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神香:一本古老残经的惊世之秘》
第10节

作者: 金万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见躲不了了,于是将头转过来,虚伪地说:“哎呀,廖大哥,怎么在这里遇上你了?”
  赵帅一见廖富贵就冒火,他把赵家垮台的原因归咎于参与那场茗战的人,所以对廖富贵抱有一种株连的仇恨。可廖富贵热情得很夸张,无视赵帅的怒视,反而跟我们套近乎。这种人天生的利己主义,不对他有利,他是不会拿出热情的,所以我就好奇地想,廖富贵想干嘛?我们身上又没多少钱,他能占什么便宜,该不是这老头有特殊的爱好,喜欢帅哥吧。

  廖富贵两眼真诚地说:“叫我廖老二吧,他们都这么叫我,因为我在家里排行老二。”
  其实,坐火车和坐飞机、汽车都不同,因为火车要开很长时间,几天几夜的,就算是陌生人,一路坐下来,都会天南地北地聊,我们的交谈倒不是很生硬。我见李秀珠和赵帅都不吭声,为免气氛尴尬,于是发问:“那……廖老二,你是去昆明?”
  “对啊,你们也是吧?那天在青岛只见了你们片刻,但我看出你蛮懂茶道的,是不是也想去云南找好茶叶啊?”廖老二眯着眼睛问。
  “啊?”我疑惑地问,“什么茶叶,我们不是卖茶叶的。”
  “好,好,我不问。”廖老二压低了声音,“是不是要保密啊,告诉你,这车厢的人几乎都是一个目的,所以啊,你们就别藏着掖着了。”

日期:2010-6-16 15:57:00

  我听了就愣住了,什么一个目的,难不成一车的人都是去佛海妖宅找黄金盒子的?我*你娘的,这次行动不是秘密嘛,连李秀珠都不知道,这一车混蛋是怎么知道的?黄金盒子就算跟火车车厢一样大,可这么多人平分的话,再大都不够分。不过转念一想,这群乘客肯定不知道黄金盒子的事情,但一车人能去昆明干嘛,难道云南要打仗了?

  廖老二皮笑肉不笑地盯着我,他见我不肯松口,于是就直截了当地问,我们是不是要参加今年冬天的北方茗战。我在马来西亚的时候,由于祖父的关系,经常接触一些茶人,看过大规模的茗战,可是,回到中国以后,除了青岛的那次意外,我再也没有见到茗战了。因此,我对廖老二摇头,说自己是去看风景的,和茗战没有一根毛的关系。

  不过出于好奇,我还是问了廖老二,他口中的北方茗战是怎么回事。从廖老二的口中我得知,中国即将举行一场茗战,这个规模是空前的。首先由各县各市一级一级地决选,然后再选出各省的,以长江为线,分出南北两边,分开进行茗战,最后再由南北两边选出的高手对决,得出三名最强的茶人。这一次茗战并不是闲得蛋疼搞的,选出的那三名茶人要代表中国去马来西亚,与东南亚各国高手斗茶,然后再杀到英国争夺茶王称号。

  我听得乍舌,这个规模可真够大的,比起小时候在马来西亚看到的都要大,毕竟跨国跨洲的茗战很少见到。据廖老二透露,光是中国自己搞的茗战就要耗时两年,今年也就是1995年冬天才分别举行南方、北方的茗战,然后第2年的春天才南北交战。
  “干嘛搞得这么浩大,政府同意吗?不是非法组织吧?”我怀疑地问。
  廖老二不以为然:“能不同意吗,我们这是为国争光,又不花政府半毛钱,全凭自家本事!”
  “那你有资格参加北方的茗战了吗?”我懒洋洋地问,心里想这孙子肯定输了。
  谁知道廖老二牛气地回答:“那当然,我是青岛四个代表的一个,这次南下就是去找上等的好茶叶,两个月后山东就要各市会战了。别说我了,这一车人都是茶人,他们都争着去各地找茶叶。你以为他们刚才为什么打架,都说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其实茶人也一样,谁都觉得自己最厉害。”

  “茗战这称呼是好听点儿,说白了不就是斗茶吗,值得这么费心思吗?”我很吃惊地问。
  “看来你不知道吧?”廖老二很意外,他说,“你难道不知道上一个茶王的事情?”
  我完全愣住了,这时李秀珠和赵帅都竖起了耳朵,虽然他们还是不肯说话。我也被廖老二勾起了兴趣,想不到茶人里还有茶王,搞得跟金庸老头小说里的武林盟主似的。原来,上一个茶王叫阳成山,但在1940年时忽然失踪了。从那以后,茶王就一直没有公认的人选,茶叶也已经慢慢地从中国流遍世界,有的洋人比国人还懂茶道。据说,茶王有一本历代相传的茶经,那本茶经并非陆羽所写,而是一本残本茶经。


日期:2010-6-16 18:54:00

  我听到这里就浑身沸腾,难道廖老二说的残本茶经就是我身上这本,他说1940年叫作阳成山的茶王失踪了,该不会就是祖父遇到的那个被割舌的男人吧?我,甚至祖父都以为残本茶经是被那个男人,或者是阳成山撕掉的,但现在听廖老二的话,莫非残本茶经一开始就是残本?
  廖老二目不转睛地望着我,好像洞穿了我的心思,让我感到一阵凉意。这时,赵帅听得入神了,竟把仇恨忘记了,并问廖老二,阳成山既然是茶王,那他原本原来住在哪里?廖老二不计前嫌,告诉赵帅,阳成山是哪里人他不知道,只知道茶王历来居住在茶王谷,而茶王谷就在江苏常州的君山里。
  “为什么茶王在江苏常州,干嘛不在北京,至少北京气派一点儿嘛。”我失望地问。
  “你个毛头小子,当真不懂?”廖老二皱眉说,“相传,第一个茶王是唐朝的,而唐朝贡茶——阳羡茶的产地就在君山(也叫唐贡山),也就是常州那里。别看那地方不出名,在我们茶人眼中,那可是圣山,比什么喜玛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好多了。”
  “那不如去茶王谷找茶王啊,你怎么知道人家失踪了,也许他还躺在谷里呢。”我挠头问道。
  廖老二好像对我的发问很震惊,其实从他一开始接近我们,我就觉得不大对劲。照理说我们没钱没势,廖老二这种趋炎附势地人不会理睬我们,但他说了那么多,估计不会白费唇舌。李秀珠更是在我耳边细语,说这个廖老二肯定在打鬼主意,她看女人也许看不准,但她看男人是一看一个准。逐渐地,我怀疑廖老二可能已经知道我身上有残本茶经,他想偷掉,据为己有。

  可是,廖老二仍面不改色地侃大山,眼神里有一种奇怪的光芒。就在火车从黑暗的隧道开出时,廖老二讲起了茶王的故事,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日期:2010-6-16 19:11:00

  火车如蛇一般慢慢地在青山间爬行,闷热的车厢里吹进凉爽的微风,把众人的汗臭掀得满厢乱舞。廖老二唾沫横飞地讲茶王的故事,老谋深算的他肯定不会白忙一场,搞不好讲完故事要收钱。
  廖老二本想继续说故事,赵帅却打断道:“常州的君山,不是在宜兴吗,它是隶属无锡市的吧?”
  “小兄弟,我没骗人!”廖老二有点不高兴,“古时候宜兴曾叫阳羡,它一直是属于常州的,到了1983年才划给无锡。我们年纪大了,习惯旧时的叫法,你们这些年轻人不懂的。”
  我闷哼了一声,示意赵帅别打岔,李秀珠也不怎么高兴,狠狠地瞪了赵帅一眼。接着,廖老二继续说,唐朝时,茶文化已经很兴盛了,除了其药理,还有娱乐享受的功能。写出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的陆羽是唐朝人,他曾在宜兴待过,因此发现了阳羡茶,更大力推荐,阳羡茶因而被选入贡茶之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