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
第32节作者:
金满楼 段芝贵心领神会,他在设宴给载振接风的时候,将当时的名伶杨翠喜请来助兴。这翠喜姑娘色艺俱佳,把载振是看得目瞪口呆,神魂颠倒。段芝贵也不是傻子,事后便一掷千金的将翠喜买下,并给了她一笔价值不菲的妆奁费,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送给载振。载振这下高兴得是合不拢嘴,于是回去后便在老爸奕劻面前大力夸张段芝贵,这样段芝贵便连升三级,由候补道摇身一变,成了署理黑龙江巡抚。
日期:2008-6-27 11:53:36
这事情被捅出来后,奕劻、袁世凯集团很是难堪,最后朝廷只得下令彻查此事,最后段芝贵鸡飞蛋打,巡抚位子的屁股没坐热便被撵了下来。至于载振,在这风头上也不敢明纳翠喜,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美人离己而去,最后嫁给了某盐商。
所幸的是,朝廷最后还是网开一面,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将载振之事了结。不过,“事出有因”的结果是赵启霖被免职,原因是轻听轻信;而“查无实据”的结果便是载振被弄得灰头土脸,最后也只好辞职了事。至于段芝贵,这位行贿者因为还有其他问题,最后是被查处革职,永不叙用(清王朝垮台后,袁世凯时期另当别论)。
在这个典型的性贿赂案中,奕劻、袁世凯集团损失远大于瞿岑联盟。面对瞿岑联盟的步步紧逼,奕劻、袁世凯决定要反击了。不过,相对于瞿岑“激于义愤”式的书生手段,奕劻的反击可就老道多了。
他首先指使杨士琦在军机处档案里精心查找,将当年瞿鸿禨保举康有为、梁启超的三份奏折和岑春煊保举立宪党人张謇(翁同龢的门生)的奏折翻出。随后奕劻带着这些证据去见慈禧太后(中国的事情,很关键的就是政治立场问题,只要这里不出问题,贪污贿赂多少都不算大问题)。奕劻在慈禧太后面前的一番搬弄,虽然没有将瞿鸿禨和岑春煊立刻掰倒,但足以让慈禧太后感到警觉了。这就够了,后招还在后面。
恰好这时广西革命党人频频起义,加之还有民变。于是袁世凯便在慈禧太后大夸了岑春煊一番,然后推荐岑春煊任两广总督,前去摆平那些事。慈禧太后说岑春煊不愿去外地任职,似乎有所犹豫。这时,袁世凯说了一句话:“君命犹天命,臣子宁敢自择地。春煊渥蒙宠遇,尤不当如此。”
于是岑春煊在京城刚呆一个月,便要被打发到广州去了。这次,岑春煊又故伎重演,他到了上海后便称病不行,想在上海静观事态能否好转。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到上海不久,便传来瞿鸿禨被赶出军机处的消息。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岑春煊被逐出北京后,瞿鸿禨去见慈禧太后的时候将奕劻贪黩无厌的劣迹加以禀报,慈禧太后听后也微露罢免之意。但不知何故,奕劻要被罢免的传闻竟然于次日登载到英国的《泰晤士报》和都中的《京报》,一时间众人交相议论。
恰好这时英国驻华公使的夫人参加慈禧太后游园招待会,便问起此事,慈禧太后大惊,急忙矢口否认。事后,慈禧太后十分生气,便怀疑是瞿鸿禨口风不紧,泄漏于外人。而奕劻得知此事后,立刻买通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写了一份弹劾奏折,里面列举了瞿鸿禨的“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的罪名,这下可谓是打得又准又狠,瞿鸿禨很快便被罢免,开缺回籍。
岑春煊听到这个消息后,仰天长叹,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打点行装,前往广州就任。但还没等他动身,朝廷一纸诏令飘来,岑春煊打开一看,顿时傻了眼,只见诏令上写着:“岑春煊前因患病奏请开缺,迭经赏假。现假期已满,尚未奏报启程,自系该督病未痊愈。两广地方紧要,员缺未便久悬。着岑春煊开缺调理,以示体恤。”
杀人不见血。岑春煊这下头脑都没摸着,就被赶出了清末政坛。
日期:2008-6-30 11:55:48
这事当然是奕劻、袁世凯在背后搞的鬼。据野史《一士谭荟》说,这事是袁世凯委托他的儿女亲家、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给陷害的。端方是个新潮人物,他非常酷爱照相机,工作之余经常琢磨摄影技术。后来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利用自己的摄影和冲洗技术,将岑春煊与梁启超的相片合在一起,形成了岑梁两人的并肩亲密交谈照。袁世凯接到相片后,十分欣喜,便将照片呈递给慈禧太后过目。
据说,慈禧太后看到相片后默然不语,十分的伤感,最后说:“春煊竟然也和乱党勾结,这天下的事情真是不可预料啊!虽然,彼负于我,我不负他!准他退休罢。”(另有一说是上海道蔡乃煌伪造岑春煊与康有为合照的)
短短几个月时间,瞿鸿禨、岑春煊及相关的数人(包括军机大臣林绍年,当时是瞿鸿禨一派参与弹劾段芝贵,后被挤出京城)相继垮台,奕劻、袁世凯等人大获全胜,这就是清末的“丁末政潮”。
但是,慈禧太后也意识到奕劻、袁世凯等人可能会独揽朝政,于是在罢免瞿鸿禨的第三天,便派醇亲王载沣到军机处学习入值,形成军机处“两亲王”的格局,以便牵制奕劻。另外,为了防止袁世凯势力尾大不掉,便以明升暗降的办法解除了袁世凯直隶总督的职位,将他内调为军机大臣。由于担心载沣年纪太轻,而奕劻和袁世凯相互勾结,慈禧太后随后又将湖广总督张之洞调为军机大臣,打算用他去牵制袁世凯。
饱经世故的张之洞对“丁末政潮”当然是洞若观火,对慈禧太后的用意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张之洞毕竟是个斯文人,年纪也大了点,他一入京城就发现这里水很深,奕劻和袁世凯在京城经营多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张之洞一进京城,便很快被奕劻、袁世凯集团束住了手脚。
据当时人评价说,“岑春煊不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张之洞有学无术”,张之洞听后,苦笑着对人说,“袁世凯不仅是有术,而且是多术。我呢,不但无术,而且还不能说自己有学,不过比他们两个多认识几个字罢了。”张之洞的自嘲,到也不失实事求是。他读了一辈子的书,做了半辈子的官,终究被李鸿章一语点中,“香涛(张之洞的字)为官多年,犹书生耳。”
说起这个“术”,多数人认为它的贬义词,但也不能绝对化,也得看具体时间和具体事件。就拿“丁末政潮”来说,双方之“术”可谓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但谁更卑鄙或者谁的做法对社会进步更有作用呢?至少,从结果上来看,在瞿岑联盟被击败后,宪政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行。
最可叹的是,岑春煊其实并不保守,他在1904年就曾上书请求立宪,1905年也曾随同袁世凯、张之洞等人上疏请求废止科举,不料最后在党争中落得如此下场,最后在上海做了很长时间的“寓公”。 倒是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反袁成为岑春煊最坚定的信念,他后来还积极参加了 “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呢。
下一节《四、《钦定宪法大纲》与预备立宪路线图》
日期:2008-7-2 11:55:21
四、《钦定宪法大纲》与预备立宪路线图
1905年11月,在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的时候,清廷同时设立了考察政治馆,以作为将来实行宪政的筹备机构。1907年8月,经奕劻等人的奏请,朝廷批准将考察政治馆改名为宪政编查馆,以使这个办理宪政的机构更加名副其实,并开始实实在在的推进宪政。
宪政编查馆的职责主要有四项,一是议复奉旨交议的宪政奏折;二是调研各国宪法,编订宪法草案;三是考核法律馆所提交的各项法典(如民法、商法、大清刑律及诉讼法等)和地方及部门制定的一些单行法规;四是中外宪政的统计调查和对比研究。宪政编查馆拟定和审核的文件,除了法典和重大事项需经资政院议决外,其它均呈由军机大臣阅定后奏准实施。
宪政编查馆的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兼任,总共六人,分别为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文渊阁大学士世续、张之洞、鹿传麟、袁世凯。另外,宪政编查馆设有提调两人,总核两人,下面再设编制局、统计局、总务处、官报局等机构。后来在奕劻的奏请下,各省设立调查局,各部院则设立统计处,以配合宪政工作。
在宪政编查馆开展工作的同时,清廷再次派遣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不过,这一次考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专门前往英国、德国和日本取经。1907年9月,清廷派遣外务部右侍郎汪大燮、学部右侍郎达寿和邮传部右侍郎于式枚为宪政考察大臣,分别前往英国、日本和德国考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