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砚MM 83块钱走川藏》
第38节

作者: 张小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传说南迦巴瓦峰是男的,羊绰雍湖是女滴,还有一座加拉白垒神山也是男滴,两山一湖搞三角恋。嘻嘻,实在想象不出两山一湖咋搞法。南迦巴瓦先生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滴夜晚,将拉加白垒干掉了,斩其头颅,一把扔到米林县境内,这颗好头颅落地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罚他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被他杀害的情敌。南迦巴瓦相当纠结,所以常年云遮雾罩滴不让外人一窥。这次我们就没有看见。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高,三角恋必有一伤。

  我感叹地跟阿亮说:“藏族人其实也挺八卦的,连传说都这么八卦。”阿亮说怎么你听到的传说都那么八卦,八卦精神无所不在啊。我嘿嘿直乐。
  山上看到几个磕长头的,这一路遇见磕长头的比骑自行车的车友还多,这几个人匆匆一瞥,觉得有点不同,再一看,他们竟是赤手赤脚在这路上三步一跪,神情端正肃穆。阿亮问我要不要拍照片,我想了想,摇摇头,说不拍了。别打扰他们。这雨里好冷啊,手脚恐怕都要生冻疮。这样赤诚艰苦,怎一个佩服了得。
  后来在拉萨的时候和朋友聊天,说起遇见的这几个磕长头的人。朋友说那是假的。我很惊讶,觉得不太可能。他说赤手赤足能磕多远?人是骨肉做,又不是变形金刚。但我现在想想,我觉得那几个人气场非凡,那种神情肃穆不是可以装的出来的。我始终相信人的精神力是不可战胜的,对于拥有强大精神力的人,其行事,无法以常人常识来判断之。

  中午到八一吃饭,与墨脱认识的董老师再相逢。还有芒康认识的摩托车车友小宋,他知道我们今天经过八一,在等我们。
  从墨脱出来,和董老师这次是第二次相逢了。在鲁朗小镇,他路过停车加水,估计我们行程给我发了个短信,说他在经过鲁朗,我正准备打电话告知他我也在鲁朗,正拨号,看到董老师背影在一辆车前,我激动的电话来不及打,就冲他连蹦带跳冲过去,站在路边小聊片刻,一支烟功夫董老师又上路了。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我冲他跑过去张牙舞爪,像个猴子一样跳到董老师身上,他抱着我转了好几圈,放下我,相顾哈哈大笑。有些人只有一面之缘,我和董老师却路上一再相逢。

  中午在八一一起吃饭,介绍小宋和董老师相互认识。小宋是经过芒康时,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时认识的。骑着一辆改装过的越野车,路越烂他越喜欢狂飙,车速惊人。在饭馆扯淡,相约路上结伴,但后来路上一直没有碰面。这次八一见面才知道,他出芒康不久就出事了,过一个弯道的时候,迎面来了辆大货车,他避让不及,冲下悬崖,摩托车直坠澜昌江,但他竟然神奇地攀岩爬了上来。车冲出去的瞬间,他跳车捡了条命。给我看手上的伤口,划过整个手掌,几乎要断掉。粗大的黑线缝的很错乱,像个黑蜈蚣。他说爬上来后,找路边修路的工棚借缝衣针自己缝的,本来想请那个烧饭的小姑娘帮他缝,那姑娘手抖得捏不住针线。他只好自己动手缝补伤口。我暗叹这缝纫技术,也太粗劣了,针脚忒不整齐,看的人触目惊心。问他伤口能长得好吗?这缝得龇牙咧嘴的,怪吓人的。这个家伙紧接着干了件很瘮人的事情,抽了根牙签扒拉开伤口给我看,用研究地语气说:“你看,这里,还有这里,已经长出嫩肉了。”伤口被他扒拉的像张开的嘴,我呻吟了声:“仙人诶~~~老子要晕过去了。”蒙住眼睛不敢看。小宋得意地笑,又撩起裤腿给我看,那腿上整个侧面的皮都没有了,坠崖的瞬间,下坠力带着他在山崖上迅速下滑,手也是那时候在岩石上割伤的。看得人头皮发麻,衷心赠他二字:“牛逼!”这人能千钧一发之间跳崖求生,还能爬上来。普通人遭遇那种状况,估计都自动放弃求生欲望了。

  我怀疑我们经过的时候,小宋同志正在艰苦卓绝地进行攀岩运动。看到他,不得不觉得我和阿亮运气太好了。我们这种烂技术竟然一路混到这里,虽然摔跤无数,但没有一次伤筋动骨。
  小宋这厮着实强悍,16岁进部队选入特种兵,应急反应能力远超于常人。说他们特训的时候,浑身伤痕累累,晚上睡觉,衣服粘在身上撕不下来,指导员每天拿酒精帮他们浸湿衣服才能脱下来,那才叫痛,痛得浑身打冷战。渐渐对疼痛感麻木。给我捏捏他胳膊上的皮肉,梆梆硬,不像肉的质感。小宋说他们的痛点远低于普通人,伤痛这些已经习惯了。我看看他实在佩服。一抬脚踏上凳子,嗖滴从屁兜抽出一把小藏刀,怪笑说:让俺割几刀子试试。

  这哥们真豪迈,竟然撂起衣服,露出胳膊叫我割割试试,说皱下眉头就不算爷们。董老师哈哈大笑,说:“小砚,不妨多割几条肉来下酒。”我坏笑,朝董老师比划我的小刀子,说:“不同地域的生长滴肉风味亦有所不同,董老师贡献几条墨脱肉如何?”董老师立即噤若寒蝉,岔转话题说:“诶,这把刀子不错。哪里搞来的。”我得意展示这把跟随我多年的白玉藏刀,多年前行走川西时,一藏族朋友相赠。我跟董老师说:“这把刀不是一把普通的刀,是刀中之神,简称刀神!”董老师笑说:“那小砚是传说中的神叨。”

  一顿饭后,大家又要分离。小宋说他还有几个月的休假,新摩托车正在运往西藏途中,到时候我们如果还在藏区,他千山万水,飙车来相会。
  董老师已经调到八一当老师,正在适应新工作单位,忙碌繁琐。下午还有课。我们路口分手。约我们返程时路过八一再相聚。
  观后镜里看到朋友们站在街头久久目送,一再挥手相送。
  藏歌再次响起,机车轰鸣,我和阿亮继续赶路,下一站,工布江达。多年前曾于一本奇书中看到关于此地记述,心生向往,多年后,我竟能亲身前往,仿佛与书中人物风情赴约。伴随此刻藏歌悠扬,如梦如幻。
  那是晚清时的一本历险奇书《艽野尘梦》,此书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藏地游历笔记,湘西王陈渠珍以其戎马生涯和旷世才情,写下的最为精才绝艳的回忆文字。所记百余年前藏地风云事件和人文习俗。为其1909-1912年间进出西藏的生死经历,所娶藏女西原万里相随,其坚贞情意催人泪下。系百年来藏地游历笔记之首。(百年后江湖又出一书名曰《小砚西游记》,当然这是后话。有待诸位看官见证。)

  (图片是小林哥拍的。我经过时天下雨没有拍图片)
  南迦巴瓦峰
  造孽地南迦巴瓦先生又躲起来了(用四川话说哈)

日期:2009-12-16 19:51:19

  小砚西游记(第65话) 喜嘎则的小贩
  2009年8月20日 八一往贡布江达路上
  他认真地告诉我们说他是喜嘎则人,然后补充道:就是你们说的日喀则。
  “这两个地名是藏汉发音的不同吗?”
  “不是,我只承认我是喜嘎则人,不承认日喀则。”
  “有什么不同吗?”
  “日喀则是政府改的名字。我们那里叫喜嘎则”
  这个蹲在公路边上卖苹果的小贩,在我们经过的时候热情喊我们休息一下,尝尝最天然的苹果。我和阿亮停车买苹果,如此攀谈起来。此人言辞犀利,逻辑清晰。酱紫长条脸膛,一双眼睛隐在帽檐下,目光炯炯,眼神坚定。是个观念型藏人。

  他问我们喜欢西藏吗。我说喜欢啊。
  他说:“可是,西藏慢慢要消失了,不是在地图上消失,而是在文化上消失。”
  “你是指藏族渐渐被汉化的意思吗?”
  “不,藏族正在被汉族进行文化侵略。”他强化语气地说。
  “任何民族文化的优与劣、发扬光大或日渐消亡,只与这民族是否努力创造和竞争能力有关,好的文化是包容和相互融合的。现在的藏族小伙子学习汉语,着汉装,购买汉族的商品。是他们认同汉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追求自由舒适,甘愿民族同质化。这怎么是汉族对藏族进行文化侵略呢?”我其实一路也发现类似问题,藏民汉化的很严重。

  “侵略不是单单指武力的,那种从经济主导的、政治上干涉的、文化上渗透的形式也是侵略。汉族拥有比藏族先进的科技,经济、和绝对强势的政治权力,我们藏族处于一种被主宰和被支配地位,汉族在向藏族输入文化和生活方式时,进行政治干预和文化教育的渗透,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这个藏民汉语说得相当好,逻辑清晰,用词也准确。

  “你说的对,汉族是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先进于藏族,所以政府每年花很多钱援藏支持西藏发展。而事实也是,西藏的经济发展了,教育和医疗条件也远比以前好,大家的生活更好了。你不能说西藏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被文化侵略。这样的说法很狭隘。因为向往更进步的文明是人的天性,当这种文明带来更舒适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人们会主动学习并接纳它。这不是政府武力强加于藏族的。就像现在汉族的很多年轻人向往欧美、日韩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因为他们喜欢,并且选择这样。这是他们的自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