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写历史行吗 之 周公升职记》
第36节

作者: 老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0-07 20:18:23

  7.制礼
  7.1 朝见天子礼仪程序的1/4的1/4
  周公先生把国家机构、行政部门这些基础设施都设计好了,照我们想这些机构部门按部就班运行就可以了。

  但是周公先生忙得很,不仅要设计这些机构部门,还要设计不同级别机构、人员之间如何交接往来。换言之,大伙的日常交往以至坐立行走也得设计。这就是说周公先生不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是两只手办事,两条腿走路。这些都是提升国家软实力重要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这属于周公制“礼”的内容——周公先生的设计如此全面而细致,他要是不忙才是怪事。周公制的礼当时非常庞杂细碎,咱们只能简单取几个方面大致说说。
  咱们现在各地省市自治区长官到首都见中央领导都没什么特别的规矩——或许事先由中办汇报安排个具体时间地点就完。周公先生颁布的规定就比这个细致多了。
  按周公先生的规定来讲有百十来个步骤。
  到中央觐见天子的诸侯到了首都的郊外(离市中区大概50里地)就停下来,住在那儿。这时天子派一批官员(由一人领队)前去交接。

  派去的官员也不能随便胡乱穿一件衣服就去,而是穿着皮弁(biàn)服,手上拿着玉璧。它这个皮弁服啊,按当时的官员服装是这样:穿正装(礼服)时都得戴帽子,也甭管夏天捂不捂得起一头痱子;喜事庆典(吉礼)时戴的帽子是冕(等级最高),一般场合戴的帽子是弁。弁的样式和后世的瓜皮帽儿差不多,颜色红而微黑的叫做爵弁(等级次之);用白鹿皮做的弁即皮弁(等级又次)。
  穿皮弁服是说头上戴着皮弁,身上穿着白色而且腰间有皱褶的裙子(叫做素积),腰上系黑色的绅带(叫做缁带),大肚腩前面到两大腿之间垂着白熟牛皮制成的蔽膝(叫做素韠bì,一般的叫做巿bó。敏锐的读者能猜想到这大概是远古遮羞布的遗迹,正如领带是早期奴隶拴脖子的纪念一样)。
日期:2010-10-09 18:55:49

  那些官员穿着这么一身打扮就去了。诸侯住在郊外的宿舍,用帷幔在外面搭架起来一个临时帐篷,里面筑上有台阶儿的坛台,假装是正儿八经的诸侯宫殿。官员们去的时候,诸侯也穿上那么一身皮弁服,立在帷门外等着。
  官员一到,诸侯跪在地上两拜。领队官员也不还礼,愣着头就往帐篷里走。到了帐篷里领队才拿着玉璧一边走一边和诸侯拱手行礼,这样行三次礼就快到坛台前了。领队也不谦虚,蹭地跑上坛台,诸侯也跟着走到台上去。官员开始发布讲话,诸侯听完讲话,再跑下台子,脑门碰地跪拜两次,立起来再跑上台子接受玉璧。
  这样领队算是把玉璧交出去了,便朝左转身站在台子上。但是诸侯又把那个玉璧还给领队,领队把玉璧拿过来,诸侯从台上下去,又在地上脑门碰地跪拜两次,这样领队和官员们就出门去了!
  专门来搞交接还没说上话呢,人家就要出门走掉!因此诸侯赶紧派专职人员(叫做上介)追上去留住官员们。官员们倒也不嫌累赘,跟着又进来了。诸侯和领队在坛台前谦让一番,最后还是诸侯先爬上台去了,领队也跟着走上去。诸侯拿出一个小几子,授予领队,然后行拜送礼。领队把几子放在席上,行答拜礼。搞完这一套,诸侯便向官员们赠与一束丝帛和四匹马,以便官员们向天子前导引见。

  领队跪在地上两拜,接受这些赠礼。这样领队走下坛台,牵着最左边的一匹马就出门了。诸侯跟着送出门去,诸侯的下属把其他三匹马都牵着,授予领队官员的随从们。诸侯又跪在地上拜两拜,拜完没有办法只好跟着官员们去了。
日期:2010-10-11 17:19:19

  本篇写到这里已经耗去近1300字,但是在整个觐见天子的过程中还才进行到不足四分之一的步骤。这样写下去笔者倒是乐意——反正是记流水账,省得写起来费脑子。但是读者朋友或许就要骂娘——咱们花钱可是买书瞧,又不是买账簿子。所以这里笔者只好就此打住,后面的部分按原文照登,请有兴趣的读者朋友自己观赏观赏去:(
  天子赐舍。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侯氏再拜稽首,傧之束帛、乘马。
  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侯氏再拜稽首。
  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
  侯氏裨冕,释币于祢。乘墨车,载龙旗,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啬夫承命,告于天子。天子曰:“非他,伯父实来,予一人嘉之。伯父其入,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入门右,坐,奠圭,再拜稽首。摈者谒。侯氏坐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乃出。
  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难国所有。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摈者曰:“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升,致命。王抚玉。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授人,九马随之。事毕。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乃入门右,北面立,告听事。摈者谒诸天子。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侯氏再拜稽首,出。自屏南适门西,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降出。
  天子赐侯氏以车服。迎于外门外,再拜。路先设,西上。路下四亚之。重赐无数,在车南。诸公奉箧服,加命书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大史是右。侯氏升,西面立。大史述命。侯氏降,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升成拜。大史加书于服上,侯氏受。使者出,侯氏送,再拜。傧使者,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大史亦如之。
  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飨、礼,乃归。
  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上介皆奉其君之旗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旗而立。天子乘龙,载大斾,象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

  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记]几俟于东箱。偏驾不入王门。奠圭于缫上。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上述都只是秋天时诸侯觐见天子的礼仪(叫做觐礼)。其他时候觐见天子的礼仪又不相同,春天的时候觐见天子叫做朝礼;夏天的时候觐见的礼仪叫做宗礼;冬天的时候觐见的礼仪叫做遇礼。据说春朝是图谋天下大事,秋觐是比邦国之功,夏宗是陈天下之谟,冬遇是协诸侯之虑。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咱们只有四个季节,没有一个月来一次已属不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