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南明》
第38节

作者: 孙敬懿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么屈辱的条件朱由崧怎么能答应?一句话,形势所迫,容不得他多作置喙。你不当监国还能怎样?回淮安跟路振飞讨饭吃?到时候别的藩王当监国,你朱由崧的价钱还不如超市里的白菜。

  所以我说,其实朱由崧也是个可怜人。

日期:2010-03-09 06:36:08

  (接上)(15)
  不久之前,在紫禁城里果断殉国的堂弟,已经幻化为全体文官心目中最有血性的天子,无论朱由崧怎么做,都注定无法超越他。
  事实上,朱由崧也确实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由于从小锦衣玉食,却被严禁过问国事,自然缺乏良好的教育,而身为乱世之君,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个性坚强、遇事果断,通晓国政,并深谙驭人之术。很显然,这些能力朱由崧通通不具备,和崇祯相比,他只是个被形势推上风口浪尖、茫然无知的孩子而已。
  此时面对气势汹汹的群臣,朱由崧选择一言不发,他确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甚至有一点害怕,怕双方的怒火烧到自己。所以他只能一动不动的端坐在座位上,做一名争吵之外的旁观者。
  尽管这次会议被两位勋戚搅了个一塌糊涂,但该讨论的事情一样也不能少。皇帝的名分定了,接下来应该确定内阁大学士的人选了。


日期:2010-03-09 20:51:31

  (接上)(15)
  其实朝内符合入阁标准的大臣有很多,比如史可法、姜曰广、高弘图。这些人不但是进士出身,而且早年的为官记录和社会声望皆堪称上佳,尤其是高弘图,史书称他“柧棱自持,不依丽人”。可这些明显的技术优势和道德优势在某些人看来,简直一文不值。
  这里的某些人,包括诚意伯刘孔昭,从爵位看得出来,这又是一位勋戚。诚意伯倒是十分有诚意,他不哭不闹不上吊,只说了一句话就差点让在场的全体官员集体昏倒,杀伤力着实不小,换做今天可以做脱口秀的王牌主持了。
  这句话是这样的:“鄙人认为最合适的大学士人选是——我自己!”
  此言一出,立刻震惊四座,引得满朝文武纷纷侧目,目光如镰刀似的chua chua刘先生。大家通过刘先生严肃的表情,可以判断他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便开始议论纷纷。

  史可法没有跟着乱哄哄,他态度认真地告诉刘先生:“勋臣入阁办事,本朝尚无先例!“
  我史某入不入阁并不要紧,在哪不报国?可谁家内阁有你这样的愣头青加二百五,实在不好意思拉出去见人。刘先生您老人家就别做梦了,快醒醒吧,先数数自己认识的字儿有没有突破三千再说吧。
  但刘先生是个很执着的男人,面对史可法的挑战,他毫不气馁,反而振臂一呼:“即我不可,马瑶草(马士英字)有何不可?”
  你说勋臣不能入阁,我不跟你争辩,但我不行,马士英总可以吧?
  刘先生终于说了一句明白话,还算是正确认识了自己,倒也难能可贵。
  这回史可法也没话说了,只能保持默然,俗称装尸体。

  话说这位刘先生在当时也是个知名人物,可是他出名靠的不是炒作,而是杀人。确切的说,他杀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叔叔和嫡祖母。

日期:2010-03-10 21:17:41

  (接上)(15)
  刘孔昭的叔叔是正妻所生的嫡子,刘孔昭生父则是庶出,一小丫鬟生的。这丫鬟姓莫,因为长的漂亮,引起老诚意伯刘尚忠的注意,一来二去怀了孩子,才被待以妾礼,算是正式跨入小三队伍。
  老诚意伯去世后,刘孔昭的生父搞潜规则,继承了爵位,并把自己的弟弟严密控制起来,防止他东山再起,抢跑自己来之不易的爵位。可惜刘孔昭的生父天命不永,很快就死了,刘孔昭便顺理成章地袭了爵位。
  这爵位本就来路不正,传到刘孔昭手上,更觉得锋芒在背、十分不自在,于是他决定采取措施一次性解决问题——他不仅干掉了自己的叔父,还捎带脚勒死了嫡祖母。
  在大义灭亲这个问题上,刘先生绝对比“刨根问底”栏目采访的钱大爷技高一筹。

  就这么个人,你指望他有脸有皮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举荐自己当大学士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了,我差点忘记讲刘孔昭先生的祖先是谁了,那位有如此极品不肖子孙的老人家就是“明初三大家”之一的刘基!
  祖宗大诗人,孙子杀人犯,谓之登峰造极,亦不为过!
  会开到这地步,也没啥大意思了,但史可法不愧是南京第一号人物,非常负责任,面对叽叽喳喳的文武百官,他镇静地说道:“今日若不议出个结果,谁也别想走!”
  一句话——你们如果再捣乱,今晚上就在这打地铺睡了;要是想回家吃热饭菜、睡大床,就老老实实地参与讨论,不要再没事找事,怎么也得先把内阁人选议出来,不然没法干活。

  俗话说,人怕逼,马怕骑。如此简单粗暴的手段,用在博学多才的精英们身上,仍旧是管用的。
  在史可法的高压政策下,大会很快对内阁官员的任命拿出了意见。
  史可法、高弘图、马士英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注意排名先后顺序,很快将彻底改变)
  对于大臣们的民主选举,朱由崧点头同意,有了内阁好办事,其他衙门可以稍后再议,至此大会圆满闭幕。
  朝廷上的事收拾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该清理外面的事了。
  (15)完毕

  (16)预告——江北四大天王

日期:2010-3-11 21:43:00

  (16)江北四大天王
  在这场迎立福王的风波中,马士英与武将达成妥协,以致声名欠佳,颇受朝中“清流”人物的鄙视和诟病。
  于是很多人认为,是马士英助长了武将的嚣张气焰,使他们的势力过度膨胀,最后才导致弘光朝自相残杀,彻底断送了半壁帝国最后的一线生机。
  所以马士英才是一切悲剧的罪魁!
  然而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一个略显残酷的事实——将前所未有的治军大权下放给武将的人,不是马士英,更不是别的坏人,而是我们从小便根植于心中的英雄——史可法!

  尽管史可法的这一做法,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但我还是要为他辩解一句,他不是故意的,真的。
  作为南京第一号人物及一位有强烈责任感的官员,北京陷落之后,史可法自然要迅速采取措施,整顿长江下游的军事防卫体系,借以拱卫南京,避免它成为第二个北京是史可法的职责所在。
  由于潜在敌人来自北方,那么拱卫南京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应该部署在长江下游以北地区。以今天的行政区划来看,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地区。明朝时,这一地区被称作南直隶——很响亮的名字。
  对于混乱的局面和迷茫的前景,史可法深感忧虑,在与内阁其他成员商议之后,作出让四位军事力量较强的将领组成江北四镇的决定。
  前面我说了,内阁除了史可法,还有高弘图和马士英。老马有迎合武人的记录,自然不会表示异议;至于高弘图,虽然史书对他评价颇高,但很显然,没有任何一项证据证明,他的军事素养和他的为官记录能够相提并论。史可法和马士英都赞成的事,他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事实上,这是当时史可法能做出的唯一选择,我并非宿命论者,但我仍旧想说,谁也逃不过形势和命运的劫,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一样,都一样。

  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镇闪亮登场!我给他们起了个响亮的绰号——江北四大天王!
  这四个人分别是,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
  前面三位正是不久前在一起ququ要拥立朱由崧的同志们。刘泽清在本文刚开始也讲过,就是那位拿勤王诏令当擦手纸的山东总兵!

日期:2010-03-12 21:42:31

  (接上)(16)
  高杰——那小子真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