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媳妇与农村婆婆:婆婆来了》
第10节作者:
阑珊 乐滋滋的王传志又给家里打电话了,这次母亲、哥哥、侄女和一帮邻居都来了,好像有来自中央的重大消息要提前小道公布似的。
传志觉得又甜蜜又不好意思,声音都是颤抖的:“娘,结婚的房子你就别操心了,何琳父母说给我们一幢三层小楼……”
哎呀,儿子不仅在中央当了官,还有楼房住!老太太在电话里激动得话都说不清了,五六天内就有两个特大喜讯,以后还不天天放鞭炮……于是在噼里啪啦中,“儿啊,你有大出息啦!这几天你大舅、二舅,你两个妗子,你的表哥表姐都来咱家道喜了,连你二大爷的姑奶奶都说俺要享你的福!唉,祖上冒青烟啊,老天爷开眼,俺也能多活几年了。”喘了一口气,“儿啊,挣俩钱不容易,省着点花啊,咱家用钱的地方忒多!”
何琳下了班就往家装市场跑,拿个小本本,把地砖、木地板、涂料等价格详细地列下来,三百多平米呢,光地板石材也得四五万。然后看灯具,五个房间外加顶层阁楼,也得不少钱。还有家具,加上人工费什么的,算下来,简装也得二十万!
周末她找到了传志,一项一项算给他看。传志也惊呆了,二十万呐!怎么装修比买房还贵?
“我们哪这么多钱啊?”
“地板得重铺吧?铺最便宜的也得三四万,就算灯具不换,墙面也得粉刷一下吧,怎么说也是我们的新房!这还没算冰箱洗衣机电视和床呢!”
传志还在发呆,“可我们哪有这么多钱啊!怎么会这么多?”
行情啊,他不懂,只知道买房费钱,不知道配件同样花钱。
何琳也急了,“总不能不装一下就住进去吧?怎么说我家也陪一幢楼了,你不能向你家里借点凑合一下啊?”
传志脸一下子急白了,“你、你、你也看到了,我家就那条件,哪有钱给我们装修啊!”
何琳郁闷了,是啊,他家是不怎么富裕,那又怎么办呢?
传志好声好气地安慰她:“等人家搬走后我们再去看看吧,说不定地板、灯具、家具、墙壁什么的都好着呢,不就省了钱么。”
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
这次小小的争执,让王传志郁闷了一下,为自己家没能出一份力而愧疚,同时也觉得何琳不像以前那么温柔可人了,某种程度上甚至盛气凌人。是不是陪嫁太丰厚了?同时他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这楼说是陪嫁,其实是何琳的婚前财产,和自己一点关系没有,自己拿出一笔钱装修了,最后算怎么一回事呢?况且今天何琳对自己家出钱少都有意见了,以后有事没事还不天天给脸看!?男子汉大丈夫,可以能屈能伸,却不能寄人篱下啊!王传志心里难受了。
何琳没想这么多,这个刚刚当家才知道油米贵的“门槛人”正算计着薪水呢,这俩月能存多少钱,十一之前能攒多少,少买双靴子能不能换来一个灯具等等。反正娘家明言不贴钱了,自己也没脸要了,四套房,她已经拿走了最好的一套。
7.
传志的妈妈在老家可坐不住了,天天念叨儿子在中央当大官了,丈母娘家送了一个楼,她得去看看啊,得跟在大学当教授和在公司当头的亲家坐下来商议商议,儿子的婚姻大事啊!
在三月底天气比较料峭的那几天,她老人家就和大儿子王传祥坐着火车赶到北京来了。北京当时正在“倒春寒”,小北风在楼间回旋,路人行人急匆匆的。
王传志哈着热气刚到班上,接到电话就惊呆了,怎么不提前说一下就过来了?连忙给何琳打电话,何琳更是手足无措,那就通知自己的父母吧,郁华明和何中天也很吃惊,但都到家门口了,也不能说什么了。不是还没地方住么,老何给安排了一家四星级酒店的两个标间,让人先去休息,晚上再好好招待。
一下子住进了眼花缭乱的豪华酒店,王老太太激动坏了,听说这酒店的领导和亲家是好朋友,还以为是免费的,其实是打了个狠折。娘俩高高兴兴倒在松软的床上补回了坐火车的不眠之夜。
当天晚上,郁华明和老何下班后开着小车直接去了酒店。郁华明的车是自家买的,老何的车是公司配的,一般轿车,算不上特别好。倒是郁本人,在大学象牙塔修行多年,是很有文雅气质和风度的高知女性,让人肃然起敬。老何身材高大,却慈祥和善,在物业公司工作多年,整天与一帮刁蛮难缠的业主打交道,修养极好。
王传志与何琳先行一步到。何琳还给未来婆婆带了一束紫色的康乃馨。
避过人,老太太问二儿子:“这花开得怪好看,干吗使的?”
“何琳孝敬你的。”
“娘哎,多少钱呀?”
“给你就拿着,问这么多——少说也十块。”
“够买二斤五花肉的,吃一星期!”
然后老太太抱着花与亲家在大堂见了面,一下子就被折服了,和这样的人家结亲自己还真矮一头,不过也说明自己的儿子不简单啊!和古时候的状元郎被招了驸马差不多吧。老人家本来想以中央干部亲娘的身份来谈判的,现在不自觉地唯唯诺诺了,打了一火车的腹稿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讲了。
不过六十岁的人了,还是有些生活沉淀的,先以茶代酒敬了亲家一杯,感谢他们对自己儿子的厚爱和照顾,然后感叹亲家两人长相真显年轻,有文气,有福相,不像自己,长不了几岁,却像隔代人。
老何夫妇会心一笑,觉得这面容苍老的大姐还真是纯朴、本真,尽显劳动妇女本色。倒是王传志,面对体面的未来岳父母,和自己黑瘦寒酸的妈,心里不是滋味。
何中天会说话:“大姐你也不容易,养大五个孩子得费多大精力啊!还培养了传志这样优秀的儿子,不易啊!”
老太太一下子找到了话匣子,用原汁原味的家乡方言:“俺一个农妇,文不能提笔写文章,武不能拿刀上战场,原没啥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土堆里刨食。唉,农村人都这样,具体说到俺家吧,也算个特殊情况,出了个传志。俺家传志是俺那地儿方圆数十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其他都是中专生,蹲啊,蹲了几年的都没考上,花俩钱才走的。传志当年全区考第一……”
王传志脖子开始往里缩,没想到一些陈芝麻烂谷子还拿到四星酒店里念叨;老何夫妇摆出聆听的眼神,微笑不语,何琳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在桌子底下掐自己的指甲玩。
“……连老师都说,志愿填瞎了,没想到考这么好,报北大清华也没心烦啊!俺不懂啊,心说有个大学上就比没有强!他们王家祖祖辈辈没有一个读书人,到这一代算是出了一个。那天开学时俺们乡长都开着小车来送行!”停顿了一下。老何夫妇喝水,何琳伸了一下腰,王传志继续缩脖子,王传祥继续嘿嘿笑。
继续,“俺家传志聪明,从小就聪明,脑瓜好使,老师都这么说:这小子将来说不定是个人物!能成啥人物俺也不知道,只是生在了农村,吃了更多苦,多走了弯路,要是生在城里,混得还能比今天强!”
老何打手势让服务员上菜。这才告一段落。
四星级大厨的手艺和价钱一样都非常出众,连大虾都以一个姿势横窝着排在一起。传志妈感叹:“这么好看的菜,只在电视上见过几次,生活在城市就是好啊!”
传祥好不容易接了一句:“城市里也有穷人,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穷人也不少呢!”
郁华明笑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穷有富,各种原因造成的。若每家的孩子都像传志这么能干,日子都会慢慢好起来。”
嗯,这话传志爱听,刚才他妈说了一大堆都不及这一句有含金量,心情不由舒展了些。
然后说到结婚的事,“孩子大了,不中留,结了婚就知道过日子了。俺家里家底不行,薄得很,攒点钱就让他俩拿走了,农村人一家供俩学生就像用水泵抽似的,累死都供不起!唉,没法跟你家比。大妹妹还是大学里的教授,何琳爸还是公司的头,云泥之别啊!好歹传志念书念出来了,才能碰见何琳,唉,缘分啊,该着成这一家人。大妹妹打算什么时候让他们成婚?”
郁华明:“商议一下吧,大家聚在一起,正好商量一下。”
王老太太正色道:“去年下半年俺就请先生算了一下日子,说去年底今年初旺他俩的财!排十几号,逢七最好——七,‘起!’不过了这个半年就算。农村人相信这个,俺也觉得宜早不宜迟,图个吉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