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朱熹的故里——婺源,千年龙脉与大唐后裔之谜(帝胄龙脉)》
第39节

作者: wuxuehua3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6-08 09:56:36

  祠堂是用来摆放祖宗牌位的地方,每当族内有人自然死亡,尸体都会放在祠堂中,供族人吊唁。这样的地方,往往充满着灵异的气息。
  程顺生说道:“这百柱宗祠跟别的祠堂不同,几百年来,祠堂里从来没有蚊子和蚂蚁,更别说蜘蛛什么的了,连鸟都不敢飞进去!”
  卡特说道:“想不到中国居然有这种奇怪的地方,真是匪夷所思!”
  苗君儒问道:“那个祠堂还有什么特别的?”
  程顺生说道:“特别的地方当然有,听说当年建祠堂的时候,正堂前面的台阶是有九级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撤掉了两级,现在只有七级了。原来撤掉了那两级台阶的痕迹,现在还能看到呢!”
  听到这里,苗君儒的心微微一动,想不到这山野之间的一座祠堂,居然敢冒大不违的罪名,建九级台阶,这要是被官府知道,那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程顺生接着说道:“祠堂内的那块牌匾,听说是清朝的宰相写的,你们进去就能看到!”
  苗君儒大惊,私建九级台阶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清朝的宰相为祠堂题匾,那么,修建这座祠堂的是什么人呢?
  卡特说道:“建祠堂的一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吧?”

  程顺生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人物,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过这个祠堂的故事。说是清代初年,黄村的人感到村里一直没出什么人物,就想改一改风水。一天,村里来了一个风水先生,在村里转了转,说村子背山面河,是块好地,只可惜阳气太盛,最好能够建一座祠堂,用先祖的阴气压一压。于是全村人集资修建了这所祠堂,好不容易造到封顶,没有钱了,那些工匠们散伙回家,爬过一道岭,遇到回村过年的‘翰公老’。翰公老名叫黄声翰,是专做捆排流放的木材生意的,在外面赚了不少钱。他把工匠们拉了回来,耗尽全部资材,终于按风水先生的草图把祠堂造成了。初造成的时候,正堂前拱门的台阶有九级,叫‘九步金阶’。附近岑下村一个财主告密,说黄村私造金銮殿,有谋反之意。后来官司不知道打得什么样了,‘九步金阶’改成七级台阶,还请一个宰相题了匾,悬挂在祖堂正中。老人门说那宰相少年时家里穷,是翰公老资助他读的书,后来当了宰相,在翰公老困难的时候报了恩。”

  在封建时代,这私造九级台阶的谋逆大罪,一旦被朝廷知道,就算是当朝宰相,也不敢出面相保的。区区一个黄村,居然敢建这样祠堂,也不怕抄家灭族?那个风水先生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画那样的草图?这座百柱宗祠里面,究竟藏有什么秘密?
  几个人沿着河边绕村走了一段路,程顺生指着村头那个巨大的黑影说道:“那就是!”
  那个巨大的黑影,就像一个大怪物蛰伏在那里,充满了神秘和恐怖。
日期:2010-06-08 09:58:45

  ※※※※※※※※※※※※※※※※※※※※※※※※※※※※※※※※※※※※※
  他一行人没有过通往村里的木桥,而是在祠堂的对面河边,找了一张竹筏,撑着过了河。

  村里的狗仍在叫,但叫声似乎没有原先那么频繁了。
  爬上河边石头垒成的堤岸,迎面就是百柱宗祠那高大的门楼和围墙。且不说那门楼是什么样子,仅那样的高度,就足以让人想象祠堂里面的气派和气势。
  周围没有一丝亮光,苗君儒暗忖:难道上川寿明还没来?
  程顺生刚走近祠堂的大门,见侧边出现了几个人影,那几个人走路的时候听不到半点脚步声。他吓了一跳,拔出枪用本地话问道:“谁!”
  一个人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贴近他的身边,还未等他有进一步的反应,一把冰冷的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苗教授说得不错,这些日本人确实与正常人不同。他的心一沉,下次再见到他们,一定先开枪再说话。

  只听到身后的苗君儒说道:“上川先生,你们来得够快的!”
  水生手上的火把照见站在祠堂正门台阶下的几个日本人,为首的正是他们见过的上川寿明。
  那把刀适时离开了程顺生的脖子,那个日本人也闪身到了上川寿明的后面。程顺生暗暗发誓,下一次他绝对不会再让日本人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两个日本人从身上拿出手电筒,往门楼上照了照。
  难怪苗君儒他们没有看到这边有火光,原来日本人用的是手电筒,察觉到有人过来,就把手电筒给熄了。
  水生说道:“狗一直叫个不停,村里的人一定知道有外人来了。奇怪,怎么没有一个人出来看呢?”
  苗君儒也说道:“是呀,是有些奇怪!”他刚才在过河的时候,见水生故意点了两支松明火,并大声咳嗽,目的就是给村里的人发信号。祠堂是一个宗族最神圣的地方,未经本族族长的允许,是不会随便让人进去的。水生是本地人,自然不想让日本人进到祠堂里去找什么阴阳柱。
  他见祠堂正门大开着,上方挂着一串白色挑纸,心道:莫非村里死人了?
  程顺生也看到了那串白色挑纸,脸色微微一变,拉了苗君儒的手,低声说道:“苗教授,请跟我来一下!”
  两人往前走了一段路,程顺生指着离祠堂最近的一户人家的门口,低声说道:“苗教授,你看到倒竖在门口的那支扫帚没有?”
  那户人家的门口,隐约有一支扫帚倒竖在墙边。苗君儒在湘西那边考古的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每当有赶尸人赶尸经过,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把扫帚这样倒竖在门口,为的是避邪。可这里的是婺源,不是湘西,某非也有那样的习俗?(苗君儒在湘西那边考古的详情见拙作《湘西蛊毒》)

  程顺生接着说道:“我听胡队长说,黄村有一个保长和两个乡丁死在北线了,今晚是头七!他们是战死的,犯凶!祠堂的门一般都是锁着的,这时候开着,就是想让他们自己进去,那门上的是招魂幡!”
  难怪村里的人听到狗叫都不出来,原来是凶死在外面的人“头七”。传言那些年纪轻轻就凶死在外面的人,冤魂回不了家,便会变成厉鬼。“头七”是厉鬼回家的日子,晚上都会闹得特别厉害。将扫帚倒竖在家门口,厉鬼看了就知道不是自己的家,也不敢进去。
日期:2010-06-08 10:03:20

  苗君儒低声说道:“都是国家忠魂,为国而死的,怎么忍心让他们游荡在外面当孤魂野鬼?”
  两人退回到祠堂边,苗君儒向水生要了三支香,点燃,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拜了拜,左手结了一个道家的接引手印,右手持香,对着村内的黑暗之处说道:“阴有阴路,阳有阳路,阴阳相隔,互不相犯,祖宗有灵,接你们进堂享受子孙香火!”
  苗君儒一边说着,一边向祠堂内走了进去。
  招魂幡飘了起来,水生感觉一阵冷风吹过身边,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吓得他赶紧抓住程顺生的手,低声说道:“队长,真的有鬼吗?”
  程顺生笑道:“鬼在你的心里呢!这个保长我认得,人很不错的,听胡队长说,保长带着几个人,用手榴弹去炸日本人的机枪火力点,没想到把自己给赔上了!是条好汉!”
  过了一会儿,苗君儒出来道:“好了他们都进去了,不会再闹了!”
  上川寿明笑道:“想不到你这个考古学教授,还会这一招!如果你不做的话,我打算用你们中国人的招魂术,把他们的魂魄引进去。他们虽然是和我们日本人作战死的,可对我们日本人而言,也很佩服这样的勇士!”
  苗君儒暗暗吃惊,上川寿明怎么知道这三个人是战死的?莫非他选择今天晚上来百柱宗祠之后,已经有人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了他,所以他们才那么有恃无恐。
  那个人到底是谁?

  几个人相继走进宗祠。几个日本人拿着手电筒乱照,看到门窗屋梁上方的精美雕刻,不仅发出惊叹声。站在祠堂的厅堂正中,看着祠堂内那一根根粗大的木柱和一扇扇镂刻的门窗,让人感觉到祠堂规模的宏大和壮观。
  这座祠堂确实与一般的祠堂不同,有一种普通祠堂所没有的逼人气势,那些雕刻的鳌鱼吐云和龙凤呈祥等图案,其雕刻手法精美绝伦,不亚于皇家宗庙。若是一个没有什么历史背景的村子,绝对造不出这样的气派。
  苗君儒望着正堂上方的那块匾额,见“经义堂”三个字的字体浑厚大体,遒劲有力,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下面的落款是润甫,润甫是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张玉书的字号,张玉书乃康熙最为倚重的汉臣,曾任兵部、户部的尚书和礼部侍郎,门下学生无数,是当时朝廷权势最大的人,但他为人谦逊,从不结党营私,这也是康熙倚重他的原因之一。就这样的一个人,居然肯为这样的一座乡村祠堂题匾。

  这祠堂里,莫非真的隐藏着什么秘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