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南明》
第6节

作者: 孙敬懿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太监王承恩回答说:“陛下,快到了,就快到了!刚才老奴收到消息,唐总兵已经抵达城内,正在换马呢!”
  他刚想再问,便听到内侍报告,唐总兵前来见驾!
  一阵微风,飘进来一个魁伟的红衣男子。
  二话不说,俯身便跪。

  “末将唐通,救驾来迟,罪该万死!”
  皇帝连忙扶起唐通,对他说:“不迟,不迟!只是形势太糟,朕整日忧心忡忡,几日不得安眠,日夜盼你入卫。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皇帝的眼中,居然闪耀过孩子般的依恋。
  “陛下请放心,唐通会守护陛下!”唐通的回答很坚决。
  “好!好!”皇帝脸上终于浮现出笑容,眼睛里亮晶晶的。

  唐通看到比自己小好几岁的皇帝,脸上居然布满了皱纹,眼角下垂,活像个半百老翁。要知道,皇帝才三十三岁啊!
  这些话,唐通是不敢跟皇帝说出来的。
  陛见之后,唐通问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吴总兵和刘总兵进京了吗?”
  吴总兵指的是吴三桂,刘总兵指的是刘泽清。
  胖胖的王太监摇了摇头,说道:“这两个人,连影子也没见着啊!唐将军,皇上就指望您了。”

  “王公公,末将受圣上大恩,自当拼死效力!”
  “将军这次带了多少人?”王承恩问道。
  “八千人。”
  “什么?将军只带这么点人?”王承恩听了差点没昏过去,带这么点人,你进京郊游呐!
  可唐通有唐通的难处:“这些是我的亲兵,其他的部队,都不愿前来,难以调动!我怕把他们逼急了,再反了,到时候,局面更加无法收拾!”
  王承恩喃喃的说:“难为将军!事到如今,只能听天由命!”表情平静得就像御城河里的水。
  “王公公,末将即刻前往居庸关,誓当死守!您在城里照顾好陛下即可,外面的事,交给末将!”说完,唐通头也不回的走了。
  王承恩望着唐通壮硕的背影,郑重地点点了头。
  此时的唐通,相信已经抱定舍身成仁的决心,不然他不会在收到皇帝的命令之后,立刻率军,日夜兼程,前往已如危卵的京城,吴三桂和刘泽清不都把圣旨当成剩纸了吗?
  有人结合唐通后来的选择,得出一个貌似高明的结论:说他当时率军入京,是为了寻找机会投降李自成,我很佩服这些人的想象力。如果那时唐通想投降李自成,只需要率领大部队完好投诚即可,在部队完整的情况下,更能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为什么要来京城脱裤子放屁呢?
  无论何种心态,无论何种打算,无论结果如何,在那样的时刻,毕竟只有唐通一个人来对崇祯说:“陛下,我来了。”
  这就够了。

  如果换成我们,有胆量在那种情况下,去京城送死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得到,反正尿裤子换一条就行了!
  至于唐通的生平,之所以被渲染得扑朔迷离,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清统治者出于政治宣传的目的,故意隐瞒他的结局,丑化他的形象。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七,得见天颜的唐通哪里知道,自己的生前身后,经过无数风波,居然成了一个谜!

日期:2009-12-21 16:42:38

  (10)没有妻子的巡抚
  志得意满的李闯王,拿下大同之后,下一个目标是宣府(今河北宣化)。查一下地图就能看出来,大同到宣府,对北京成半包围的形状。只要能顺利地将宣府收入囊中,那么闯王闯京城的战略意图将实现大半!
  牛金星向闯王介绍了一下宣府城内将帅的全部阵容:巡抚朱之冯,总兵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
  牛丞相还告诉闯王:“朱之冯是卫景瑗的同学,两人都是天启五年的进士!”
  闯王眉头一轴,卫景瑗那难缠的形象顿时浮上心头。他问道:“这个人也那么死心眼儿吗?“
  崇祯十一年,多尔衮率领满清抢劫队来到济南城下,强盗头子自然非同凡响,只用一天就攻破了济南城。随即开始例行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多尔衮忙着数金子,他哪里知道,济南城里有一个女子,望眼欲穿等着自己丈夫从京城归来,等来的却是侵略的铁蹄。

  女子没有办法,只得将孩子藏在她自认为安全的地方,然而那地方终究太小,藏了孩子,就藏不下她。做娘的,总会把生的希望让给孩子。她又是刚烈的女子,不能忍受被侵略者欺辱,身旁的那口水井,就成了她最后的归宿。
  等到强盗撤走,丈夫归来,看到的是一具枯骨。女子的姓名已不可考,好在我们知道她丈夫的名字,她的丈夫叫朱之冯!
  前面我们说到书生巡抚卫景瑗时,只提到他是天启五年的进士,却没有提到和他同一年考中进士的同学朱之冯。卫景瑗巡抚大同时,朱同学巡抚宣府。大同和宣府离得很近,如果在太平盛世,两个人大可以轮流拜访对方,喝喝茶,吟吟诗,度个周末啥的,往返路费还可以公家报销。无奈命不好,生在乱世,又在乱世为官,就更惨了。
  朱之冯的第一份工作是税务干部,这可是肥缺啊,不过朱之冯很老实、很廉政,收上来的东西全部上缴国库,分文不贪!和景瑗兄的经历类似,之冯兄的仕途也很坎坷,一度被降为行人司副。
  天哪,真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卫同学被贬之后还是行人司正呢,朱同学是司副,哎,不提了!之冯兄倒不气馁,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无数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自己,上天是不会放弃你的。
  不气馁的朱同学终于熬出头,吏部派他去青州做参议,主要管管粮储啊,屯田啊,一句话就是管后勤的。不过相同的工作分给不一样的人来干,效果是不一样滴!朱参议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搞起了副业,搞的还很成功!
  适逢下辖的沂水县闹盗贼,附近居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天天给皇帝交粮不说,剩下点口粮和值钱物件再被偷了去,这日子可怎么过?
  当地官府片面追求破案率,错误逮捕了不少人,更弄得人人自危。不仅要防盗,还要提防被官府看不顺眼,当盗贼抓了去,刑讯逼供!
  管后勤的之冯兄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马,兼职当起丨警丨察,居然逮住了真大盗,冤狱尽解。不仅大快民心,当地的治安好了不少。
  从这件事中,大致可以了解朱之冯是什么样的性格。如果说卫景瑗是个个性温和的人,那么朱之冯可比他刚烈多了。拿抓盗贼这事来说,别管我是不是狗拿耗子,祸害百姓的事,我就得管!
  爱管闲事的朱之冯升官了!

  吏部招他进京述职,他便将妻子和孩子留在济南,只身进京。谁知这一去,即成永诀!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朱之冯离开山东后不久,济南城就被攻破了。至于具体为什么被攻破,被什么人攻破,是明廷内部叛乱,还是清军过境,史书上没有提及。不过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肯定是清军打来了,清朝入主中原后,销毁证据,史书讳莫如深。
  我查了一下,崇祯年间,清军几次侵入中原腹地,掠城无数,但攻破济南城的记录只有一次,就是在崇祯十一年。那次是多尔衮亲率大军,前来抢劫!
  于是,本文前面所讲的事迹得以出现。
  得知大同失陷,同学自杀,悲愤的朱之冯让将吏们在城楼上集合,设太祖高皇帝排位,歃血誓死守,并重金悬赏,寻找勇夫,想组建一支敢死队。但时局坏透了,众人的心思已经涣散。就像小品里说的:“这时候,给我吃云南白药也没用了。”事到如今,给大爷多少钱,大爷也不想卖命了。闯王那给的更多,大爷为啥跟你干呢!

  总兵王承允和监军太监杜勋都想投降,朱之冯知道了大骂杜勋:“皇上如此信任你,你这么做,对得起皇上吗?”杜勋知道他悲愤至极,不跟他争执,只是苦笑而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