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负三万米 国家秘密科研任务所揭示的真相》
第16节作者:
猪在天空 日期:2010-6-16 10:11:00
第十三章 崭新的世界
很快,我们所在的平台抵达了地平线位置,前方是一条近百米宽的隧道,一辆辆军车正在隧道中向前行驶着。军车驶下平台,快速向前驶去。在超越其它军车时,我一直都注视着那些车上的战士,他们目光如炬,手中紧紧握着步枪,他们正赶赴前线。
隧道的尽头,呈V字形前后排列着二排坦克车和导弹车。隧道的终点是一扇巨大的红色铁门,在门的中部有三盏大灯,灯内的灯珠转动着,发出耀眼的绿色强光,不停地扫射着它前方的空间。
“我是103团的李云志,部队已进入战争状态,请基地打开隔离门!”李团长拿着对讲机道,他的语气充满着自信。
“隔离门将在10秒钟后开启!”对讲机传中出指令,“10、9、8、7、6、5、4、3、2、1。”
红色铁门上的三盏大灯由绿色变成了红色,地天立地的巨大铁门在悄无声息中向上升起。四周的空气立刻就凝固了,气氛紧张的能够捏出汗来。
随着铁门的升起,一股略带温暖和潮湿的空气冲入鼻孔,那种呼吸的感觉真好,在不由自主中,我紧张的神经立刻放松下来。我贪婪的做着深呼吸。
“103团的兄弟们,我们出发!”李团长拿着对讲机高声道。
部队缓缓驶出大门,柔和的白光从天空中撒落下来,外面的能见度很好。我环顾四周,平坦的地面,散落着一些乱石,地面上蒙着一层墨绿色的植物,看上去很像是地衣。前方的空间十分巨大,标准的无边无际,除了地面之外,就只有头顶上的白色天空。
几分钟后,一道闪电突然在我脑海中闪过,打得我差点跳起来。
哪来的光线?我怎么会看到景物?在海拔负三万米的地下洞穴中,这是不可能的!
“杨教授,我为什么看见了东西?”我在牙缝中挤出几个字。
“欢迎来到新世界!”杨教授笑道,他抬头仰望着,脸上充满着喜悦,“我们正身处在一个核反应堆里,因此,我们看见了东西,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太平州人在地壳气泡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您说什么?我们正身处在一个核反应堆里?”我怀疑自己听错了,抬头看看天空,又低头看看杨正国,“您的意思是……核反应为地壳气泡提供了光和热?”
核反应是物质失去质量的过程,也就是原子失去质子的过程。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定律,在核反应过程中,失去的质子将会转化为能量,在释放出光和热的同时,还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就像原子丨弹丨爆炸一样。如果杨教授所说的是事实,那为什么我们还活着?
“这是一种发生在微观尺度上的可控核反应。”杨教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向我解释道,“所以我们还活着。”
“哦?”我会心的笑了,我喜欢有趣的事情。
“沈先生,学无止尽啊!”杨教授拍了拍我的肩膀,向我描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日期:2010-6-17 9:39:00
“第一次进入地壳气泡时,我们也无法解释这种发光现象,不过,探测设备捕捉到了一些奇怪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在地壳气泡中,存在着一种作用力场,而这种作用力场,不同于我们已知的任何力场。”
“我们知道,万有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是至今为止人类所所已知的四种力场。这种存在于地壳气泡中的力场,不同于上述四种力场,它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似乎不与任何物质和力场产生相互作用力,它就像是一个异类,与我们的世界格格不入。”
“正因为这种新力场的独特,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不过,无独有偶,另一个惊人的发现很快浮出水面。在对地壳气泡进行继续勘探时,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物质,而它的质子数为129,远远游离在元素周期表之外。”
“物质的质子数越多,其原子的稳定性就越差,就越容易失去质子而衰变成另外一种物质。铀的质子数为92,正是因为其原子稳定性差,因而成为了一种最常用的核燃料。地壳气泡中的这种新物质,质子数为129,其原子的不稳定性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我们几乎无法保存这种物质,它在常态下就会发生衰变,换句话说就是发生核爆炸。一个无法理解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种新物质是如何在地壳气泡中稳定存在的?”
“虽然,新的发现带来了新的困惑,但是,这种困惑却成为了前面一道难题的答案。我们很快就发现,地壳气泡中的新力场和新物质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新物质是在新力场的作用力下稳定存在的,在新力场的作用下,新物质正发生着核反应,其产物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光和热,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利用核反应获得光和热并不稀奇,人类早就掌握了这种技术,但稀奇的是,发生在地壳气泡中的这种核反应是可控的。第一,核反应被控制在了微观尺度上,所以,并没有发生巨大能量释放现象,这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沙漏,正在一粒粒的失去里面的沙子,整个核反应过程可以持续几千万年;第二,核反应的强度是可控的,地壳气泡里存在着昼夜之分,存在着气象变化,我们甚至可以估计到,这里会有四季交替;第三,核反应不仅仅为地壳气泡提供了光和热,还生成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生命所必须的物质;第四,核反应的区域是可控的,它只发生在2000米以上的高空,不会对地面及低空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
“核反应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和资源,地壳气泡完全可以与世隔绝自成体系,在其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圈。经过检测,地壳气泡的大气成分、气压、温度、湿度等数据与地表相似,甚至是优于地表。地壳气泡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它甚至比地表更加适合生物的生存,太平州人已经掌握了上帝的力量。”
我一直都环顾着杨教授口中的新世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新世界这个概念,我并不感到陌生,科学界在十几年前就提出来了。简单来说,所谓新世界,就是通过模拟技术,创造出一个与地球环境相仿的生存空间,一个自给自足的生命圈,它可以独立于其它空间而存在。
当然了,新世界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依靠人类目前的技术条件,根本就无法实现。让我感到十分有趣的是,太平州人实现了这个愿望,而我呢,此刻就置身在这个新世界里。杨教授说的没错,地壳气泡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地方。
“103团即将进入2号区域。”对讲机中传出指令。
“2号区域?”我道,“这是什么意思?”
“地壳气泡是一个长方体,长约23千米,宽约7千米,高约3千米,我们以长边为坐标轴,按1千米为一个区域,把地壳气泡分为了23个区域。”杨教授解释道,“地壳气泡中部署了2支部队,分别是101团和102团,101团所在的一号营地在5号区域,102团所在的二号营地在19号区域。”
“嗯。”我点头道,抬头向前望去,在地平线上,隐隐约约矗立着二个巨大的黑影。
题外话:我突然想感谢一个人。是谁呢?就是那个拼了老命在本帖子发老版本内容的那位兄弟。我最初的打算,是想通过一个故事去告诉大家一个真相,所以呢,故事当然会与事实有所差距。现在呢,我的想法改变了,故事应该尊重事实,我应该用比较接近事实的故事去告诉大家一个真相。当然啦,这样一来,本文的内容就会改变了。所以呢,那位老兄的劳动成果就白费了,唉,真的对不起,猪头向您道歉,同时,还要感谢那位兄弟,是您让本文更加真实、更加精彩!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帖,很高兴,因为有人和我讨论细节上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个人看法,在后续工作中我会仔细斟酌的,文中如果有苍蝇在飞,实在是不雅啊,嘿嘿!猪头希望大家能在帖子里面多和我交流,多回回帖,除了简单的顶或踩之外,还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因为,所有的这些回帖,都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鞭策。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