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纹——人皮中隐藏的惊世秘密》
第24节

作者: 唐雅琪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9-19 22:27:00
  小唐有些害怕,躲在我的身后,我也是一愣,怎么才见面就死了呢?但便装男子和那名军官却似乎早有所料,没有丝毫慌乱,只是面带悲戚,拉上被单,又深深鞠了一躬。
  我感到有些纳闷,难道这帮人仅仅想让我见证一个垂暮老者的辞世吗?不过瞧老人看到红木龙板后的种种表现,应该是知道某些内情的,但他口中不住念叨的天纹又代表何意呢?
  这时,陆续有男女军官跑进张罗后事,便装男子领着我们默默走出,来到旁边一间屋子里。
  老穆为我们做了介绍,便装男子名叫钟宏达,国安总局某司司长,是全景画事件北京方面的最高负责人。
  钟宏达示意我们坐下,也不客套,全盘讲出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自苏万里神秘失踪后,国安部门便开始高度关注此事,迅速展开一系列调查。通过特殊行政关系,他们找到了当年时任全景画创作筹委会的副主任——原沈阳军区某部少将徐文渊,也就是这名刚刚去世的老者。
  徐文渊将军戎马一生,晚年体弱多病,始终住在北京香山干休所。当他得知时隔20年后,围绕全景画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离奇怪事,感到十分震惊。
  据徐老将军回忆,由于绘制《攻克锦州》全景画是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的,面对如此重大的政治任务,沈阳军区亦不敢怠慢,不但派员全程协调,他还曾亲自带领创作组全体画家去前苏联考察。
  当年舅舅下得一手好象棋,徐文渊也深谙此道,独在异乡,每晚只能靠对弈打发时间,两人竟然成了忘年之交。
  从苏联回国的前一天,当晚徐文渊又拉住舅舅下棋。舅舅似乎有些神思不属,接连出昏招,被徐文渊连赢了几盘。

  徐文渊哈哈大笑,说你个小石头啊,可算被我拿下了,不过以后咱们恐怕没多少捉对的机会了。徐文渊告诉舅舅,此次回国后,全景画进入正式创作阶段,筹委会将解散,他这个副主任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舅舅似乎有些吃惊,沉思片刻,匆匆跑出,片刻又转回,从怀中掏出一块红色的木板。
2010-9-19 22:59:00
  徐文渊愣了愣,笑骂道:“好你个小石头,我才说要走,你就给我送棺材板了。”
  舅舅淡淡一笑,将红木板放在棋盘上,说:“徐老,您看看这上面的花纹。”

  徐文渊低头看去,木板正中雕着一条浅淡纹理,翻过背面,中心处是两只相对的龙头的图案。
  舅舅告诉徐文渊,前几日在伏尔加格勒的唐人街闲逛,刚好遇到一个苏联老者兜售各种中国古物。
  据老人自称,他是苏联远东红军的一名战士。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由于没有防备,日军一触即溃。19日下午,苏军挺进沈阳,俘虏了末代皇帝溥仪。
  当时军纪涣散,苏联红军不但大肆抢夺民间珍奇,面对溥仪行宫内的众多珍宝,也或明或暗地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老者当时也拿了一些,其中就包括这块雕刻着龙形花纹的红木板。
  老者对中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清楚中国的皇帝以龙自居,虽然暂时瞧不出这块木板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能令溥仪随身携带,也总该是个好宝贝。
  1945年9月,八路军挺进东北,积极配合苏军作战。苏军撤退前,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装备交给了中共军队,但对于劫掠到的各种珍宝,则悉数带回国。
2010-9-19 23:15:00
  回答一些跟帖吧:请那个叫唐雅“淇”的,不要冒充我的名字胡言乱语。
  另外,大家不要催促,我才写作10天,就已经发布了近6万字,算是天涯鬼话中较快的了,我也知道大家想看结尾,但总得容我慢慢撰写嘛。我不是码字机器,也有自己的工作,甚至比一般单位的人要更忙,平均每天5千字,甚至半夜都要撰写,很累,但也算很速度了,呵呵。
  我知道大家看的有些迷糊,还是那句话,我文笔过于简单粗糙,并没有注水,所以才给人压迫的眩晕感,如果我大量注水,加对话,加风景,加心理,加这加那的,我现在可以写了10多万字了,而且看着更像一本小说了。但是,那样大家觉得真的有意思,真的好看吗?那就是我在糊弄大家,我只说事,不说虚的,这是我文字的风格,或许也是性格的一个特点吧,呵呵。
  这个故事侧重不在悬疑,而在探秘,刑侦方面,仅仅是一个小方面,如果我写刑侦,就是重复 女刑警手记 干脆还不如给大家写案子,哪哪儿又杀人,发现大腿、胳膊、肠子肚子了,我们怎么破案了,对吧,呵呵。

  我对大家的评论一一仔细阅读,很感动,给我指出了很多粗陋和错误的地方,我在修改时,会一一借鉴的,这点我感谢大家。欢迎继续帮我完善这部天纹,它不但是我的,也是你们的。是大家的。
  我继续写,还有一段,凑满今天的5000字。
2010-9-19 23:35:00
  二战结束后,老者带着一枚红五星功勋奖章回到老家伏尔加格勒,混到今日,晚景凄凉,无奈之下,便决定售卖当年自中国夺来的古玩奇珍。
  听说红木板是从溥仪手里得到,舅舅不禁产生浓厚兴趣,放弃了本想购买的一个明朝万历年间的花瓶,搜尽身上钱款,又借了一些,买下这块龙纹红木板。
  见徐文渊听得入神,舅舅说:“徐老,咱们以棋会友,一见如故,这块东西虽然还不知道是否真假,但做工确实精细,今天学生就送给您,留着以后当个念想。”
  当时的徐文渊也着实是喜欢,便欣然收下。创作组考察回国后,筹委会解散,徐文渊带着红木板回到沈阳,后又辗转来到北京。这些年来,与舅舅也曾通过几回书信,但总因彼此事务繁忙,终究缘吝一面。谁曾想,舅舅竟然在最近辞世,徐文渊回想当年种种往事,忍不住老泪纵横。
  听到这里,我脑子明显的不够用了,已经开始意识到,同样的红木板有两块,一块被舅舅赠与徐文渊,一块被藏在老宅墙中。可是不对啊,舅舅用全景画暗示木板所藏位置,明显是要告诉我们,与锦州古塔和大广济寺有莫大关系,怎么现在扯到了末代皇帝溥仪,又扯到了前苏联的老战士?这都是哪跟哪啊!
2010-9-19 23:49:00
  临睡觉前,娱乐一下,我尝试着用文学手笔写作最后一段,大家看看我写的还行不。估计够呛,很久不这样写了。
  举世瞩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老者满身伤痕,带着一枚亮闪闪的红五星功勋奖章回到老家伏尔加格勒。此后因沉迷酒色,玩物丧志,花光了抚恤金,混到今日,晚景那叫一个凄凉悲惨,思前想后,无奈之下,便打定一个主意,那就是售卖当年自中国夺来的古玩奇珍。
  老者在唐人街摆上一个摊位,每日风里雨里,苦苦呼喊,却不见有人识货,以致入不敷出,就快喝粥了。这日见到舅舅,立刻舌绽莲花,说的满嘴冒白沫子,非要做成这第一笔买卖。  
  听说红木板是从溥仪手里得到,舅舅心内一寒,手忍不住哆嗦起来,不禁产生浓厚兴趣,立刻放弃了本想购买的一个明朝万历年间的花瓶,用手摸摸满身衣兜,搜尽身上所有钱款,又跑回旅社根同志借了一些,好一番讨价还价,终于买下这块龙纹红木板。
  徐文渊听得倒抽冷气,心道:“溥仪的木板子,好宝贝呀”舅舅微微一笑,起身一躬到底,笑着说:“徐老,咱们同为一个目的而来,但以棋会友,一见如故,这块东西虽然还不知道是否真假,但做工确实精细,今天学生就送给您,留着以后当个念想。”
  当时的徐文渊也着实是喜欢,满脸笑成了一朵菊花,便欣然收下。.....  

  (呵呵,恶心吧。睡觉了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