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第30节

作者: 醉罢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阿史那社尔是突厥的传奇英雄。他是处罗可汗的次子,年少时便以智勇双全而闻名。后被授予“拓设”,即大将军,分管铁勒族的同罗、回纥等诸部落,在担任“拓设”的十年间,没有为自己敛过钱,有些人就跟他说:“哎呀,你是拓设,手头上却一点也不宽裕,还比不上普通人家哩。”阿史那社尔说:“部落富有了,我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所以各部落首领对他又是敬畏,又是爱戴。阿史那社尔富有人格魅力,在蛮族部落中,他实在是属于异端的类型。

  颉利可汗年年对外用兵,阿史那社尔多次劝谏,但可汗不听,最终众叛亲离,薛延陀、回纥等部落相续反叛。
  颉利可汗派阿史那社尔等四位大将率兵攻打薛延陀,但是吃了个败仗。颉利可汗对阿史那社尔相当不喜欢,将他派往驻守西部的可汗浮图城,他的任务是防御西突厥汗国。
  当李靖率领大军击破颉利可汗,北突厥被消灭。
  驻于西部的阿史那社尔没有投降任何一方,他凭借可汗浮图城为自己的军事基地,大力扩张实力。正巧当时西突厥汗国也出现动荡,他便率军攻打西突厥,占领了西突厥约一半的土地,此时阿史那社尔拥有十万大军,他自立为“都布可汗”。
  如果阿史那社尔能够不断向西扩张,凭借他的实力,很可能吞并整个西突厥。但是阿史那社尔是一名真正的武士,他对于地位、富贵、权力等世人追逐的目标看得非常淡,对他来说,武士真正的精神是荣誉,他不为土地而战,不为利益而战,他为荣誉而战。
  在阿史那社尔眼中,导致突厥衰败的罪魁祸首就是背叛者薛延陀,他决心武力征讨薛延陀国,其部众纷纷劝说他:“现在我们刚得到西部的土地,如果攻打薛延陀失败,西突厥势必会夺回我们占领的地盘。”阿史那社尔不听,对部将们说:“如果讨伐薛延陀失败,我虽死无憾。”
  634年(贞观八年),阿史那社尔率五万骑兵对薛延陀汗国宣战。
  虽然阿史那社尔抱着虽死无憾的决心,但他的部下却不这样想,薛延陀此时在唐政府支持下,周边部落都前来归附,拥有二十万大军,远远超过阿史那社尔的军队人数,而且又以逸击劳。
  与薛延陀汗国交战一百多日后,阿史那社尔终于战败了,他不仅在薛延陀战败了,同时也失去了他原先的地盘。他的离开使得西突厥的势力展开大反扑,此时阿史那社尔在可汗浮图城也没有立足之地。这时的阿史那社尔仅剩下一万多人的兵力,无奈之下,他于636年初(贞观十年)向唐帝国投降。
  唐太宗大喜,他认为阿史那社尔算得上是忠勇之士,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将其部众安置在灵州以北的地区,而阿史那社尔则留在长安。唐太宗将其妹南阳长公主嫁给阿史那社尔,从此,阿史那社尔成为唐帝国的一名将领,日后为唐帝国立下汗马功劳。


日期:2008-7-14 8:04:28

  (赫日当中--64)
  自唐太宗遇刺之后,考虑到突厥人留在黄河南岸着实是不稳定的因素,便决心重建突厥汗国,谁知所任非人,阿史那思摩先是被薛延陀人打回长城以南的塞内,继而又是部下对他不服,他只好灰溜溜地返回长安。
  阿史那思摩走了之后,塞外的突厥人群龙无首,便前往金山(阿尔泰山)地区,投靠一位突厥英雄,此英雄名为阿史那斛勃。阿史那斛勃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阿史那斛勃乃是突厥的可汗王族的后代,而且其家庭历代担任突厥的小可汗。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大将李靖与李世勣荡平北突厥,活捉颉利可汗,北突厥汗国灭亡。当时突厥的一些部落准备推举阿史那斛勃为突厥大可汗,重建突厥政权。但是北方的薛延陀汗国崛起,兵强马壮,阿史那斛勃觉得不是薛延陀汗国的对手,不如先归附薛延陀。

  这样,突厥的一支力量通过臣服薛延陀而得以保全。
  虽然处境很恶劣,但是阿史那斛勃以自己的坚强果敢,有勇有谋,使得其部众的实力渐渐增强,这不能不引起了薛延陀汗国真珠可汗的留意。有人乘机在真珠可汗面前说阿史那斛勃的坏话,认为他的存在,对薛延陀汗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真珠可汗也害怕突厥势力重新抬头,于是下决心要消灭阿史那斛勃。阿史那斛勃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连夜率领部众脱离薛延陀,经过一翻辗转,最后落脚在了金山(阿尔泰山)以北的剑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这个地区的地形条件非常之好,北面东面南面均为高山阻隔,易守难攻。
  真珠可汗派了数千名骑兵一路追击到此,阿史那斛勃率领部众迎头反击,结果大败薛延陀的追兵。经过数年的发展,阿史那斛勃的实力逐渐变得强大。
  在阿史那思摩逃回中原之后,留在漠南的一部分突厥人前往投靠阿史那斛勃,阿史那斛勃便自立为可汗,称为乙注车鼻可汗,简称车鼻可汗,这是一个独立的突厥小汗国。
  在薛延陀汗国走向衰落的同时,车鼻可汗的势力却不断膨胀,其兵力已达三万多人,虽然这并不算是很庞大的军队,但足以令车鼻可汗称霸一方。西边的葛逻禄部落(也是属突厥种人,在阿尔泰山的西北),北边的结骨部落相继臣服于车鼻可汗。势力越发强大的车鼻可汗不断地对薛延陀发动袭击,成为薛延陀的一大边患。
  薛延陀汗国覆灭之后,漠北之地,尽在大唐帝国的控制之下。车鼻可汗虽然在阿尔泰山一带称王称霸,但是要想与唐帝国对抗,那实力还悬殊得很哩。车鼻可汗想来想去,还是应当向大唐帝国示好,于是派遣自己的儿子到长安城,觐见唐太宗李世民,又向唐太宗表达愿意亲自到长安城朝见天子。
  唐太宗听了之后很高兴,就让将军郭广敬前往迎接车鼻可汗。不想车鼻可汗只是讨唐太宗的欢心,说些好听的话罢了,心里其实根本就没有朝见天子、臣服大唐的打算,仍在做他的独立王国的美梦。
  郭广敬空手而归。这可令唐太宗深感不快,北方所有部落全部臣服了,除了车鼻可汗的独立小汗国之外。李世民决定要武力征服车鼻可汗。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派遣右骁卫郎将高侃为远征军总司令,征调回纥、仆骨等北方部落的骑兵,远征车鼻可汗。

  随着诸蛮族部落的归附,唐帝国的势力范围急剧扩张,如何控制如此辽阔的疆域呢?,唐太宗借鉴了东汉时代的方法,大量使用蛮族的军事力量,以夷制夷。当然,与东汉时代一样,这种方法其实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帝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另一方面使得蛮族的力量不断地强大,日后成为帝国的心腹之患。

日期:2008-7-15 7:38:00

  (赫日当中--65)
  高侃率回纥、仆骨的骑兵,大举向车鼻可汗的独立突厥小汗国挺进。在车鼻汗国的东部,是突厥的一个部落,叫拔悉密部落,位置是蒙古的科布多盆地一带,守将是车鼻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羯漫陀(有记为阿史那肥罗察,此从《旧唐书》),结果一仗打下来,回纥的骑兵很是厉害,突厥人抵挡不住,阿史那羯漫陀率部向高侃投降。之后,阿史那羯漫陀又派自己的儿子到长安城朝见唐太宗,唐太宗封其为左屯卫将军,并且在拔悉密部落所在地,置新黎州,纳入唐王朝的控辖范围。

  正当高侃准备对车鼻汗国发动致命一击时,帝国皇帝唐太宗的去世使得这一战役被推迟了。
  这一年(649年)的五月二十六日,一代天骄、帝国的领袖与英雄李世民病逝,年五十岁。在此前的八天,即五月十八日,帝国的另一位伟大人物,军事天才李靖也病逝。
  这宣告了中国历史最伟大的贞观时代亦随之而去。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格魅力不可阻挡。突厥降将阿史那社尔、铁勒族降将契苾何力请求自杀殉主。蛮族自有其文化,忠肝义胆视死如归,精神很令人佩服,早在颉利可汗去世时,他的旧臣吐谷浑邪便自杀以殉。唐太宗临时之前,深知这些蛮族降将的忠诚,便留下遗言,不准许自杀殉葬,此亦人性化之体现。
  虽然唐王朝还维持了近百年的强大,但是雄才伟略的唐太宗的去世,仍是帝国不可估量的损失。皇太子李治继承皇位,是为唐高宗,改元永徽。
  永徽元年(650年),被推迟了一年的平车鼻可汗之战,终于又紧锣密鼓地开张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