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领着大伙一边敲锣一边喊,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回来,也没能把酒鬼给找回来。然后换了一批人,大概有二十几个吧?在老人的带领下继续敲锣打鼓的寻找酒鬼。就这样一批人换一批人的轮回寻找,通宵达旦的24小时不休息。
日期:2012-3-2 22:44:00
大伙轮换不休24小时寻找着酒鬼,连续寻找了几天。直到第三天的中午,这拨人才在一座山间的坟墓前找到了酒鬼。说是坟墓,其实也就是一个坟堆,也没什么墓碑之类的。大伙往那坟堆一看,酒鬼正蜷缩着躺在坟前,不省人事,蓬头蓬面的一动不动,嘴里胡乱的塞满了一些黄泥巴,蚂蚁,蚱蜢。大伙一看,也无计,只好七手八脚地把酒鬼抬回家。
家里人见大伙找到了酒鬼,就忙开了。一群道士围着酒鬼又是跳又是唱的,也烧了好多张黄色的符纸。道士闭着双眼,嘴里喃喃地念着咒语,一口水猛地喷在酒鬼的脸上。说也奇怪,过了会酒鬼居然缓缓地睁开了双眼,只是不能开口说话,这时候大伙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再说那晚上意图拉扯酒鬼一把的老李头,自那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大伙后,感觉有点困,以为是因为一晚都没睡缘故,也不在意就回家睡了一觉。当一觉醒来已是傍晚时分,感觉头脑有点晕糊,胸口发闷。起床草草吃了碗汤面,就继续回房休息去了。第二天醒来,感觉身体还是很不舒服,甚至比昨天还更严重了。就把自己家人叫来说自己生病了,让家人把村里的赤脚医生请来,抓了点药吃后又迷迷糊糊的睡了一天。晚上醒来,已是不能下床,说话也无力了。这时候老李头的家人才发觉问题的严重性,再次请来医生开了一点药吃了。第三天,老李头已不能说话了,只有嘴唇喃喃动着,也听不清说些什么。这时候大伙也都知道老李头生病的事情了,看事情严重,就有人联想到了前两天酒鬼闹的事情,赶忙让其家人去请道士。道士请到家,为老李头做了一场法事也无他法。
第四天的早上,就听到了老李头家里传来了嚎啕大哭的声音。街坊大伙心里都明白:老李头走了!
一条街道闹了这大段时间的事情,大家都有些人心惶惶的。这时候酒鬼还躺在家里调养,刚刚能开口喝点稀粥。这边老李头就走了,而且走得那么稀奇。大伙也没心情互相开玩笑了,家家吃完晚饭后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听母亲说,那段时间家家自危,特别是对自家小孩看得特紧。这样的情况究竟持续到什么时候不知道,听老人说至少那几个月都那样。
至于我对面的那家房屋,楼主从记事起就没进去过几回。记得那次十几岁的时候,我和伙伴打羽毛球,羽毛球飞到了‘鬼屋’二楼的走廊。大伙就是没人敢上去捡回,最后还是我隔壁的大哥【比我大六岁】,领着我们几个人,就像日本鬼子进村那样,一步一挪慢慢腾腾的移到二楼。捡起羽毛球,一声起哄,大伙一窝蜂的就跑,主人看了也就笑笑了之············
日期:2012-3-2 23:08:00
后来听老人说,酒鬼嘴里的黄泥巴就是那天吃的‘白米饭’,蚂蚁是‘菜’,那蚱蜢就是‘鸡腿’。想想这些形容也是非常的恰切哦。
还有一件事情忘记交代,就是产生队会计看守食堂的那一段:会计因为胆小,晚上不敢一个人在‘鬼屋’睡觉,就把自己那七八岁的儿子带着作伴。现在哪小孩已经是老人了,就住我隔壁,一辈子傻不傻的,聪明也不聪明,一辈子就那样了。到现在都没讨上个老婆,我估计都是处男。老人他小时候不会那样,是因为看鬼变傻的。是不是这样就无从证实了····
‘鬼屋’的故事就快完了。都是还有一小段,就是为什么‘鬼屋’从开始就有点不正常?,搬进去住的都只是两个人?。接下来就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同时谢谢上面几位童鞋的支持,真的,要没人听,楼主也就没劲呀。
讲故事的都喜欢听众多啊。谢谢大家!
日期:2012-3-3 12:08:00
酒鬼的事情要完了,酒鬼现在还健在,每当有我们这些后辈提起这事情的时候,酒鬼就一改平时吹牛的性格,总是一本正经地教训我们。以后在酒鬼身上也没发现出什么事情,我想一个人像酒鬼那样遇见的鬼事情就够倒霉了,总不会一直见鬼的,那就不是人而是‘鬼’了。呵呵
看到大家的鼓励,楼主也曾想过虚构些情节进去,这样故事就可以一直的说下去。只是为了保持这故事的真实度,考虑再三还是作罢。
-----------------------------------------------------------------------
我的家乡在闽赣交界的一个小镇,小时候家乡绿水青山,风景很美,可惜的是随着人们的滥砍竽伐,现在的山没树,水不清了,所以在前文中我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家乡,实在是痛惜呀。那时候家乡的人们也非常的热情好客,很朴实,只是这都成了过去,只是现在闲时的一个美好回忆了。
小镇在我小时候记事时还不是很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多了。搬来小镇住宿的也就多了起来。现在小镇上的人口至少有一半是近年才搬来的。
原先小镇上人家的房屋都是使用木头盖的,因为小镇有集市,所以自然就会形成沿街建房的格局。我家就建在临街,后面有一条小河,河里鱼很多,终年都流着清澈的河水。
我家门前的街道只有四五米的宽面,正对面就是前文中所说的‘鬼屋’。鬼屋的隔壁是我儿时伙伴【良子】的家,良子家再过去就是一条小弄。正因为有了这条小弄,良子家的房屋光线才比‘鬼屋’好。虽说光线比‘鬼屋’好很多,可是阴森的气氛却比‘鬼屋’好不了多少,所以我们小孩去良子家玩的时间几乎就没有过。严格上来讲,良子家的房屋和‘鬼屋’实际上就是同一家。在良子爷爷那时候,家道中落,良子的太爷爷就把房屋隔出一半卖给了一户人家。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还可以看到良子家的侧墙和后墙是同和‘鬼屋’一起的,并没有分隔。
良子母亲是做‘粉皮’卖,这也是他家的主要收入,这做粉皮的人家都需要熬夜工作,因为做好的粉皮要在趁太阳出来之前抬出去晒干。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就要把粉皮收回来,然后在吃过晚饭后把晒干的粉皮,切成一条条的捆扎好,这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这工作大都是良子母亲做的,夜深了人就范困。可手里的活终究是要做完啊,良子母亲上眼皮磕着下眼皮,手里的活也没停,机械的忙活着。隐隐约约的良子母亲好似看到天井一明一暗,又什么都看不到。忙活了一会儿,良子母亲起身小便,顺眼也看了那墙面一眼,还是没有什么异常。当走过天井时,良子母亲双脚一软,一个踉跄摔了一跤。这一晚后也没再发生什么不对劲的事情,忙好了活良子母亲也就睡觉去了。
第二天,吃过晚饭后整理好了事情,良子把白天把收回来的干粉皮拿出来切丝,捆扎。忙到深夜,突然又发现自己有昨晚的那种感觉了,好像总似墙面那边有个人头,披头散发的俯视着自己。良子母亲站起身,这次手上多拿了个油灯,朝那墙面走去,顺便也想方便一下。当走进那墙面时,‘啪’的一声,良子母亲感觉自己脸上,好像被谁摔了一巴掌似的,声音很小,但是很明显。良子母亲伸手摸了摸脸,没什么异样。拿起油灯照向那墙面定睛一看,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伸手摸了摸墙,平滑滑的和普通墙面一样,没什么不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