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26 10:21:00
自古至今,穷人都怕冬天,我们现在是穷人,所以我们也害怕冬天。可是冬天并不因为我们害怕它,它就不来,或者来晚点,相反之,2005年的冬天不光来了,还很冷。我们吧,因为没有拆迁,所以每年冬季的取暖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记得2004年的冬天,关于取暖的问题我并不在意的,甚至不知道不懂得去关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取暖的煤块,是家里停止营业的屠宰场里剩下的,是“老伙儿(集体的意思)”的,爱怎么烧就怎么烧,不用花钱。而2005年,老伙儿的煤块已经烧完了,取暖的问题就需要各家自己掏钱解决了。
那我们一个冬季需要多少取暖费呢?打个比方吧,把我们的居住面积跟住楼相比,这取暖费只多不少,一个冬季下来,需要烧掉煤块1.5吨。
今年对我们来说,是个多事之年,我们的小家就像蹒跚学步的婴孩,不光要自己勉强站起来,走下去,还要背负着鹏鹏,尽量使鹏鹏吃穿用度像模像样。在保证这一切的前提下,我们还要解决我们的人生大事之一——结婚!
我们手里的钱是有数的,今年冬季是寒冷的,当这一切的矛盾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读古说,我们烧木头吧,家里不是还有好多木头吗?
是的,家里还有好多木头,是屠宰场房子拆下来的,都竖在南墙根儿呢。因为城市化,各色的木料都派不上用场了,除了烧掉,真的是别无他途了。
于是每天早晨,读古都会斧头锯子齐上阵,叮叮当当截木料,然后整齐地码在院子一角,以备烧用。你还别说,每当从天寒地冻的市场回到家,扑面而来的柴火味,会使人顿感家的温暖和温馨,用读古的话说是,没有烟火味,那哪儿还是一个家呢?
我的父母都是善良的农村人,他们知道我们艰难,就把花生油、花生米、地瓜、芋头、白面、豆子、大葱、白菜……总之,家里一切自己能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打好几个大包装袋子,送上开往烟台的公共汽车,交上车费,然后通知我们去车站接……妈妈还给鹏鹏做了棉裤、棉袄、毛衣、毛裤、棉背心,一并捎来……妈妈听我说站市场太冷,冻得腿痛,立马连夜给我赶制了一条大棉裤……
对于我父母的深情厚意,我和读古都铭记在心,我还记得妈妈曾在电话里对我说过:“只要读古是正儿八经有责任感的男人,穷点累点咱不怕,都会过去的……”
——谢谢你,妈妈,有你的话在,我们一定会走好的。
日期:2010-1-27 10:03:00
有句话这样说:穷则思变。生意的低迷,使我也琢磨着“变一变”。
平日里人们都觉得卖猪肉卖菜卖豆腐卖馒头的,是小本买卖,没有什么大利可图。实质此话谬矣,你看我的左邻右舍吧,2005年的时候,平常一天纯收入都在二百开外,到了冬季,有了灌香肠的,那一天的纯收入都是上千的——一天可以卖5头猪!而卖菜的呢?一般每斤菜的最低利润都在5毛以上(正常是1元),一天下来可以卖一千多斤菜,我算过,就是一斤菜纯利2毛,一天下来的收入也不低于200元的。那卖豆腐的呢?这个我不太摸底,只是听读古说更挣钱,不过也很累,不次于他家杀鸡那活儿。而卖馒头的呢?就是我们对面镐老板开的那店,更是财源滚滚的,每天收入都在2000左右,为什么我们那么知道底细呢?那是因为读古给他算过,所以镐老板不讳言。镐老板很信服读古,还拿来自己儿子的八字要读古帮忙看看。
对市场摸底了,我就动员读古改行,哪怕是卖菜也行啊,也比我们挣钱多啊。读古没思考就否决了我的建议,他说,第一,卖菜要有自己的车辆,我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买车;第二,要能找到好菜园,也就是好货源,保证菜品质量;第三,卖菜要每天早上3点左右就出发,也是很遭罪的;综合一下来看,我们卖菜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卖猪肉,更是不可能的,卖猪肉也要有车,还要有选猪的眼光,这可全是经验之谈啊,选不着出瘦肉多的猪,是赚不着钱的,再者,还要会剔猪,本钱也是很大的……
一项项被读古否决,我都有些气馁了,我说我们难道就这样下去?读古说,他算过的,我们俩根本就不是做买卖的料儿,至于为什么混进了市场?那就是命啊,既然现在不是我们人生的春天,那我们就养精蓄锐,韬光养晦吧,静待春天的来临……
读古还说,你看看孙二娘吧,人家孙二娘张家菜摊拿根黄瓜,油腻腻的围裙上一蹭,就嘎蹦嘎蹦地大嚼着,扭姿扭姿的就回摊上去了。回头家里没菜吃了,李家摊上抓一把韭菜,王家摊上抽棵大葱,大姜摊上拿块大姜……家里吃菜都不用花钱,你行吗?你能那样吗?呵呵
读古继续说,你看人家猪肉西施吧,天天描眉画眼的,为什么?吸引“客户”吗,呵呵,那眼睛,不光勾人,还查底,只要见过一次,下次绝对认识你,老远就招呼你“大哥,买肉啊?”……呵呵,你也不行吧?呵呵……
打击,绝对是打击,俺做不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