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讲的鬼故事:不记录下来怕以后的孩子们忘了》
第27节

作者: 饭桶弟弟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我们该怎么办啊?”那丈夫非常着急了,“我知道是我不好,但像我们自己做企业的人,工作上的应酬还是必不可少的啊!”
  “你们一定想要个正常的孩子吗?”彭奶奶直入地问道。
  “肯定是想了,”那丈夫说,“其实也不是我这人封建,但我生意做得那么大,还是希望有个人能够在我老后继承我的事业吧。”
  “那你爱你的老婆吗?”彭奶奶又开门见山地问道。
  “当然爱了,”那丈夫回答说,“你看她每天对我发无名火,我都忍着她将就着她,没有跟她对着干。”
2012-3-9 23:54:00
  “如果你真要是喜欢她的话,就跟她离婚吧!”彭奶奶语出惊人地说。
  “什么?离婚?”这对夫妻俩都惊得差点从板凳上跌了下来,“彭奶奶,我们虽然经常拌拌嘴,但生活上基本还是能够保持协调的啊!”
  “听我的吧,你们性格不合,”彭奶奶苦口婆心道,“早点离婚对双方都有好处,喜欢一个人不一定要跟他一辈子厮守在一起,也不一定要占有他的肉体。”
  这对夫妇最终还是听从了彭奶奶的建议,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又找到了各自的人生伴侣。

  奇怪的是,他们在各自重婚后,居然都生出了正常的孩子,身体上不多一个零部件,也不少一个器官,而且离婚后两家人依旧保持着正常的友情来往,亲昵得就跟一家人似的。
  这对夫妇离婚后,彭奶奶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将自己前半辈子所有的积蓄都捐赠给了福利院。
  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宁拆一座庙,不毁一门亲”,虽然彭奶奶的初衷是良好的,但客观上还是造成了人家劳燕分飞,不得不做点慈善事业弥补过来,这叫做“盈损互补”。
  还有一件事情我想顺便说一下。

  那是件发生在几十年前的陈年旧事了。
  有一位妇女在临盆的时候难产,所以便请彭奶奶过去做接生婆。
  其实彭奶奶在这方面也是个二把刀,虽然懂一点,但手法绝对不是方圆十里最好的。
  但那一位妇女的老公非常迷信,他们已经一连生了几个女孩,每次请的都是不同的接生婆。
  那妇女的老公误以为生男生女跟谁接生有关系,彭奶奶听完后心里非常好笑,但更多的是为他感到悲哀。
  很不幸的是,这回彭奶奶接生下来的也是个女孩——奶奶自然没有这个能耐,能够让肚子里成型的孩子改变性别——不过那妇女的男人却已经将脸拉得很长很长了。
  “生女儿不一样么?”彭奶奶自己就是个女子,很是看不惯那男人的做派。

  “话是这么说,”那男人一脸哭丧道,“可是我们庄稼人田地活很是耗体力,每个男孩吃不消啊,再说了,我身体不好,全身上下都是病,以后还得养个儿子防老啊!所以恳请彭奶奶一定要开恩帮帮我们啊!”
  彭奶奶想想也有道理,这男人平日里也是个远近有名的孝子,奶奶决定帮他一把。
2012-3-9 23:56:00
  再说了,在农村都有种歪曲的观念,误认为生男生女是由妇女决定的,如果一个妇女老生女儿,是会被婆家歧视欺负的。
  彭奶奶在一本《万事问周公》的书上看到说,受孕的季节,时间,*生活的频率都会影响孩子的性别,此外,还跟男人的营养,心情和心理活动都有关系。

  于是,彭奶奶便附耳跟那男子叮嘱了一番,比如平日里多听点轻音乐,多吃点高蛋白的食物,做房事的时候,记得在你老婆屁股下垫个枕头之类的。那男人自然是言听计从,恨不得拿个笔记本全部记录下来。
  末了,彭奶奶又问那男人道:“你们家的公鸡,是不是每次啼鸣的时候,声音都不够响亮清脆啊?”
  “正是啊,”那男人拍着大腿说道,“我家每年买的公鸡都不会啼鸣,即使叫起来,也是瓮声瓮气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真是太邪门了!”
  “这不是什么邪门不邪门的事情,”喷墨个奶奶提醒说,“你看看你家杂屋里那鸡居住的笼子,明显太矮太拘束了嘛!没见到公鸡啼鸣的时候,都是抬着脖子尽情大叫的么?听我的,马上去换个宽敞些的鸡笼子,每天清晨听到鸡鸣声后,你们这一家子里便会多了几分雄气。”
  听完奶奶的话后,那男人照着做了。
  没几个月的功夫,他老婆又怀上了,而且果然生出了一个男孩!那男人自然是喜悦得蹦了起来,直呼“苍天有眼”。
  好了,彭奶奶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严格说来,这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故事,有些同学可能要失望了,别担心,我马上就再讲一个情节完美的鬼故事《京剧里的鬼》,注意别走开哦。
2012-3-10 0:41:00
  11.京剧里的鬼
  在民国的时候,长沙城里有两位老戏演得好的人,一个叫老黄,一个叫老雷。
  老黄是演京剧出名的,而老雷演的则是湖南本土的花鼓戏。
  虽然京剧是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但在民国那几年,似乎花鼓戏才是长沙当地老百姓的最爱。
  演京剧的老黄本来是在北京城里混的,但因为在一次演出时多瞄了一位大军阀的姨太太几眼,那军阀气得当时就掏出枪来要崩了老黄,幸亏当时就被众人止住了,大家劝他说,没必要为了一个戏子浪费一颗子丨弹丨,这种地方随便见血是很不吉利的,再说了,姨太太怎么可能会爱上这么个臭小子呢,他怎么能跟司令您相提并论呢?还是把他赶出北京城得了吧,叫他以后不要再出来唱戏了。
  老黄当时就吓得跟一尊庙里的泥塑似的,但他离开明白自己是犯了大忌,本以为自己这回必死无疑了,一听到那司令居然说可以放了自己,老黄赶紧屁滚尿流地逃出了北京城。

  老黄本来确实没这个狗胆再次出现在江湖上了,但民国时候“城头变幻大王旗”,每个军阀的政治生命都断得可怜,没几个月后,那威胁要毙了老黄的司令就被人用大炮赶下台了。
  老黄这才敢偷偷摸摸地跑回老家长沙尝试着自己的复出计划。
  发现演出几场后居然没事,老黄这才胆子慢慢大了起来,看来这风头已经过去了,于是老黄又开始操起了老本行。
  不过他还是不敢重回北京城发展,毕竟那司令只是下野失权了而已,他整个人依旧还在北京城里活得逍遥自在,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司令只要随便拔下一根毫毛就比他大腿还粗。
  而老雷也不是个吃素的人物。
  他祖祖辈辈都是花鼓戏的艺人,到他这一代的时候,所有的表演技巧都已经相当成熟了,而且他们家族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门派,就叫‘雷门“。

  ----
  --------
  那些说陪我到四点的童鞋们出来冒个泡泡哈。。。。
2012-3-10 1:07:00
  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按理说是各自挣各自的钱,井水不犯河水。
  但整个长沙城里看戏的票友就那么多,一方若是过分强大,另一方的顾客群体也就自然少了。

  更何况自古同行都是冤家,自然会被大家拿来相互比较,今天有人夸了老黄,老雷就不开心,明天某某又夸了老雷,老黄的脸色也难看。
  不过平心而论,花鼓戏毕竟是个很小的地方戏种,无论是演绎方式还是表演的剧目都要远远逊于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京剧。
  而且老黄还在北京城这样的大都市混过,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前清政府的王爷们都曾经是他的座上客呢!为此,老黄还不时翻出那些泛黄的相片合影来向人显摆,只可惜长沙城里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人见过大清王爷长成什么样,都以为他这是在吹牛,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出来蒙人的,气得老黄脚都跺肿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