桥墩,得使劲抬起头,才能看到的桥墩顶端和黑沉沉马上要压下来的遮挡住天空的桥梁……站在桥墩边上远远看去,是宽阔如江面的马路,两旁生硬的建筑,一辆辆小汽车在身边开过,像一只只钢铁爬虫……这一切,笼罩在午时白日的光影里,只略微有一点阳光的暖意。
“这真是一座大城市!”
那一刻,自己如同江面上浮游不定的棋子,终于在桥墩边停靠片刻,生出的唯一想法是:“上海,真是座巨大的城市。我一定要留在这里。”
走了几步就看到中山西路100号的路牌,然后没走多远又找到了中山西路200号,心里想可能马上就到了,已经走了三分之一了。但经过那次我知道了,在陌生的地方沿着路牌走在距离判断上可能会出现误差。接下来,我走了很远,这一段建筑比较混乱,净是些老建筑或者废弃的房子、院落,没怎么看到路牌,有点累了,再发狠走一段,总算找到一个路牌,中山西路220号,回头看过去,早看不到200号在哪里了,走了这么老远,草!只走了20个路牌。
继续往前走,远远的看到前方有些黑暗,慢慢的看出,那又是一座高架,在宽阔的中山西路上空横穿过去,再走近些,可以看到公交车在高架下面行驶,就像一只黑乎乎蠕动的毛虫。又走了很远,渐渐看到高架下的红绿灯和行人,
中山西路100号到620号,路牌已经记不太确切了,大概是这段路,也不记得一路上要穿越几条马路,几处高架,只记得这段路实在不近。青天,白日,宽阔的有些空旷的马路,偶尔从身后呼啸而过的车,各式生硬的建筑,和钉在上面的一个个路牌,我只是一直走,不觉得累,也不饿,我清楚的记得,那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这真是座巨大的城市。我一定要留下。”
日期:2010-08-23 13:05:51
第三个事情,是我在上海的第七天,那天是周四。那时,虹口足球场每周四、五、六有招聘会;那时,对虹口唯一的印象还是电影《精武门》中的虹口道场。早上,我从漕宝路坐轻轨去虹口足球场,上海有地铁,也有轻轨,后来还有了磁悬浮,山东就一样都没有。所谓轻轨,感觉和地铁的唯一区别就是地铁在地下,轻轨在地上。还是觉得轻轨好,虽然乘地铁有在大地肚子里穿行的深邃感,但轻轨开在高架上,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杜绝了轻生,06、07前后那几年,经常听到因有人跳地铁轻生导致某段地铁延误一小段时间的新闻,轻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只有跳地铁没有跳轻轨的,当然,后来相关部门投入大笔资金加装了安全门,也杜绝了跳地铁的行为,想想也怪有意思,与其花钱堵上他们的一条死路,干嘛不花这些钱给他们造条活路啊,人家要真想死你装个门就能挡住啦,他不能有别的死法啊?想想加装安全门可能还解决不了轻生,只能解决因轻生导致的地铁运营中断问题,说到这里,轻轨的好处似乎也不合适说杜绝了轻生,杜绝的也是因轻生导致的运营中断问题。第二个好处就比较直接、大众,是在轻轨里可以看风景。除了地铁和宇宙飞船,绝大多数交通工具都可以看风景,撇开天空、大海不谈,只说大家居住的陆路、城区,城区里卡车比较少,公交车看景儿算凑合了,坐在里面还可以看看两边的道路、行人、商场的打折海报,如果是轿车,能看清的就只能是塞车时左右两边相邻车道的司机的橡皮脸了。我觉得在都市最适合看风景的是轻轨,因为在城市里最高的交通工具就是轻轨(想各位是有钱人的也相对少,所以热气球和直升机不算),它高啊,所以看景儿通透、敞亮儿!
日期:2010-08-23 13:07:35
轻轨一路开,我一路看,居高临下,那看的是一个通透,可是从徐汇区很快开到虹口区,看着心里就不是很敞亮了。渐渐的高楼大厦、大道广场少了,低矮的老弄堂、筒子楼多起来。等列车开到离虹口足球场还有三、四站左右车程的地方,记不清具体的位置,应该是虹口区的地界了,透过车窗往下看,满眼尽是灰色,是垃圾堆那种特有的灰色,巨一大片,一直延伸到天际线,好像重度污染的海面,又疙疙瘩瘩,好像无数条死鱼翻上来,正午的阳光下,闪着恶心的白光。我第一感觉是,怎么上海市里还有这么大一片垃圾场呵,定定神,再细看下去,真把我看傻了。我眼前这一片灰色,全是居民区,那些疙疙瘩瘩翻出来的死鱼,全是房子。一幢幢两层、三层灰色的筒子楼,好像再不会有人触碰的垃圾,但那里面的确都住着人,因为每幢房子前面,都伸出一根一根三四米长的竹竿,那些挑在竹竿上红的蓝的灰扑扑的衣物告诉我,这里不是垃圾。
在上海一年半,虹口区我似乎只去过那一次,那天的招聘会也是乏善可陈,虹口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片前面支着无数竹竿的灰扑扑的筒子楼。
第二件事情,是在第一件事情和第三件事情之间,在没有招聘会的一天,我见了一个网友。三件事情里,似乎这件事儿和找工作的关系最远,其实不是,它最近。
日期:2010-08-26 17:20:38
我从不进聊天室,也极少交网友,觉得没意思,但上网无聊时候,也会在qq上随机查找一些人聊天,当然主要是女孩儿啦,鉴于我的“南方情结”,我在网上搭讪最多的是江浙一带、文科专业、名字或清新或脱俗的大学女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