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没见到魏喜子或者其他扎眼的人到来,只在每个礼拜一和礼拜五晚上八点左右,有一辆小货车出现在别墅门口摁喇叭,然后里面出来一个女人,打开大铁门,小货车开进,车上下来两个男人卸东西。望远镜里,能看见一个个箱子里,装了米、面、肉、菜等等。两个男人,只把东西搬到房子门口,然后开车走了。那女人关好大门,往回走,一个人慢慢把房子门口的东西一件件搬进客厅。
花学农:国强?
古国强:怎么?
花学农:你感觉怎么样?
古国强:虽然没见到魏喜子,不过,没白来。
花学农:哦?
古国强:这个地方真是很邪门啊,送货的只能到门口。
花学农:有点儿。
古国强:那个女人也很邪门,难道魏喜子只相信她一个人?
花学农:这个我们还要去打听。
古国强:不过这里还需要继续观察。
花学农:看来国强对这里有兴趣了?
古国强:是啊,太邪门了,说不准里面很多货色。
花学农:下一步,让罗五跟赵家兄弟来盯吧,争取把能搞到的情况都弄清楚。
古国强:······那,郑威呢?
花学农:他,等等再说。
古国强:也行。
日期:2006-8-5 22:43:14
87
世纪之交的花洲市,事件频发。仅仅治安领域,就发生了震动全国的陈庆来案和蔡老三案。对花洲市委市政府而言,这两个已经悬起来的重案,一定程度上尚有市公丨安丨局在扛着,但是经济领域的大事件,只有两个机构自己扛了,也就是市委书记兼市长方瑞汉来扛了。
花洲是个奇怪的地方,市区人口就将近五百万,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产业在花洲都有终端。庞大的人口和结构完整的企业相互作用,情况尤其复杂。
方瑞汉以一身而兼两职,并不是他自己所愿意的,当然他清楚身不由己的含义,可权力场的种种运作,形形色色的快感更能抵消心中的烦恼,常常盈余都大于亏损。方瑞汉有时空闲,想:这是多数人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花洲市委书记一年前出缺,方瑞汉当时以市长职位升任书记,这样,市长一职又出缺。因为当时全省政界有变,省委一时未选定合适人选,临时决定方瑞汉兼着市长。
升市委书记,是方瑞汉仕途中最重要的升迁,按正常程序,五年左右的任期后,他有望进入省委常委的行列。方瑞汉是全省计划单列市中最年轻的市委书记,四十五岁。前途无量。
当然,他首先得把花洲整治好了,不能给政敌以负面口实。
两千年某秋日,方瑞汉坐在自己辽阔的办公室里冥想。
电话响了。方瑞汉睁开眼,是红色的保密电话:方书记,钢厂闹事了!
花洲钢铁厂是中国最早一批钢厂,发展至今,已有员工近十万人。跟多数企业一样,花洲钢铁厂效益很差,亏损才是正常,很多工人下了岗。
方瑞汉初任市长时,就力推钢厂改革,最重要一点,是将钢厂搬迁到花洲县。这引起了钢厂工人和家属的强烈反对,他们世居花洲城区,岂肯倒退回县城。方瑞汉的改革进展缓慢,但毕竟成功把钢厂四个分厂弄到了花洲县,这也是他得以升职的政绩之一。
方瑞汉升书记后,更踌躇满志,他给自己定的目标,要在第一个书记任期内,将钢厂全部搬出市区。当然,这很难。
五分钟后,方瑞汉的奥迪车向钢厂总部疾驰,他的下属们的车队,紧跟在后面。
钢厂附近的道路已经封锁,围观者被驱散,看上去很太平。方瑞汉很满意:这个吕长泉,破案不太行,不过手脚还是挺快。
钢厂总部已经被工人围得水泄不通,车开不进去。方瑞汉叫停车,秘书开门,首先迎上来的就是吕长泉。
方瑞汉:老吕,情况怎么样?
吕长泉:基本控制住了,工人打碎了办公楼的一些玻璃,没有伤人;按您的指示,我跟他们说了,您会亲自到现场来,他们表示等您。
方瑞汉:好,我过去。
在众多丨警丨察的护送下,挤过重重叠叠的人群,进入办公楼,方瑞汉没理跟他打招呼的钢厂厂长,直接走到二楼的大露台上,早有人把五个扩音器绑在一起,等书记讲话。
方瑞汉:各位工人同志,你们好,我是花洲市委书记方瑞汉······(哄闹声)请大家安静,先听我说。不错,花洲钢铁厂的改革,我是主要的推动人。大道理我不讲了,我想,大家不愿意搬离老市区,有你们的理由,故土难离嘛。可是,同志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外一个方面,钢厂在市内,已经像是一颗肿瘤,严重地影响了花洲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发展。我相信,今天来的工人同志中间,有人已经因为环境的恶化患上了各种疾病······(哄闹声)你们的医疗问题,市委市政府一定会管,而且会从根子上管!大家不愿意子孙后代也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吧?钢厂的改革,就是为了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工厂的环境变好了,工厂的效益增加了,我相信,大家的不满意也就没有了。在钢厂改革的规划里,未来的花洲新钢铁城,里面会有花洲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商场超级市场、最好的交通条件,它必将是花洲最好的新城区!如果大家认为我在开空头支票,那么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近年来,市财政对钢厂的投入都是最大的,几乎是对其它企业投入的总和。为什么?就是为了把钢厂建设好,让大家安居乐业。改造搬迁钢厂,好比一个人治病动手术,开膛破肚不是为了把病人杀死,而是根除他的病灶,让他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去生活,去工作!同志们,时间不早了,快中午了,你们饿了吧?我也饿了。作为市委书记,让你们站在这里挨饿,是我工作不到位,心里很惭愧。可是,如果要我请你们大家吃饭,一来,我家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局部笑声)二来,我也没有这么多的钱······(大笑声)但是,我坚信,花洲市可以让你们吃上饭,吃好饭······(掌声)这也是我们改革的根本目的!为了吃上饭、吃好饭,就必须改革,必须我们同心协力,去想办法,去努力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现在,我请大家回家,你们的老婆孩子肯定在等你们回去吃饭,吃饱了饭,才能更好地工作。我相信,花洲市委市政府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如果大家没有饭吃,那么,必定是我这个市委书记首先没有饭吃······(热烈掌声)我谢谢大家了。
一个小时后,花洲市委,方瑞汉的办公室,花洲钢铁厂厂长李保仙一个劲地弯腰,嘴里重复一句话:方书记,给您添麻烦了;方书记,给您添麻烦了······
方瑞汉表情阴骘,一直不说话,突然开口:闭嘴!!!你回去,搞清楚这次闹事是谁牵头,下班前报给我。
第二天中午前,方瑞汉再次来到花洲钢铁厂,车直接开到总部食堂,进门,工人代表站起鼓掌欢迎。工人代表一共七人,跟方书记、厂长、厂书记,一共十人,正好一桌。
方瑞汉:今天这顿饭,我请,标准是八菜一汤,不许剩饭。
工人代表再次鼓掌。
当晚,市委大院宿舍区,方瑞汉家只开了一盏灯,书房的灯,灯下,放着一张纸,上面列着七个名字。方瑞汉看着纸,发呆。
书房门响起剥啄声,是方太太,书记不大耐烦:什么事?方太太:小陶来了。书记:我不见人,让他走······等等,让他上来。
小陶即陶代国,花洲保温瓶厂厂长兼厂体改办主任,省委副书记滕学东 的外甥。陶代国是滕学东 外甥,这个,在花洲基本只有方瑞汉和方太太掌握。本来,如果不是陶代国过于废物的话,他是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因为他太笨蛋,滕学东 严厉禁止他公开亲属的信息。而陶代国能突然当上花洲保温瓶厂厂长,一直都是花洲的一个谜,虽然保温瓶厂已经破产,有待重组。
陶代国一眼就看见了书桌上的纸,和纸上的名字:方书记,您没休息好吧?
方瑞汉:怎么?
陶代国:脸色有点暗,我那里有长白山的老参,我打电话叫家里送过来。
方瑞汉:别,你自己留着吧。你来有什么事?
陶代国:还不就是工厂重组的事,到底您什么时候让我动啊?那些老板都急了。
方瑞汉:你也急了吧?
陶代国:我当然也着急,天天被那些工人缠着太烦了。
方瑞汉:不要着急,时间多得是。
陶代国:几百号工人哪,工作太烦琐了。
方瑞汉:几百号?那你知道钢厂有多少工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