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和孙卫红也是死活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有他们俩在,还能保护我们,万一上次那伙人藏在镇里的什么隐秘处,那根本是我们无法对付的。最后我们说定:先陪陈明和孙卫红去收羊毛,回兰州之后,我再找朋友通融,让他设法再把陈明和孙卫红派来,陪我们一起再探西来庄。
剩下的几天时间,陈明和孙卫红发疯一样地,几乎连觉也不睡,四处找代销点,把他们收集起来的羊毛装上卡车,终于在9月13日把羊毛收集齐,回到了兰州。陈步云和季慎本来想留下,但听我一说,知道现在可能有另一伙人看上了古墓,离开陈明和孙卫红,两人也跟着我们来到了兰州。
2010-9-22 22:46:00
这时,我家里人我汇的3000元钱也已到来,我给陈步云和季慎买了新衣服、鞋子等等。我朋友很会办事,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让他们单位领导给陈明和孙卫红批准两个月的出差时间,理由是市场考察。
9月15日早上,一大早,陈明和孙卫红就冲进了我们住的甘肃省文化厅宾馆。
“快起床,快起床!”一进门,陈明还是不改老脾气,冲我们大声嚷嚷。
这些天,我们和陈明、孙卫红生死与同好几次,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这么冲我们吵吵,我们反而觉得很亲切。
说实话,第三次赶赴西来庄不是我的本意,因为我已经很想家,不过既然陈步云和季慎坚持要去,我也只得陪同,至于他们去的用意,我也不清楚。这几天,我已经问了他们好几次,他们却总是神秘地笑笑,说:“现在还不能说,到时候会告诉你的。”
2010-9-22 23:17:00
到了西来庄附近,下了车,陈步云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问我:“你知道,西来庄古代叫什么名字吗?”这个问题,我倒是没考究过。
看我答不出,陈步云接下去说道:“它在古代很有名,叫枹罕!”
听到“枹罕”这个名字,一连串的历史记载朝我涌来:秦朝时,在这里设置枹罕县,属陇西郡;西汉初,枹罕县仍属陇西郡。昭帝时,改属金城郡;东汉,枹罕县又改属陇西郡;西晋时,枹罕县属晋兴郡。
从十六国张骏起来,这个地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张轨的孙子张骏分凉州地置河州,河州的治所就在枹罕。前凉时,乘着张骏病逝,张重华继位,前赵派兵8万围攻枹罕,后来增兵至10多万,却被前凉名将谢艾击败;此后的大战还有前秦派前将军杨安、建威将军王抚率骑兵2万,会同王猛等军,援救枹罕,于枹罕东大败前凉军,俘斩1.7万人;此后,后凉、西秦等割据小国均围绕枹罕展开激战;到了唐朝,又和吐蕃在这里进行数次大战,其中李靖攻吐蕃之战,双方投入兵力达60万人;吐蕃的尚婢婢和论恐热也在此发生过投入总兵力近30万人的大战。
这个静谧的小镇,现在它黄土满地,白杨成行。真是想不到,它竟是历史上这么有名的地方。真有一种“而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的感觉。
2010-9-22 23:29:00
正当我对历史悠然神往,想象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杀声震天、铁蹄铮铮、无数将士血洒疆场的场景时,陈步云突然又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这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政权来争夺它?”
我一愣,当时我只是为了考察尚婢婢和论恐热之战才到这个古战场来,当时这地方名字不叫枹罕,只是觉得这两人为了一块毫无任何价值的地方大打出手,是在说不清楚,所以才来。这时,听陈步云一提醒,觉得这其中大有问题:如果从战略意义的角度来看,这个城市确实不值得战争双方投入这么兵力,这里既不是通往河西走廊的要道,也不是什么农业丰饶之处,只不过是通往青海的一条普通通道而已,为什么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枭雄宁可不顾万一失败会身死国灭的危险,也要倾尽全力,来争夺这个城市?
“难道你说的那个超百亿美元的宝藏,就藏在这个小镇的某个角落里?”我脱口而出。
这时,我看到陈步云微笑着点点头:“有很大可能!”
2010-9-22 23:44:00
我摇头说:“陈教授,有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真的存在这批宝藏的话,那数量将是非常之多,占据的空间也会很大,那么必须盖很大的房子来存放这些宝物,对一个国家来说,这将是非常大的一个负担。另外,即使这批宝藏存在的话,那只要经过一次攻占这个城市的战役,宝藏就会落入敌手,后来人就完全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战争。所以据此推断,您的这种观点是很难说得通的。”
“那假如这批宝藏被藏在某个很隐秘的地方,屡次战争之后,胜利者却总是找不到这批宝藏呢?”陈步云饶有兴趣地看着我。
“那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宝藏中有很多文物典籍,即使它们是被藏了起来,为了保存好它们,必须建一些空间很大的建筑物。对国家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消耗,而且建造的人也不可能不吐露这个秘密。”
“那么,你认为这么多战争发生在一个军事和经济价值不大的城市,每次都是当权者判断失误造成的了?”
“陈教授,我认为这固然是个谜,不过不应该用那个宝藏来解释。这个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当下还不能贸然下结论。”
“呵呵。”陈步云和季慎赞许地笑了好一阵子。然后,陈步云说:“那么好,我们用不了多久,就能证明究竟是你的判断正确,还是我的判断正确。”
2010-9-22 23:50:00
说这话的功夫,我们已经进了旅馆,来到院子里。“这个镇这么大,怎么在很短时间内证明?”我问道。
陈步云指指那口还扣在院子里的大缸,说:“就在这里!”我发现,说这话时,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
“古墓?”我笑着摇摇头,这墓我已经弄得很清楚,里面实在没什么花样。
这时,季慎把嘴贴过来,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万一它原先不是古墓呢?”
各位,这一节到此结束,下面是第十二节——古墓由来
2010-9-23 10:40:00
第十二节 古墓由来
“不是古墓?”我跳了起来:“这怎么可能!我亲眼见到墓穴里面有棺材的!”
“对,古墓里的确有棺材。”陈步云侧着头,像考自己的学生一样问:“你难道不觉得那个墓主人的封号很奇怪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敲到我心坎里,的确,这确实有问题。唐朝时,封大臣作郡王时,称号前的那个郡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地名。例如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李光弼被封为临淮郡王,历史上就确实存在过汾阳郡和临淮郡。
然后,在墓穴里的那个墓主,自称“河渭郡王”,这就很值得玩味了,因为这个名称至少牵扯到两个地名:“河州”和“渭州”。在历史上,在隋唐以前,州一直是个高于郡的行政区划名称,在前凉时,河州下辖晋兴、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湟中等郡,即使这人功劳再大,皇帝也最多封他个“晋兴郡王”、“陇西郡王”什么的,却无论如何不会封他做“河州郡王”;“渭州”就是现在的平凉,即使这人是被封在平凉,那他也最多是“平凉郡王”,或者按北周的行政区划,封为“长城郡王”。更加不可能把两块地都封给他。
“这里我就说不清了:这个封号,明显违背了唐朝封王的惯例;可它又刻在墓穴的石壁上,不大可能造假。实在说不清楚。”
“你想没想过,古人有时候也会吹牛,牛皮大的,甚至会把牛皮吹到阴间去。”
“照这种说法,‘河渭郡王’这个称号是墓主人自封的?”
“对!”陈步云点头道:“只能这么解释。”
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我翻来覆去地把历史上人物想了一遍,觉得墓主还是只有我先前所认为的那两个:尚婢婢和尚延心。
2010-9-23 10:59:00
这时,陈明插嘴道:“陈教授,你就别卖关子了,干脆说说清楚你的怀疑好了。”
听了这句话,陈步云点点头,说道:“之前我之所以没说,是因为心里一直有个怀疑,既然是怀疑,就不能随便乱说。不过,现在到了这里,也不得不说了。”
然后,他继续问我:“你对吐蕃后期历史的掌握度如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