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穷二代成长记一路走来:农村小孩儿的成长趣事,情事,酸甜苦辣》
第9节

作者: 柔情英雄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6-08 12:27:36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尤其是早上太阳未升起时,这种寒冷逼得人们所有的活动尽可能地在室内进行,一旦出屋,寒冷便会毫不客气地透过衣服包围全身,使得人们退避三舍。
  但盼娃儿一班的几个男生玩耍的精神大有和寒冷的冬天一较高下之气势,就连那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带着一百二十分的热情直奔操场,去玩当时最流行的游戏,有时候打沙包,有时候踢沙包……。
  记得一个比一般的冬天早晨要冷点儿的早晨,下课之后盼娃儿和几个同学直奔操场,玩打沙包,但没怎么玩就有人落荒而逃了,因为实在太冷,没人能够承受得住,几个热情高涨的人信心也倍受打击,人太少玩不起来,况且寒冷随时都在向他们发起进攻,只好放弃不玩,回到教室去。
  回到教室后看见的一幕令几个一下课就跑出去玩的男生大吃一惊。
  ——一群女生在蜂窝煤火炉边围着一个男生给他捉虱子。
  S小学在冬天会在每个教室里烧一个蜂窝煤火炉取暖,冬天煤蜂窝煤取暖这是从二年级开始的。盼娃儿一年级的时候过冬还没这么好的条件,只是在寒冷的冬天学校提供一个没有烟筒的火炉。这没有烟筒的火炉本来就很难烧火,就算烧着了也会使得教室里乌烟瘴气,再加上一年级的学生都小得不会烧火,所以那个火炉只能当做摆设,冬天来临的时候搬到教室,冬天结束的时候搬出去就可以了。就算如此,每个学生一年十五元的所谓取暖费还是要交给学校的。

  至今难忘当把那个可以取暖用的火炉搬到教室里的时候全班学生的喜悦之情,和搬回来之后却不能用时的失落之感。盼娃儿读到二年级的那年蜂窝煤火炉在当地风靡一时,并且价钱便宜,所以学校给每个年级买了一个蜂窝煤用于过冬,记得就是那个蜂窝煤火炉子从二年级开始,就一直陪伴盼娃儿班上的同学到毕业。
  大概是因为女生比男生更怕冷,更不易动,所以一下课女生便凑到蜂窝煤火炉前。盼娃儿属于那种一下课赶快到火炉前把冰冷和双手烤烤就直奔操场和其他好玩的男生打沙包的人,所以并不留意火炉前的盛况。这次因为没有人陪他玩回到教室后看见好几个女生围着一个男生捉虱子,当真有所吃惊。那男生和盼娃儿是同庄的,名叫过子,一年级的时候坐过同桌,两人时而打架闹矛盾谁也不理谁,时而关系甚好如兄弟一般,倒是挺有意思。但过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不好玩,所以他和盼娃儿之间虽然关系维持的挺好却没发生过什么特别有趣的事儿。

  回到教室的男生看到后惯性地笑了起来,女生同胞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大义凛然地指责笑的男生:“笑什么呀?都是同一个班的,捉虱子怎么了?”
  没错,关心一下自己班上的男生为他捉虱子又怎么了?不应该笑,而应该歌颂,想想除了当时那淳朴的思想和恶劣生存环境下能够如此之外,这个世界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打动人心的了。
  盼娃儿之流听到后很是惭愧,赶快补救说没事儿,继续捉。
  此事儿发生时日已久,至今却依然不能忘怀!
日期:2010-06-09 22:50:41

  盼娃儿在无知中即将走完小学,我爸和我爷爷商量,断然决定我应该在毕业前夕从S小学转到离家还算近的另一所小学——H小学去读书。这看起来有点儿脱裤子放屁白办手须的意思,其实不然,因为两小学虽然距离不远,但从S小学毕业后我只能去Y中学读中学,但从H小学毕业后我便有资格去G中学读,G中学的教学质量远胜Y中学,所以这步棋其实是为了上一个更好的中学而走的。

  主意一定,立刻实施行动,恰好H小学的校长和我爸当年是同学,我爸买了一条烟前去贿赂,不知校长是看在烟的份上还是我爸面子的份上,对我爸直言相告:“来我们学校读书是可以的,但得有S小学的转学书。因为两小学离得这么近,我要是对于S小学的学生来者不拒而不经过他们的同意,那有点儿挖他们墙角的意思,两个小学的老师校长到学区开会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好办。”
  我爸听后觉得不无道理,所以就计划从S小学处弄个转学书过来让H小学名正言顺地接纳盼娃儿。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还是那个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扬子情书的老师爷爷,盼娃儿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他对盼娃儿寄托了希望,觉得虽然自己亲手培养了这么多年,临近毕业却要弃他而去,当真不够仗义,但一想到G中学的教学质量之好和Y中学的教学质量之差,果断决定放手盼娃儿,让他能有一个好的中学去读。

  班主任决定放手,写转学书的教导主任也觉得走一个无妨,他给盼娃儿班上上的科目是数学,走盼娃儿这样一个尖子生对他来说也挺惬意的,因为盼娃儿向他问的许多数学问题都让他很头疼,认真讲解他不会,不理睬吧,自己好歹是个老师,说不过去。所以盼娃儿的走对他来说是一件爽事儿,但遗憾的是自盼娃儿走后另一个班上数学学得好的尖子生平子担当起了难为数学老师的职责,他恨不得平子再次像盼娃儿一样转学离开,这样他当老师就不再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费脑筋了。

  至今,S小学当年的几个年纪较大的老师究竟是什么学历盼娃儿不知道,不过在五年级的时候来的一个老师其学历是初中,盼娃儿上一年级的时候他也在S小学就读,读完后去上Y中学继续深造,毕业后光荣地在S小学当起了老师,所以盼娃儿是知道他的学历的。
  堂堂S小学共五个老师,做什么事儿也都商量着来,拿职位压人的作风倒不常见。为盼娃儿上课的两老师欣然答应盼娃儿转学,校长大人只觉得同意为上策,还可以顺水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所以也同意盼娃儿的转学申请。
  所以盼娃儿在小学将要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是去另一所小学H小学读书了。这H小学虽然与S小学离得不远,但这里面的混的人明显比S小学里面的人圆滑,不少学生都已经渐渐地贱贱地学会了拍马屁,欺软怕硬。盼娃儿当时的感受H小学人情冷漠,比不上H小学好,但十几年后我终于渐渐地贱贱地明白其实这没别的的,只是因为H小学比S小学更发达一点儿。越是发达的地方,人情越冷漠,这似乎是一个铁法则——至少二十一世纪是这样,至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样的。

  记得有一个学生带着高高在上的口吻对问盼娃儿:“你们的学校有我们的好吗?”
  其实S小学硬件软件上都无法与H小学相比,但盼娃儿听见那高高在上等夸的口气,心里不受用,想到不就是你们学校好一点儿吗?至于如此嚣张,心念一闪,有了对策,故显得很谦虚道:“S小学嘛!是比H小学好,不过只好一点点儿,并不多,你别自卑。”
  问话的这人听了,明明S小学比不上H小学好,盼娃儿还说这话,真不要脸,纠正盼娃儿说:“S小学根本没有H小学好!”盼娃儿听后笑而不答。
  盼娃儿因为是个外来户,再加上不懂得这世道的处世规矩,在H小学太露锋芒,过的也不怎么愉快,这压力倒不是同学施加的,而是老师施加的。因为当心胸狭窄的老师看到S小学培养出盼娃儿这样的学生,让他心里很不服气,总找机会给盼娃儿穿小鞋,盼娃儿倒幼稚天真地以为老师不喜欢他是因为他的学习还不够好,所以更加努力学习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免去小鞋。如果盼娃儿当时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能够适当地收敛锋芒,料想就愉快多了,可当时的盼娃儿哪里懂得这些“深奥”的道理,如此深奥的道理当然是在若干年后贱贱懂得的。

  在此,对当年那位给盼娃儿小鞋穿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感激,如果不是他,我贱贱懂得那些道理会更迟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