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潜伏者——探秘寻常历史背后的诡谲真相》
第19节作者:
巴雅科夫 日期:2010-6-9 14:30:00
难道,他在外面发现的那头貔貅,甚至于自己正在经办的那个案子,还会跟眼前这头负重了几百年的龟趺有什么牵涉吗。
正在这时,徐良忽然感到头顶上方有几丝轻微的窸窣动静。抬头望去,猛然见到顶部有一个黑影趴在上面,一动不动。
徐良暗声惊叫,身体一挺,一个后滚翻,后仰着便朝城墙翻滚过去,迅速远离龟趺。与此同时,掏枪在手,贴着墙壁,朝着碑额严阵以待。
碑额上面,此时果然有一个黑影趴在上面,一动不动。徐良借着夜色,看得真切。心中暗暗责备自己,刚才进入城内,竟然没有留意碑额顶上的情况,实在是大意了。
这个时候,碑额上面的那个黑影,忽然动了一下。徐良望见,双手执枪,死死地盯着对方。只要对方有半点侵犯的举止,他会毫不犹豫地朝他开枪。
那个影子动了几下,忽然呼地站起,四方城顶部空旷,没有任何遮掩。对方站起之后,整个人登时显露在夜幕之中,显得尤其的鬼魅狰狞。
徐良暗叫一声,凝神端详。黑暗中见此人身影矫健,低着脑袋,直盯盯也在朝徐良打量。徐良单手执枪,掏出手电,拧亮了就朝对方照射过去。
日期:2010-6-9 14:32:00
对方见此状况,身影一凛。踩在狭窄的碑额顶部,忽然一个下蹲。随后,原地发力,就在徐良的注视之下,“嗖”地一声,竟然原地腾起,朝着东面的城墙壁顶部轻盈掠去。
在夜色的映衬下,徐良只看到有个人影如一只大鸟,从石碑顶部轻盈弹起,优雅地蹦向旁边的城墙顶部。好几米的跨度和落差,竟然在这个人的脚下,如履平地。对方一个腾身后,在半空中快速甩动两腿,随着呼啦啦一阵暗风响起,对方转眼就跃上了城墙顶部,稳如磐石。
徐良登时就被他的身手所折服。再看那人时,见对方紧跟着一个鹞子翻身,跳下城墙,转眼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徐良拎着手枪,疾步追出四方城。放眼望去,四周寂静,哪里还有对方的影子。
没想到这人的功夫这样了得。这要是对方在四方城内有心陷害自己,恐怕自己早就着他的道了。
徐良望了一会,重新回到了四方城内。抬头望着十来米高的石碑,心里暗暗嘀咕。
这么高的地方,对方上去干吗?总不见得没事上去乘凉的吧。
徐良用手电朝碑额上面照射了一阵。他看到,那个碑额顶部光溜溜的,而且十分狭窄。估计最多也只有两个巴掌那么宽,不会有什么东西藏得住。刚才那人,或许基本上就是想躲避徐良而爬上碑额的。
不过按照他的身手,其实要躲避徐良,根本不用那么费劲。随便想个什么方法,都比这个要来得简单直接。四方城四个方向都有门洞,迷宫似的,要想跟人捉个迷藏,实在太容易不过。
这人如果不是因为躲避徐良而爬上石碑,那么或许他原本就一直呆在那里。至于为什么,徐良一时还搞不清楚。
由此他联想到,书呆子今晚约自己到这个鬼地方见面,会不会跟刚才这个怪人有关。
没想到这个案子真的越来越复杂了。想到这个,徐良忽然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正在冥想之时,忽然头顶又是一阵闪亮。当徐良感觉到这股闪亮时,刚一抬头,亮光早就消失殆尽。亮度和速度,真的就跟闪光灯差不多少。
日期:2010-6-9 14:32:00
徐良惊骇地仰起头,四处寻找,希望那股亮闪再次显现。但等了一会,却什么也没有等到。
这是他亲眼看到的第三次亮闪。而且他确定了,这股亮闪,就出现在这个碑石的上空,稍纵即逝。
于此同时,他借着手电光束,忽然发现,原本光秃秃的碑额顶部,此时好像有什么东西显露出来。
徐良把手电光束死死对着碑额顶端,凝神端详。
真的,碑额上好像真的有东西搁在那里。
一阵微风吹过,那个东西忽然哗啦啦一阵翻动。徐良仔细辨认,发现上面这个东西,很像是一本书。
徐良一愣,刚刚想着继续查看。猛然间那本书在一阵微风之中,快速翻动。随后忽然一歪,便从碑额上面翻转着摔落下来,“啪”地一声,掉在徐良跟前。
徐良飞身后退,避开几步。直到书落地之后,他才完全看清,这就是一本书而已。
他满心狐疑,慢慢靠近着,伸手捡起那本书。端在手心,就着手电光一看,发觉这是一本非常奇怪的书。
徐良随手翻阅着,百思不解。他断定,他第一次用手电照着着观察碑额时,并没有发现这本书。
翻动书页之时,徐良抬手腕看了看时间。猛然发觉跟沈豪约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于是他赶紧收起怪书,插进裤子的后兜。随后绕出四方城,向约定的方城明楼拔腿就跑。
一口气跑到跑过石望柱,跨过御河桥,绕开文武方门,再穿过孝陵享殿,前面就是内红门了。
内红门又称“阴阳门”。在传统意义上,过了这道门,就意味着阴阳两界相隔。也就是这道门,将陵寝分为“前朝”和“后寝”,“后寝”是朱元璋及皇后亡灵的安息之地。
再跨出一步,就到了皇帝老儿的阴室了。
日期:2010-6-9 14:37:00
想到这个,徐良的心理不免有些忐忑。闷热的夏夜,感觉却有些阴冷嗖嗖的。照例说他身为丨警丨察,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浑身是胆,无所畏惧才对。但徐良知道,那绝对是CCTV新闻联播里才这么说,全他娘的扯蛋。
沈豪这个鸟人,待会碰面,一定先给他骂个狗血喷头。娘的,什么狗屁大的事,不能在电话里跟自己说。就算你要约个地方,南京那么大,哪个地方不好,偏偏要约到这种皇帝老儿的陵墓里来,这不是自找罪受么。也算自己犯贱,还真的听了他的鬼话,活该大半夜的闯进这种地方来担惊受怕。
想到这里,徐良身手摸了摸屁股后袋里的那本书,转念又一想,或许今晚这里还真的会有事。沈豪再混,没有迫不得已的理由,他也万万不会约他到这种地方来溜达。又说了,这本书也算是一个例证。
徐良暗自嘀咕着,继续朝前摸索。抬头一看,眼前一个高大的建筑物横亘在了眼前。徐良稍稍想了想,知道这就是约定的目的地,方城明楼。
要想爬上方城明楼,首先得过升仙桥。过了升仙桥,随后就钻进一道高大拱门。拱门实际上就是一个很长的隧道。穿过隧道,右转弯便见一处宽大的石阶。沿阶而上,就上了方城。
整个方城用大条石筑成。方城下部为石刻须弥座,上面用条石砌筑,在束腰部分刻绶带纹和方胜纹。方城的东西两侧有影壁,俗称“八字墙”,上面覆盖着琉璃顶,下部是两层砖雕须弥座,墙面四角装饰砖雕花纹,内容有石榴、万年青、牡丹等,象征子孙繁衍、江山永固和幸福美满,这些砖雕是中国明代早期砖雕艺术的杰出代表,经历600多年,花纹仍清晰完整,因而十分珍贵。
徐良心里默默记忆着有关方城的资料讯息,脚下并不停留,借着夜色,猫腰迅速拾阶而上,很快就到了方城顶部的明楼内。
他在明楼内找了个角落,把自己隐身以来,拿出手机,调到震动档。随后又看了看时间。离约定的十点半,还有不到十分钟。
日期:2010-6-9 14:38:00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正面南门开三孔券门,东、西、北三面中部各开一券门,地面铺的是方砖。明楼原来是有顶的,覆盖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十分壮观,可惜毁于清朝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仅存四壁。
这些资料,徐良作为一个丨警丨察,老南京,早就印在了脑海深处,随手拈来。
抬头观看,方城后面就是宝城宝顶。宝城是一座环绕宝顶的封闭性城垣建筑,平面为不规则圆形,以条石作基础。宝城内的宝顶就是独龙阜,坟丘利用独龙阜山岗,依山就势而筑,后又经过人工修缮和填补,所以显得高大丰圆,气势不凡。考古调查发现,坟丘上面加筑了卵石层,既可以防止雨水冲刷,也可以防盗。宝顶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
但是有民间传说,这里并非明太祖的真真葬身之处。传闻朱元璋死后,舍弃了精心建造的陵寝,另葬他处。之所以要在南京城的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目的就是迷惑百姓,以防真实葬处泄露而引起陵墓被盗。但这些都是民间传闻,其中不乏以讹传讹,不足为信。
沈豪这个家伙,也不知道现在在什么位置。一个人呆在明太祖的坟墓上,总是有些胆怯。
不知道他这么鬼祟神秘,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
徐良捏着手机,盘算着是不是给沈豪打个电话问问。他找到沈豪的手机,试着摁下拨通键。
没想到话筒里传出的,是一个关机的提示音。
徐良暗暗责骂着沈豪。这种时候,居然他娘的关机。
会不会是这个混蛋存心在捉弄自己?想到这里,徐良登时火冒三丈。但随后他就否定了这种猜测。
转念之间,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但四周寂静,只有成团的蚊子上下飞舞着,接连撞击着徐良的裸露部位,伺机下口。
徐良不停地摆动着身体,暗暗烦躁。暗夜中,他抬眼望着明楼高低参错的豁口,隐隐感觉到了一些不详。
沈豪,赶紧给老子死出来。
正在这个时候,明楼上空忽然变得闷热起来。原本微微吹拂的暗风非常舒爽,但现在却再也感受不到。围着徐良狂轰滥炸的蚊子也忽一下子销声匿迹,不知去向。
徐良暗自惊异,抬头四望,只见方城四周,古树肃立,黑压压就把整个方城围绕起来,就像是大兵压境一般,看着忽然让人有些惊颤。
就在这股死一般的寂静中,异象突起。
一个声音,忽然就从方城上空的半天里响起,幽怨,舒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