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
第18节

作者: 陆泉根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用“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来形容凤姐我觉得还很不够,特别是后一句,因为她不仅烧得一手好菜,而且能把吃上升到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的高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凤姐绝对下得了厨房,她把川菜和维扬菜的风格合二为一,香辣酸甜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很适合凤城人的口味,这让她的“巴蜀酸菜鱼馆”有了立足的资本。好的菜是不可复制的,她的镇店之菜“大烧毛血旺”,其它鱼馆怎么烧都烧不出它的味道。这是她跟一个重庆大厨磨了几年才学来的,里面有好几种中药材,而且火候很有讲究。
  比较而言,凤姐更注重的是吃文化研究,“菜”外的工夫花得更多。她的酸菜鱼馆分了很多“厅”,什么地方的人,就到相应的“厅”,而每个“厅”的布置尽可能极尽地方之特色,同时注意营造一个“家”的环境,真正让顾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酸菜鱼盘也是专门订制的,上面印有中国古代关于饮食文化的诗词。如唐朝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雨情,能饮一杯无”,这让食客在品味酸菜鱼的同时,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

  阿三和我来到了巴蜀酸菜鱼馆的时候,凤姐已在门口了,她一定是听翠芳说我们要来的。
  “听翠芳姐说鱼馆重新装潢了,果然富丽堂皇啊。”我曲径通幽,不想开门见山。
  “你有话直说。”凤姐倒很快人快语。
  “听说你这里很忙,我的老乡想帮帮你,顺便在你这谋口饭吃。”
  “你也真是的,咸吃萝卜淡操心,你把我这里当收容所了?”凤姐笑笑。

  “都是三圩老乡,亲不亲,故乡人嘛 。”
  “嘿嘿,好个侠道柔情。和尚赚钱,木鱼吃亏。呵呵。好好!正巧我厨房差个劳力,还你个人情。”
  我听翠芳说过,上一次借钱给孟光头的人闹事后不久,惊动了派出所,孟光头进了戒毒所,要债的也销声匿迹了。凤姐请王木匠把店面又重新装修了一番,生意也渐渐好了,看来凤姐的春天真正到了。
  “小四川,倒茶。”一个很清秀的姑娘,看上去很是低眉顺眼,也就十七八岁,倒了两杯茶,我和阿三坐下细品慢饮。
  一会儿,凤姐从厨房里又领出个女人来了: “这也是你们兴化的,翠芳介绍的,我这儿成了兴化人的聚集地了。呵呵!”
  出来的女人叫秀姑,三十五六岁,个子不高,瓜子脸型,五官小巧端正。一番寒暄,我们感觉应该见过面,一时又想不起来。凤城真的很小,兴化人遍地都是。

  哦,我想起来了。我和秀姑确实见过面,她在安丰中学食堂干过,时间不长。没有想到,她和朱老夫子的“相好”红香有点亲,关系也不错。秀姑来凤城和朱老夫子有关。原来朱老夫子所在的二职高每年都要去兴化招生,在“相好的” 红香家,老夫子遇见了秀姑,正好秀姑的女儿美娟刚刚初中毕业,普通高中没有考上,朱老夫子建议来凤城二职高就读,他承诺毕业给美娟在凤城找个工作。朱老夫子给她选择了电子专业,台湾的纬创集团要在凤城落户了,用工缺口大得很,美娟将来的工作不愁。

  我听朱老夫子说,这几年兴化来凤城上职中的不少。整个凤城地区职业中专招生很是混乱。兴化有个职教中心,教学质量其实也不错。但是,有段时间抓得不紧,学生谈恋爱的很多,甚至有的在校期间就怀孕了,其实这都是个别情况,一些家长就添油加醋地传出了个说法:上兴化职中,一个去,三个人回来。弄得有些家长对兴化职教中心心有余悸,没有了信心,考不上重点高中,他们便把孩子送到凤城上职中。

  有了朱老夫子的庄严承诺,秀姑自然把女儿送到了凤城二职中。
  秀姑希望孩子能有个好前途,因为孩子是她下半辈子的依靠和希望。

日期:2010-05-24 07:16:31

  27
  每个水乡女人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段故事,秀姑也是的,但和翠芳比,又不一样。按翠芳说法是,作为女人,秀姑不太成功。
  老天爷还是公平的,他把辛苦劳作和健康美丽同时赐予了里下河的女人,这在秀姑身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秀姑是安丰镇麒麟村的,没出过远门,平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秀姑有水乡女人的典型特征:健康质朴;相貌清秀;身材窈窕、丰满,圆滚滚的。秀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让李福明到上海去。
  李福明是秀姑的男将。结婚前,李家穷得叮当响,居然娶到了秀姑这么一个优秀的媳妇,真是前世修了的。麒麟村人议论起来总说秀姑:花了眼也没有这么花的。可是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奇迹就是奇迹,出人意料、始料不及。李明福几句“海枯石烂”的甜言蜜语就把秀姑像灌了迷魂汤似的,成天魂不守舍,最后不顾家人反对和他私奔了,有了女儿美娟才回麒麟村。生米煮成了熟饭,家里人也只好听之任之,顺其自然了。李明福是个泥瓦匠,风里来雨里去,辛苦自不必说,收入也有限,但是小两口同心协力,日子过得平平静静但也甜甜蜜蜜。可以说,没有意外,秀姑小俩口肯定是相敬如宾,男耕女织,厮守一生。

  人生总是充满变数和戏剧性的。一件事情的出现打破了家庭的平静,那就是李明福跟他的堂叔去上海了。李明福的堂叔在上海包了几个工程,发了大财,春节回来的时候,堂叔让李明福去帮他的忙。谁愿意失去发财的机会呢?谁看到地上有金元宝不弯腰呢?李明福二话没说,拿了几件换身衣服就跑去了。
  堂叔很赏识他,给了他一个副经理的位置。李明福很机灵,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留了个心眼。混了一两年,人脉关系打通了后,李明福感到机会成熟,带了一拨人马另外单干了。李明福有瓦工基础,给工程造预算是滴水不漏,加上年轻、能说会道,很快,他也成功了。有过来之人告诫秀姑,见好就收,不能把男将野在外面,容易出事。秀姑倒很是自信,说:“我家明福不会的。”

  自信是好事,但过分自信就不好了。水乡女人心地善良,往往把自己的男人也想得很美好、很单纯,没有私心杂念。木匠有句名言:男人往往能“共苦”,不能“同甘”。看来,还是男人了解男人,事情的发展果然并不像秀姑所预料的。李明福先是回家的次数少了,后来干脆不回来了,至多寄点生活费给秀姑。后来便有了风言风语,说秀姑男将在上海有了相好的,都睡一个被窝了。好心人还劝秀姑提高警惕,防微杜渐。但秀姑还是不相信,竟然幽默了一回,说,是有相好的了,她的名字叫“工程”。

  幽默归幽默,秀姑非但笑不起来,甚至还有点苦涩。哪个女人愿意一个人独守空房、一个人面对“床前明月光”呢?无风不起浪,男将不回来肯定事出有因。以前明福在兴化城做瓦匠的时候,不管工作多远多累晚上都要回来,有“家务”要做呢。明福那时真是精力旺盛,家里家外的活计都能一丝不苟,保质保量。现在几个月不回来了,太奇怪了,太不正常了。工作再忙,“家务”也还是要做的,至少两不误唦。总不见得……秀姑不敢想了。

  秀姑偷偷跑到上海,东问西摸,找到了丈夫的住所,推开门,她惊呆了:丈夫和一个陌生女人睡在一起,搂抱着,赤身裸体。
  秀姑只恨没有后悔药吃,她除了哭没有办法。这次,李明福的甜言蜜语没有了,他扔给了她几万块钱,他们协议离婚了。秀姑提出了一个条件,女儿美娟跟着她。美娟从小就是她带大的,是她的心头肉,她舍不得。现在女儿来到凤城上学了,她在家里也放心不下,干脆她也来到凤城,找份工作,顺便照顾女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