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活在两千年的谎言中:人皮论语》
第25节

作者: 飕飕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成信只有连声称“卑职该死!”
  “你死何足道哉!但死前先把这事给我将盗马贼给我捉来!”
  * * * * * *

日期:2010-04-24 18:46:22

  * * * * * *
  司马迁回到长安,忙带着卫真,去天禄阁翻检史录。
  果然,建元六年四月,高祖长陵旁高园便殿遭火灾,大殿被焚,天子还为之素服五日,距今已三十五年。同年五月,窦太后驾崩。
  窦太后是汉文帝皇后、当今天子祖母,历经三朝。她出生贫寒,素知民情疾苦,又信奉黄老之学,一生厌恶儒学,而深喜《老子》一书。时常劝谏文帝节俭持国、清静待民,实行无为而治。
  景帝时,窦太后曾召问儒生辕固生,让他品评《老子》,辕固生直言嘲笑《老子》是家下妇人之言。窦太后大怒,令辕固生到兽圈中与野猪博斗。景帝在旁不敢违抗,见辕固生身单力薄,便偷偷送了他一把匕首,辕固生才刺死野猪,幸免于难。此后,再无人敢言儒学。
  当今天子继位后,拔用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欲兴儒学,两人劝今上不必事事上奏太皇太后,窦太后闻言大怒,将赵绾、王臧下狱,两人在狱中自杀,又罢黜了支持儒学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兴儒之事因此搁下。

  直到继位六年,窦太后驾崩,当今天子才得以自行其道,命田蚡为丞相,诏举贤良儒者,重用公孙弘、董仲舒等,罢黜百家,独兴儒学。
  司马迁又查火灾原因,史录中并没有记载。
  只有董仲舒一篇文章谈及这场火灾,当时董仲舒归居在家,听闻此事,发了一篇议论,说天子离宫便殿不当建在先帝陵墓之旁,此事是上天降灾警示天子,应该诛杀僭佞贵臣,才能息天之怒。草稿才完成,适逢中大夫主父偃前来拜访,主父偃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偷偷窃走,密告给天子,天子拿这文章给左右大臣看,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当时在座,不知文章是出自老师,说此文大愚,言有讥刺。天子听后命将董仲舒下狱,其罪当死,后又下诏赦免,董仲舒才保住性命,从此不敢再言灾异。

  * * * * * *

日期:2010-04-24 21:36:28

  * * * * * *
  司马迁边查阅史料,边反复默诵那句“高陵上,文学燔”,始终查不出其中关联,只得释卷回家。
  路上,卫真道:“这一年儒学才刚刚振兴,锦书上那句却说‘文学燔’,恐怕说的不是这一年的事情?”
  司马迁道:“如果窦太后没有驾崩,儒学哪有可能振兴?窦太后一生厌恶儒学,见当今天子有兴儒的念头,恐怕不会轻易让其得逞。”
  卫真瞪大了眼:“难道是窦太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防止天子兴儒,烧了儒经?”

  司马迁沉思道:“秦始皇曾经焚烧诸子百家书籍,汉兴以后,惠帝废除禁民挟书律,民间藏书读书,听之任之,再无焚书之祸。窦太后驾崩之后,儒学日盛一日,天子又采纳公孙弘建议,在民间广收藏书,献书于朝廷能得重赏,儒家古经价值陡涨,人人求之不得,哪里再会有‘文学燔’?如果儒经真的被焚,只有可能是在窦太后驾崩之前。更何况前半句是‘高陵上’,长陵这一年正好发生火灾,一个月后窦太后就驾崩,恐怕并非偶然。”

  卫真道:“主公这样一说,倒也在理,只是没有真凭实据。”
  司马迁点点头:“我也只是猜测,不过凡事再隐秘,总会有蜘丝马迹留下,慢慢查寻,应会找出一些迹象。”
  * * * * * *

日期:2010-04-25 11:29:04

  第十二章 高陵之燔
  * * * * * *
  硃安世坐立不安:“那韩嬉不是在戏耍我们吧。”
  赵王孙笑道:“嬉娘看似轻薄浮浪,其实心思缜密、手段高超,又会魅惑团笼人,但凡男子,见了她无不愿意效力,她要什么,向来难得落空。”
  “你这么夸赞她,莫非也被她魅住了?”
  “哈哈,男子见了她,能不为之心荡神迷的恐怕不多,难道你就不动心?”
  “嘿嘿,动心真是没有,只是我见到她,不知怎的,心里始终有些怕怕的。活了这三十几年,能让我老硃怕的人,除了我那妻子,也只有这韩嬉了。”

  “嗯,我倒忘了你那贤妻,不论美貌还是聪慧,她比韩嬉毫不逊色,若论起贞静贤淑,还更有胜之。”
  “嘿嘿!”说到妻子,硃安世心头一热,不由得笑着叹口气。
  “你们已分别三四年了吧?”
  “差十来天,就整四年了。等救了这孩子,我就去寻她母子。”
  “你盗那汗血马,恐怕也是因为归心似箭吧?”

  “嘿嘿,确实是想尽快找见她母子。”
  “不过,我倒有句话,这汗血马太惹眼,你不能再骑了。”
  “我本是想骑到北地草野无人烟处,放了它,让它自在去跑去活。眼下看,不如送给你。”
  “哈哈,这礼太重,我不敢收。骑又敢骑,只能藏在宅子里看,要它何用?它刚刚在马厩里叫了两声,我听到都心惊。”
  “韩嬉想要它,那就送给韩嬉?”

  “韩嬉也只是说说而已,这马现在不是汗血马,倒是块大火炭,沾到谁,就烧谁。这两天就暂且藏在这里,等韩嬉救了那孩子出来,再商议。”
  “好,不过还有一事要拜托你。”硃安世忽然想起心事。
  “那孩子?”
  “嗯,那孩子不能再跟着我了,等救他出来,你能否替我将他送到长安?”
  “好,我也正是这样想。”
  * * * * * *

日期:2010-4-25 14:42:00

  * * * * * *
  成信回去,一肚子怒火无处释放,想起当初自己缉拿盗贼罪臣,南杀北讨、东追西逐,不管贵戚豪富,还是强犯大盗,见了自己莫不惊惶逃窜,何等的威风?现在却因这盗马贼,屡屡挫败,受尽责骂。
  百般想不过,成信便命人把昨夜当值的所有卫卒全都吊在庭院里,亲自执鞭,一个一个拷打,打得手累臂软,才唤手下继续。那些卫卒已经受过拷问,这时痛上加痛,更加鬼哭狼嚎、声震庭宇,拷问了半日,却没有一个知道绳索是如何断的,更不知道那白锦带从何而来。
  成信无可奈何,只得到东市街口,又亲自细搜小儿身上,衣缝都查遍了,也没找到什么东西,命人仍捆绑结实。自己来到街边一家酒楼上,选了间窗口正对着街心的房,亲自坐镇看守。
  仆妇送饭时,成信又下楼到街口,亲眼监督那仆妇给小儿喂饭饮水。到了木桩前,却见那小儿又闭着眼,嘴里急速念念叨叨,仍听不清楚在念什么。仆妇拿汤匙舀了粥,唤小儿张嘴,小儿却继续念叨着,成信大声喝他,他也不理。过了半晌,他才睁开眼,张开嘴,一口一口吃了。成信盯看着他吃完,才又回到楼上。

  坐守一整天,并没有看出任何异样。
  黄昏时分,信使忽然来报,命成信即刻去见减宣。成信吩咐好卫卒继续监看小儿,自己忙赶到减宣宅中,只见宅外卒吏密密围定,进到宅里,四处一片扰攘。到了中堂,见减宣正在咆哮,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心里慌恐,低头躬身小心进去。
  减宣见成信进来,并不说话,怒气冲冲将一件东西扔到到地下。
  成信忙捡起来看,又是一条锦带,不过湿答答,浸透了水,上面仍是用朱砂写了几个红字:“再饶你一命 硃”。
  成信闻到锦条上散出汤羹味道,大惊,小心问道:“这锦带在大人汤饭中?”

  减宣身边侍丞道:“刚才大人用饭,喝莲子羹时,吃出一颗蜡丸,剖开一看,里面藏了这锦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